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王之涣讲:“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安石说:“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些古代贤明都在表达一个道理:眼界不一样,胸怀有差别,格局也就不相同。同样都是写羁旅的诗,有人面对风雨波浪发出的是哀怨叹息,有人则唱出浩然之气。

曾公亮,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一生居官,致力于革弊兴利,为富国强兵奋斗。年轻时候曾受父命奉表晋京祝贺仁宗皇帝登基。仁宗任命其为大理评事。曾公亮立志从正途登官,不愿接受这种斜封,未去赴任。26岁中进士,然后授越州会稽知县。从此开启了一路高升的模式。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知制诰、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

有一年他路经镇江,住宿在镇江北固山上的甘露寺。北固山下临长江,江阔水淼,波涛汹涌。曾公亮望着浩瀚的长江他提笔写下《宿甘露寺僧舍》: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宰相肚里能撑船)(1)

其大意:夜宿甘露寺僧舍,枕中云气湿润,好似身处千峰之间;床底江声涛涛,仿佛听着万壑松声。如果要看冲天巨浪拍起银山,不妨打开窗户邀请那汹涌奔腾的江水进来吧。

全诗虽然只有二十八个字,但气势雄浑,大气磅礴。充分展现了一代政治家的胸襟与抱负以及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北宋时代,党争激烈,在太平盛世的气象下,酝酿着深刻的社会危机。曾公亮清醒认识到这一点,不怕“放马过来”。所以有“开窗放入大江来”的气魄。

我们因此读出了胸怀大志的格局。

西夏叛宋,朝议兴兵讨伐,仁宗皇帝却拿不定主意。曾公亮上奏书说,应当采取先怀柔后征伐的策略,仁宗采用怀柔政策,西夏率服。

在用人选才上曾公亮提出:人尽其才,先试后用的原则,用人不疑,去留论绩。将一批有才能的人选上合适的职位。

曾公亮对邻国的无端生衅,总是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有位辽国使臣,拒绝曾公亮代表患病的仁宗皇帝举行的宴请,被他几句话就怼回了无理要求。

他上书皇帝精兵简政。“乞选将帅,整兵以待敌。”准备随时给挑衅者以迎头痛击。

契丹人在界河上挑衅,指使人在界河捕鱼,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担心和契丹人较量,会要生事情。曾公亮认为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会更难办。他派雄州赵滋去解决,赵滋勇敢有计谋胜任边防。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

格局的大小决定了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脚与山顶永远是两种风景,站在山脚,永远也体会不到一览众山小的磅礴与震撼。你从八十楼往下看,全是风景,但你从二楼往下看,全是垃圾。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人若没有格局,看到的都是鸡毛蒜皮。

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宰相肚里能撑船)(2)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何等的潇洒气派!真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