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人》—唐•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长情的诗句李清照(多情只有春庭月)(1)

诗临其境

用诗代替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和要说的话,这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方式。唐末诗人张泌的这首七言绝句,就是用来代替信件表达自己内心感受的。

诗的题目是《寄人》,那是寄给谁的呢?从这首诗委婉深情的内容来看,应该是寄给一位诗人曾经深爱的女子的,诗人与一女子相爱,后来在封建社会迂腐的“门户”思想的阻隔下,彼此分手,天各一方,然而诗人对女子始终不能忘怀。诗人在愁思百结之余,只能借用以诗带信的形式,委婉又隐晦地向女子表达自己的心迹,希望女子能够了解自己的愁思。

长情的诗句李清照(多情只有春庭月)(2)

唯美诗意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诗从梦境开始叙述,在梦中诗人首先来到了女子的家,来到了二人当年定情的地方。可是,眼前回廊、曲阑景物依旧,唯独不见相思的人。诗人失望地在梦境中徘徊着,回忆起和深爱的女子相处时那一幕幕的温情,一种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的依恋之情油然而生。

在梦境中诗人经历旧地重游,回忆往日温情,诉说别后相思,却还是找不到自己深爱的人。梦中想你每分每秒,梦醒了却无依无靠,这种深深的落寞与惆怅,使诗人感到万分的煎熬。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人既然找不到了,还剩下些什么呢?只剩下一轮皎洁的明月,散发着清静而幽冷的光照在园中满地的落花上,花虽然无情的落了,然而明月依然多情地照着故地,似乎在诉说当年一对恋人在园中曾许下的一段海誓山盟的誓言,而这誓言被诗人用“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这两句诗表达出来,这两句诗也正是诗人想要对女子说的话。

春庭中的明月依旧多情照着落花,而分手后的女子却音信全无,诗人不免心生埋怨。虽然“落花流水两无情”,二人已经是天各一方的离人,然而,明月还是多情的照着旧人,共沐在多情的月光下,难道我们彼此就不能通一下音讯吗?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女子长久的相思之情。

这首诗的艺术形象,鲜明准确,语言含蓄,意境深邃。诗人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表达自己深沉曲折的思想感情,写作手法运用的十分成功。

长情的诗句李清照(多情只有春庭月)(3)

诗歌故事

张泌在南唐任内史舍人的时候,与一邻家女子相爱,女子经常为张泌浆洗衣裳,而张泌写了一首《江神子》赞美女子的美貌:

“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高绾绿云,低簇小蜻蜓。好是问他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

后来在封建社会腐朽“礼法”的阻隔下,彼此分手了。然而张泌始终不能忘记女子,以至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然而“梦里寻她千百度”依然不见爱人的踪影。梦醒后张泌将梦中的感受写成了一首题为《寄人》的七言绝句,希望将诗寄给女子,让女子了解自己对她的思念之情。

张泌仕南唐为内史舍人,初与邻女浣衣相善,作《江神子》词云:“浣花溪上见卿卿,眼波明,黛眉轻。高绾绿云,低簇小蜻蜓。好是问他知得么?和笑道,莫多情。”后经年不复相见。张夜梦之,寄绝句云:“别梦依依到谢家……”。清•徐釚《词苑丛谈》

长情的诗句李清照(多情只有春庭月)(4)

词语注释

谢家:原指东晋名门望族谢家,这里代指女子的家。也有借谢家才女谢道韫代指女子的意思。

小廊:回廊,回环曲折的走廊。

阑:栏杆。

春庭:花草茂盛的庭院。

离人:分隔两地的有情人。

作者简介

张泌,字子澄,生卒年不详,淮南(今江苏省扬州市)人。南唐时为句容县尉,后官至中书舍人。宋朝统一天下后,随后主归宋,先入史馆,后迁虞部郎中。晚年告老还乡,居住在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全唐诗》存其诗一卷。

长情的诗句李清照(多情只有春庭月)(5)

佳作背囊

《玉楼春》—宋•周邦彦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

此词以一个仙凡恋爱的故事起头,写词人与情人分别之后,旧地重游而引起的怅惘之情。整首词通篇对偶,凝重而流丽,情深而意长。周邦彦的《玉楼春》词与张泌的七绝诗《寄人》在情感的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写的同样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