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公号:中国航天科普(id:space-more)】

前段时间,小编看了一篇对《流浪地球》概念艺术指导的专访,惊讶地发现,设计团队的学习资料里,竟然有我社在2013年出版的《空间站系统和应用》!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1)

看,就是这一本

据说,设计团队学习了航天、机械、天体物理等学科,并把它们运用到电影的各种细节里,难怪电影里空间站的场景做得这么专业呢!

看电影的时候,小编一下子就喜欢上了那个空间站,天哪,肉眼可见的经费在燃烧。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2)

《流浪地球》中的领航者号

也许有的小伙伴会产生疑问,好好的空间站,为啥要弄个大圆盘呢?现实生活中的空间站怎么没长这样 ,其实,这一切都跟大名鼎鼎的重力有关系。

------以下是严肃科普时间------

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对每时每刻都存在的重力早就习以为常了。

实际上,一旦离开地球,进入太空中,在微重力条件下,人体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下面这五点。

变化一 中性姿势

由于关节、肌肉和腱中的自然张力,在微重力环境中,人体在放松状态下会产生弯曲,此时的姿势跟我们平时的坐姿或站姿都不太一样,叫做中性姿势。

中性姿势的特点有:

1.实际身高减少,人体重心向上转移;

2.腿的位置处于坐下和站立之间,脚底与地面成21°;

3.与1g重力条件下的姿势比较,视线向下约15°;

4.肩膀提高,手臂略弯。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3)

微重力条件下的中性姿势

在这样的环境下,一些我们平时觉得so easy的动作也不轻松了。比如,因为没有重力将身体往下拉,向前弯曲身体需要使用更多的腹肌;比如,想要以在地球上同样的动作坐直或站立也是十分困难的。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4)

在太空中站立是十分困难的

变化二 感觉-运动功能失调

刚进入太空时,人的感觉-运动功能会受到影响。轻微的症状是移动、姿势幻觉以及头昏眼花,严重的话还会一阵阵出汗、恶心、呕吐。这一系列症状就是空间适应性综合症,有点类似于在地球上晕车,可能是因为视觉刺激、触觉和前庭器官失真信号之间的知觉冲突引起的。

大约50%的航天员多多少少会受到空间适应性综合症的影响,不过,最多3~5天就会适应。当然,在适应过程中,航天员的能力和整个任务的执行都会大大削弱。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5)

航天员适应空间适应性综合症影响需要3~5天

变化三 体液转移

在地面,人体血液循环和肌肉张力会防止腿部的体液积聚。而在失重条件下,体液从腿部转移到身体的上部和头部。这会让脸部轻微肿胀,脸上的皱纹也会变光滑,使航天员看起来变得年轻了。同时,小腿肚的体积会减小。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6)

体液转移会使航天员面部肿胀

想紧致皮肤吗?想瘦腿吗?快去太空吧!

体液转移并不是一件好事,心血管功能也会因此失调。回到地球后,航天员会感到头昏眼花,甚至晕厥。

变化四 肌肉萎缩

在太空中,运动变成了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肌肉受到的重力载荷变小,又无法通过举重或者其他锻炼刺激肌肉,人体的肌肉组织会萎缩。“用进退废”的道理相信每一个热爱健身的小伙伴都懂。

不过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等回到地球后恢复锻炼,慢慢就好了。

变化五 骨丢失

骨骼看上去是固态的,实际上,它是动态变化的组织:从血液中摄取钙而得到加强,同时又不断分泌钙质到血液而被破坏。骨的维持还受到沿纵向的压力载荷和冲击性载荷的作用。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7)

骨骼是动态变化的组织

在太空中,没有重力对骨产生静压力和步行时的冲击性载荷的刺激,骨骼就会开始退化,人体的钙质开始流失。哪怕通过体育锻炼,或者通过食物或者钙制剂补充钙质,都无法将骨丢失的程度降至最低。

执行长期任务的航天员每天大约损失100~800mg的钙,这意味着在太空停留8个月后,人体内将丧失5%-10%的钙。

因此,由于种种条件所限,目前航天员在太空中最长执行一年任务。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8)

航天员罗曼年科创下了太空飞行326天的纪录

而在科幻作品中,主角们动辄就要进行十几年甚至几百年的太空旅行。创作团队在设计空间站时,自然就需要考虑怎么制造人工重力。(当然也是因为有重力的场景比失重场景要好拍一百倍吧!)

这里需要引入两个物理小知识(感谢初中物理老师)。

地球上的重力其实就是地球对人的引力,方向指向地心。

当物体沿着圆周运动时,会受到指向圆心的向心力。

向心力的计算公式是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9)

M是物体质量 ω是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r是半径

在地球上,我们都会受到指向地心的重力。但在太空的微重力环境中,如果从固定的方向让人体受到一个大小合适的力,我们就会感到像在地面上一样,能够“脚踏实地”。

因此,利用向心力在太空制造人工重力就成为了科幻题材作品的首选。也就是说,对于一定质量的物体,只要ωr合理,就能够用向心力来模拟重力的效果了。

1952年,著名的美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设计了车轮状空间站模型。在他的计算中,这个空间站每分钟转3周,可以给内部人员提供0.3g的人工重力。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10)

就是这个模型,被后面无数电影争相模仿

1955年,在与迪士尼合作的《人在太空》电视片中,冯·布劳恩更新了他的设计:旧版使用了太阳能,新版中改为使用更高效的核能。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11)

1955年版空间站

------科普时间结束------

现实中,用向心力来制造人工重力的空间站还没有被建造出来,不过在科幻电影中早已数见不鲜了,最近几年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12)

2014年的《星际穿越》里的Endurance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13)

2015年《火星救援》里的Hermes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14)

2016年《太空旅客》里的Avalon

以及2019年《流浪地球》里的领航者号,虽然电影并不完美,总有人能找到各种各样的bug 。不过正如原著作者刘慈欣说 :“这一次只是迈出了一小步”。衷心希望国产科幻电影能越拍越好,也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15)

所以请一定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最后,再和大家介绍一下创作团队看的这本书: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16)

《空间站系统工程和应用》由我们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该书出自《载人航天出版工程》,凝结国内外载人航天专家和学者的智慧和成果,并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资助。

感兴趣的小伙伴可戳“阅读原文”购买~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17)

扫码进店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18)

出品/中国航天科普&科普中国

参考文献/

[1]厄思斯特·梅瑟施米德,莱茵霍尔德·伯特兰.[M]周建平,等,译.空间站系统和应用.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

[2]吉尔斯·克莱门特,安吉·伯克利.[M]沈羡云,等,译.人工重力.中国宇航出版社,2012.

文/段婷

编辑/杨斯爽

审校/杨洁

如需转载,请留言获得授权哦~

流浪地球中是不是有两个空间站(流浪地球里的空间站为啥有个大圆盘)(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