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献给终身致力于植树的平凡人!——题记

写给乔诺的书籍(让乔诺一生只做一件事)(1)

法国作家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他1953年写的一篇小说《植树的牧羊人》,故事并不复杂,甚至平淡无奇,不但没有什么高超的艺术展现,也没有任何跌宕起伏的情节,从头到尾就是"我"见证了一个"种树的男人"几十年如一日的种树。但是,却成为教科书中影响无数人的经典教育故事。

故事让人想起了木心的《从前慢》,"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

波澜不惊的日子,细水流年的岁月,任一切都掠过,依然挡不住播种的脚步,就这样慢慢地播种,慢慢地生长,慢慢地只爱种树这一件事。

让·乔诺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关于播种的童话故事。

让·乔诺说,"真正品行出众的人,得需要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

写给乔诺的书籍(让乔诺一生只做一件事)(2)

01 播下橡树的种子,收获是森林

这个在大地上留下印记的就是这个"种树的男人"——艾尔则阿·布非耶

写给乔诺的书籍(让乔诺一生只做一件事)(3)

这个"种树的男人"最初是个为了生计的牧羊人,阿尔卑斯山下的普洛旺斯高原上一个毫无生命迹象的破落村庄就是他常年生活的地方。

这个执拗的男人,白天牧羊,晚上一颗一颗挑他认为最好的橡树种子,每天挑100颗,等着第二天种,日复一日,到最后,怕羊毁坏树苗,转而养蜂。

一天到晚的事就是种树,不问他事。

山坡的土地是公有还是私有与他无关,两次战争与他无关,名利与他无关,除了种树之外的任何事都与他无关,在他而言,只有一个信念:种树。就只因为高原没有树,正走向死亡,仅此而已。

在这片荒山野地播种三年,埋下十万颗种子,只有两万颗发了芽,长成树苗,而在这两万棵树苗之中,又只有一半能逃过干旱的气候和野鼠的啃食,存活下来。

每种下一棵树,就仿佛人世间就又多了一个亲人。

几十年置身于荒无人烟的地域,一片全长十一公里,最宽的地方有三公里的森林改变了这里的一切。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水流淙淙,当水回到大地,柳树、牡丹草、野花等一一复现。

他的事业是堪与上帝媲美的事业。

就如书中所说的一样:创造有如一种连锁效应。

这个连锁效应就是:收获的不仅仅是森林,还有富足的精神和充实的人生。

写给乔诺的书籍(让乔诺一生只做一件事)(4)

02 播下孤独的种子,收获的是幸福

"种树的男人"很少说话,连给"我"打水也是默不作声,但抵挡不住水的清冽香甜。

也许是妻子和独生子的去世让他倍感孤独而少言寡语,外面世界的一战、二战全然不知,孤独也让他比所有人都更了解他种的这片森林。

几十年来做着一样的事情而没有质疑、没有抱怨;犹如神一样的存在,没有奢求、没有私欲。独自一人在这荒漠中,没人陪伴,但他也许并不孤独,反而内心平实而富足,因为他有一颗坚韧而平和的心。

他的动机是慷慨的。

为追求心中的幸福,他耐得住孤独,平凡而不平凡的一步一脚印走出来的是巨大的震撼。

也只有无私的心灵,心无旁骛才能接近这样的理想。

正是无私才让他不再孤独,可以选择诗意般地栖居在这片荒凉的大地上,清苦而简单地生活。

对于他来说,这就是幸福。

写给乔诺的书籍(让乔诺一生只做一件事)(5)

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心态。

有一种幸福的境界叫做单纯,看似平凡却又难以到。

但"种树的男人"做到了,他是幸福的,他成为了这片森林是主人,因为他的幸福有人懂得。

正如"我"的朋友告诉我:"布非耶显然懂的比我多。""他比大家都懂种树的道理,他已悟出幸福之道。"

写给乔诺的书籍(让乔诺一生只做一件事)(6)

03 播下博爱的种子,收获的是美丽

"我"最后一次见布非耶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河水汩汩地流入池塘,池塘边还种了一棵菩提树。原先的废墟修复成崭新的房舍,周围的菜圃与花园,井然混栽着各式各样的白菜、玫瑰、韭葱、金鱼草和秋牡丹。"

这美丽的景象像极了"种树的男人"的心灵。

也许在"种树的男人"看来,并不是因为爱才种树,他也许都不知道博爱的意义。

他的行为是无私的。

但在我看来,至少心中有爱,他隐藏的是对逝去的妻子和独生子的爱,为了爱他甘于清苦、甘于坚持,这是一种德行。

爱就是一种德行

爱的种子,谁播种谁就能收获美丽。

写给乔诺的书籍(让乔诺一生只做一件事)(7)

"种树的男人"用一生的坚持给大地披上了绿荫,也给自己的人生披上了绿荫。

即使当人们纵情地在这里猎兔的时候,也不会有人知道这是布非耶的杰作,当然,他也不需要人知道,他更不在乎人知道,他只需要这里更美丽。

"天助自助者",生命的美丽就在于此。

你永远不知道曾经的一个小小的决定,只是一个小小的信念,坚持下去就会有美丽的花朵开出。

写给乔诺的书籍(让乔诺一生只做一件事)(8)

04 播种的路上,不畏荒凉不畏风,收获的是人生

阿尔卑斯山下的普洛旺斯高原是光秃秃的,一棵树也没有的黄土高原,河流是干涸的,村子里的水井也是干涸的。

居民忍受不了干旱搬走了,剩下几家生活十分艰辛的烧炭工人。

环境本无所谓好或不好,又累又渴的"我"走进废弃的村庄,风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这就是这片荒原的真相。

而当三十多年,"我"重新回到这个地方,寻找当年植树的牧羊人,这个地方变得生机勃勃,完全不一样。

连风穿过树林的响声都好似高处传来流水般的声音,风仿佛有了兴致,何况这里的人。

他将寸草不生的荒凉土地变成流蜜的迦南地,将福祉带到荒芜的人间。

"种树的男人"的一生是富足的,幸福而美丽。

小河在流淌、村庄在复兴、人们在辛勤的劳动、孩子们欢声笑语,充满生机和希望。

曾经的那些弱不禁风的小树已蔚然成林,丝毫也感受不到时间在自己身旁匆匆的流逝,但那个精神健硕的老人却更老。

他的目光已经习惯了向更远处眺望,他习惯了沉默,他习惯了用行动代替千言万语。

谁知道他为什么种下第一棵树?谁又知道他为什么种下这片树林?我只是看着他伟大的成果,想象着这一定是充满希望和快乐的。

写给乔诺的书籍(让乔诺一生只做一件事)(9)

兰德暮年的一首诗,大概是"种树的男人"一生最好的写照: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写给乔诺的书籍(让乔诺一生只做一件事)(10)

05 写在最后

回想起动画片《老人与海》:"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可以被打败"。

《植树的牧羊人》中同样可以看到这种精神,其实,上帝给予生命,也给了你自己把握生命如何度过的权利。

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就是有影响。而在我看来,"种树的男人"的这个影响足以改变世界。

在"种树的男人"的一生中,我们看到生命无限的可能性。

孔席不暖,墨突不黔,世间先贤,不为物用,大抵如此。

文/裴晓锋

写给乔诺的书籍(让乔诺一生只做一件事)(11)

(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为交流,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