大禹治水遍九州 秦吞六国定郡县

宣威沙漠,驰誉丹青。九州禹迹,百郡秦并。岳宗泰岱,禅主云亭。雁门紫塞,鸡田赤城。昆池碣石,钜野洞庭。

译:

威名远播至沙漠,流芳千载丹青画。

大禹治水遍九州,秦吞六国定郡县。

五岳泰山为首尊,封禅典礼云亭山。

长城要塞北雁门,冀州赤城边鸡田。

昆池碣石池海景,钜野洞庭湖泛波。

趣谈:“宣威沙漠,驰誉丹青。”这八个字是前章武将的继续,他们所宣扬的威武直达沙漠。“沙漠”在中国什么地方?在中国的西北方向,古人称为西戎北狄之地,为塞北之地。现今中国主要有八大沙漠,占国土面积13%,主要原因是缺水;不象江南江河湖泊阡陌纵横,错落有致。那些将帅的容颜都将用丹青描绘,连同功业必然千载流芳。

千字文十七(千字文趣谈十七)(1)

“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本章开始对中国地域的确认,及主要制度的运用、包括边疆要塞的介绍。第一个便是《尚书·夏书·禹贡》对“九州”的确认,大国的格局,实际上是大禹专注于治水而无意成就了的。《史记·夏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距今四千年的古人告诫:功是功、过是过,浪费民财民力无功,大灾来时还要丢人民生命,应当诛杀;但罪不及子孙,子孙还能兢兢业业,重新站上事业的顶峰,可见其人才流通制度远远优于现代人。第二个是秦国吞并六国后,天下一统确认“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直到如今,二千二百余年过去了,其管理之实质未曾有丝毫的改变。并且,中外如一,可见其管理方式的先进性。

千字文十七(千字文趣谈十七)(2)

“岳宗泰岱,禅主云亭。”“岳”指五岳:东岳泰山,今在山东泰安泰山,雄著称;南岳衡山,今在湖南衡阳南岳,秀著称;西岳华山,今在陕西渭南华阴,险著称;北岳恒山,今在山西大同浑源,幽著称;中岳嵩山,今在河南郑州登封,峻著称。如此排法,与五行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五行学识的延伸,与东木南火西金北水中土暗合。“宗”者乃五岳之宗,为泰山,“岱”指泰山的别称,重复所指乃示尊重之义。为什么东面为尊?东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给万物带来了生机,故而为贵。古人把祭天的仪式叫“封”,把祭地的仪式叫“禅”,祭天祭地是同时举行的。为什么要举行这种仪式?它是向天地、万物、人类表明治理的态度。与现代人的就职仪式有点不一样的,至少里面承载着不欺暗室、不亏心、言行一致的存在。这样的仪式在什么地方举行?在云山与亭山举行,都在泰山附近的小山上,分别在东南边与南边。祭天是烧柴升烟之祀;泰山之祭是烧柴升烟里面加牲而烤之,有皇帝亲自举行。

千字文十七(千字文趣谈十七)(3)

“雁门紫塞,鸡田赤城。”“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九塞指雁门关、居庸关、八达岭长城、紫荆关、楚长城、黄草梁、井陉关、句注塞、平靖关。雁门关今在山西忻州代县城北,这九个要塞,主要守护的是中原文明,也可以说是黄河文明;雁门关、“紫塞(指长城)”守护的是农耕文明,两者是有差异性的。故而,作者站的境界更高远些。“鸡田”指古代最远的西北要塞,究竟在哪里?宁夏之说,小编还没有看到过介绍具体的方位,故而存疑。“赤城”在今河北张家口赤城,也是指要塞;不是指奇山之称,作者说话不会四字有两种类别,故而不可取。

千字文十七(千字文趣谈十七)(4)

“昆池碣石,钜野洞庭。”开始介绍中华自然之大美,赏池中之珠是“昆池”即“滇池”,是云南最大的淡水湖,也叫昆明池,位置在昆明的西南,湖边有五百里之遥。观日升之处叫“碣石”,今在河北秦皇岛抚宁区、昌黎县界,最早名称出现在《禹贡》中,作为进贡的线路导航方向;曹操,小字阿瞒,曾经作为登临之境,写下《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以舒怀太阳月亮升起落下的地方。看泽上美景叫“钜野”即“巨野泽”,今在山东菏泽巨野,是济水所汇,菏水所出处;那里曾经捕获过麒麟之地,现在人根本不知道麒麟长什么样子,孔子看到捕获的麒麟,黯然神伤。望湖上明月在“洞庭”湖,还有很美好的名字: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有九江汇集于此,号称八百里洞庭湖;位置在湖南岳阳与常德。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天地赐予的造化,九州的洞天福地,必须牢牢地守护,尽可能保持得更长久一些,享受得更久远一些,让千年万代的子孙可以沐浴前人的训导,走过前人的千山万水,享受更美好的生活,才不负文明的进化。

 庚子年腊月二十九

千字文十七(千字文趣谈十七)(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