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生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在平乐古镇传承三代的老铁匠铺唯一传人王长寿看来,打铁,苦,也不苦。在现代工业冲击下,在打铁手艺渐行渐远的今天,王长寿守着祖传的老铁匠铺,等候着老手艺火光重燃的一天。

章丘铁锅非遗手工传承(传承邛崃手艺赤铁无言)(1)

日前,在平乐古镇乐善桥下八店街口的王氏铁匠铺里,记者看到王长寿夫妇正忙里忙外地招呼生意。

王长寿告诉记者,他手中的刀是自己做的,手艺是从他爷爷、爸爸手中学到的,比不锈钢的刀好,经久耐用,能用十几年。

章丘铁锅非遗手工传承(传承邛崃手艺赤铁无言)(2)

为了让大家亲眼见识到锋刃的锋利程度,王长寿现场试验,刀刃轻轻刮过,汗毛即断。原本犹豫不决的人们立刻爽快地买了几把好刀,但是,这样的生意并不多。尽管王氏铁匠铺的小摊上铺满了各式各样的铁制物件,以实用的农具和生活用具为主,小到门扣、螃蟹钉,大到锄头、刀具,零零种种、种类丰富,但更多的时候,人们来来去去,看的多,买的少。

为了维持生计,有些时候,王长寿也会按照顾客的要求,现场锻造。炉火一起,风箱一鼓,选料、烧红、打磨、剪料、淬刀、磨刀……锻造过程的每一项,王长寿都驾轻就熟。生冷的铁在炉火的高温下烧得赤红,反复敲打,淬炼成型。经过不断地打磨,锋刃渐亮。对于64岁的王长寿而言,打铁手艺的炉火纯青在于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练和积累。

“我是从十二三岁开始学习打铁的,每天放学回家,就帮助父母扯风箱、锤炭、护炉子,十五六岁便失学从事打铁工作,一直到现在。”王长寿说。

对于打铁,对于老铁匠铺,王长寿总会有割舍不掉的情结。然而,目前的窘境也让他心灰意冷:“我只有一个女儿,现在也嫁出去了,没有人学习这门手艺了。”

章丘铁锅非遗手工传承(传承邛崃手艺赤铁无言)(3)

尽管传统的打铁手艺已经日薄西山,但老手艺总会凭借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到好奇和探寻的年轻目光。看到有年轻人在门口静静地模仿着自己,王长寿放慢了手上的活计。一老一少,在铁匠铺里铺外,各自忙活。

学生小周告诉记者,他觉着这门手艺很有意思,他对传统文化也很感兴趣,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人物模拟,想模仿打铁手艺。

湮火收工,王长寿用毛巾将身上的烟灰处理干净,靠坐在门口的老式木椅上,乘着凉阴和年轻人谈着自家的老手艺。老铁匠铺忙碌的一天又过去了,新的一天即将来临。

编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传统的手艺会顺应改变,从而获得新生,有的传统手艺却会逐渐走向消失,这是时代进步带来的不可避免的湮灭。我们记录这些,就是希望能把这些传统的手艺、工艺记载下来,不论它是延续或者消失,它都将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密码的一个组成部分。

记者巫婷婷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