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91岁“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来到长江剧场。她津津有味看完上海市优秀民营剧团展演“小戏节目专场”。这是一台由7个民营剧团组成的演出,压轴节目是上海文慧沪剧团小戏《纺织仙女》,以黄宝妹为原型创作。听完台上“黄宝妹”演唱,台下的黄宝妹点点头:“蛮好听。”

作为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优秀代表,国家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奉献者,黄宝妹1986年退休后,为江苏启东、新疆等地开办纺织厂出谋划策。沪剧小戏《纺织仙女》从“黄宝妹”退休讲起,她自请去外地帮助筹建纺织厂,丈夫“吴华芳”不理解她的决定,阻止妻子的行动。听着“吴华芳”的抱怨,“黄宝妹”意识到亏欠家人太多,打算回归家庭。没想到“吴华芳”最终决定陪妻子一起去外地干事业,因为“七仙女离不开董永”。

七一勋章获得者及事迹简介(91岁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来看戏)(1)

《黄宝妹》剧照

“剧里讲的都是真人真事,沪剧团来我家收集素材,我把《解放日报》等报纸刊登我故事的章节给他们看。1958年,谢晋导演还拍过电影《黄宝妹》,由我主演。”黄宝妹喜欢沪剧和越剧,她自豪地说,“我曾经与丁是娥、邵滨孙、徐玉兰、王文娟、傅全香等戏曲界前辈一起开会,还同台表演,感觉很过瘾。”现在闲暇时,黄宝妹依旧会打开戏曲频道看戏,“心态好,助人为乐,永不退休,每天早晨五点半起来走五千步,晚上九点半睡觉。”

七一勋章获得者及事迹简介(91岁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来看戏)(2)

七一勋章获得者及事迹简介(91岁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来看戏)(3)

主创拜访黄宝妹

文慧沪剧团团长王慧莉坐在黄宝妹身旁,汇报创作心得,黄宝妹听得很认真。王慧莉表示,文慧沪剧团一直坚持原创,从普通人身上找亮点,以小见大。《纺织仙女》特邀《早春》导演吴佳斯执导,“全团用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打造《纺织仙女》,通过劳模精神激励每一个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

七一勋章获得者及事迹简介(91岁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来看戏)(4)

黄宝妹与王慧莉

市演出行业协会会长韦芝表示,小戏节目一直是民营剧团扎根基层的强项,它们短小精干、形式多样、便于巡演,深受观众欢迎。

9月23日演出各有千秋。上海鼓鼓文化艺术团打击乐《戏·鼓》通过排鼓华彩乐段、中鼓竞技,以明快节奏、激越鼓点将观众带入戏中。上海张军昆曲艺术中心折子戏《百花赠剑》为青年演员顾思怡等提供机会。上海青浦鹤音艺术团沪剧小戏《一张米票》以一张新四军米票为引子,歌颂军民鱼水情。上海小韦伯儿童音乐剧团相声《马小乐的“食指”和“拇指”》取材于该团原创儿童剧《马小乐的奇妙暑假》,摘录热爱表演的马小乐和爸爸马大乐之间的精彩生活片段。上海阳与光舞蹈团《游吴越》从唐代杜荀鹤《送友游吴越》获得灵感,江南乐风结合舞蹈语言塑造钟灵毓秀的江南。上海勤苑沪剧团小戏《陌上心曲》的故事发生在嘉定区,讲述因乡村振兴规划需要动迁农家柿子树引发的故事。

七一勋章获得者及事迹简介(91岁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来看戏)(5)

七一勋章获得者及事迹简介(91岁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来看戏)(6)

小戏节目特色鲜明。展演中还出现不少反复打磨的大戏。作为2022第十届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和闵行红色原创展演剧目之一,大型原创现代沪剧《飞越七号桥》孵化升级版,9月20日、21日以全新的面貌和更高的品质,在保利上海城市剧院再次亮相。

七一勋章获得者及事迹简介(91岁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来看戏)(7)

七一勋章获得者及事迹简介(91岁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来看戏)(8)

《飞越七号桥》以“碉堡布防图”为引子,讲述赵春梅从不问世事纷争的普通棉商转变为积极追求进步的爱国女商人的故事。孵化升级版经过三次打磨,剧组结合前几轮演出反馈,对文本、舞美、音乐唱腔、样式处理等进行深化修改。剧目整体节奏和层次更为紧凑,同时强调精准的人物定位。在保证原来剧作舞美设计空间意象化原则的同时,孵化升级版进一步丰富舞台场景,音乐唱腔更加动人,注重人物心理空间铺陈。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来源:作者:诸葛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