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讲诗经全文(跟李山老师读诗经)(1)

农事诗篇宣示王朝大政

撰文 | 李山 责编 | 冯李子

中华文明以农耕为底色。表现在《诗经》篇章,就是《风》《雅》《颂》三部分,都有农事题材的诗篇。见诸《风》,有《豳风·七月》的长篇;见诸《小雅》,有《楚茨》《信南山》《甫田》和《大田》等;见诸《周颂》,则有《噫嘻》《臣工》《载芟》《良耜》《丰年》等。

这些诗篇,表现着西周王朝对农耕的高度重视。每年的耕种及意在号令天下人重视耕种及田间管理的农事典礼,都是隆重而又隆重的王朝大事。《诗经》中的诗篇,就多与这些典礼血肉相连。

李山讲诗经全文(跟李山老师读诗经)(2)

现在我们就来看西周早期的两首农事诗篇。两首诗篇都见于《周颂》,一首为《噫嘻》篇,另一首为《臣工》篇。先看《噫嘻》篇: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噫嘻:祭祀仪式中祝神发出的呼喊声。昭假(gé):昭显诚意上达于神的意思。为《诗经》中固定语。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时:是,这些。厥:其。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骏:迅速。发:翻土。私:私田。三十里:籍田千亩约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服:使用。耕:农具。耦(ǒu):二人并立而行得农具。古人耕地,一人在前,一人在后,推拉而耕。十千其耦,当有一万人,也可能是两万人;总之这里强调人数多。

【大意】噫嘻周成王,我们已经向您敬诚意,现在就率领这些农夫,开始播种百谷。迅速翻耕您千亩的私田,一天就可以完成三十里播种。人们使用您的耕具,成千上万的合耦而耕。

李山讲诗经全文(跟李山老师读诗经)(3)

牛耕图

诗篇为早期风格,质直简朴,其中的“成王”当为西周武王之子,即第二代周王,“成王”是死后的谥号。据此判断,诗篇很可能是康王时作品。《竹书记年》称:“康王息民。”农耕之事,就是“息民”的重要内容。诗篇应该是藉田典礼上的乐歌,是唱给先王听的,篇中两次出现的“尔”,都是指先王,具体说“先王”即篇中出现的周成王。诗篇与其他《周颂》篇章的不同,在其主旨并非献神,而是向神灵表示自己重视农耕的作为。

藉田典礼的仪式,节目繁多,有祭祀,有饮食,还有射箭等等。但是,质朴的诗篇只用了一句“既昭假尔”,将上述所有的一切礼仪推向身后,以突显主题,那就是播种百谷。这样构思,显示的是一种风俗的简朴,突出的是实干,表现的是对农耕事业的高度重视。周王遵循的是古老的风俗礼仪,一如既往地从事开春的亲耕,诗篇表现这一点,其立意就是要向天下人宣示,王朝重视农耕,周王亲自操起农具耕作,是要为天下树立重视农耕的榜样。同时,诗篇虽然简古,又不乏诗意。读此诗,春耕时节,广阔的田野,成千上万的人齐心协力地劳作,是何等壮观的光景。当然,这都是自然流露的,不是着意的表现。

李山讲诗经全文(跟李山老师读诗经)(4)

再来看《臣工》篇:

嗟嗟臣工:敬尔在公,

嗟嗟:发令前的呼喊语,提起注意。臣工:大臣。公:公事。

王釐尔成,来咨来茹。

釐(lí):理,考核。成:成绩。咨:问。茹:度,考量。

嗟嗟保介,维莫之春,

保介:管田界的官员。莫:暮。

亦又何求?如何新畬?

新畬(yú):开垦两年的田为新田,三年的为畬田。

於皇来牟,将受厥明。

於(wū)皇:煌煌然。来牟:麦子。明:成,年谷丰饶。

明昭上帝,迄用康年。

迄:终于。康年:丰年。

命我众人:庤乃钱镈,

庤(zhì):收藏。钱(jiàn):除草松土农具。镈(bó):短柄锄。

奄观铚艾。

奄:马上。铚zhì:短镰。艾yì:刈,收割。

【大意】(王官传令:)喂喂,你们这些大臣们,要仔细各位的公事了。王要检查你们的劳绩,要考核你们手中的公务。喂喂,负责田界的官员们,眼下已是暮春时节,还有什么工作上的要求?那些生熟各种田地的麦子长得怎么样?(保介回话:)光灿灿的麦子啊,马上有个好收成!这是我们敬奉上帝的结果,才有这样的好年景。(王官听罢,再传令:)命令我的大众,收起他们的各种锄具,马上要看镰刀的了!

李山讲诗经全文(跟李山老师读诗经)(5)

暮春时节,正是北方小麦将要成熟的时节,《国语》说:“耨获亦于籍。”据此,诗是周王暮春“大徇”农事之前的征询。这样的征询,其实也是宣布小麦收获的农耕大政,应该附着于隆重的典礼,典礼的情形如今已难知其详,典礼的地点应在祖庙之中。按《礼记·月令》等文献记载,王亲耕之后,要到祖庙行礼。

有意思的是,诗篇采取了对唱的方式:一边是王者、更准确地说应该是王的传令官员,这一点可从“王釐尔成”一句得知。王的传令官员先向各位大臣发出命令:王要检查他们的工作(当然是围绕着农事的工作)。接着又转而向管理天界的官员发问,询问其工作需求,并询问小麦的长势如何。当田界官员称说即将获得丰年之后,传令官再次发布王命:周知所有的人,收起田界管理用的农具,马上要开镰收割了。“维莫之春”的句子,并非描绘之句,可是总会勾起读者关于暮春光景的遐想。“於皇来牟”的语句,又含有多么强烈的丰收愉悦!最后一句“庤乃钱镈,奄观铚艾”的句子,带有明显的口语色彩。这是来自三千多年前的关于农事的言说,今天读来却是那样的亲切。诗篇只是记录对话,然而其强烈的感染力,就在这简朴的记录之中。

李山讲诗经全文(跟李山老师读诗经)(6)

以上两首早期的农事诗篇,是农耕大政典礼的乐章,是遵循传统的藉田典礼的作品,其制作、歌唱诗篇的用意,就是要显示王朝对农事的高度重视。这是西周早期农事诗篇区别于后来即西周中期农事诗篇的显著特征。中期诗篇当然也显示王朝对农事的重视,然而,中期的农事诗篇还特别着意显示这样一点:王者有意遵循祖先重视农耕的传统。早期王者对重农传统的遵循是自然的,中期却有意强调这一点,正是《诗经》农事题材诗篇的一个重要变化。

本文节选自《诗经应该这样读》

中华书局2019年出版

媒体转载请联系授权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我们

李山讲诗经全文(跟李山老师读诗经)(7)

李山讲诗经全文(跟李山老师读诗经)(8)

栏目主持人 李山教授

●●●

李山讲诗经全文(跟李山老师读诗经)(9)

责编 冯李子

李山讲诗经全文(跟李山老师读诗经)(10)

美编 李锦若

李山讲诗经全文(跟李山老师读诗经)(11)

投稿信箱taoliguoxuetang@163.com

收听李山《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师大本科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