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里非知名作家七颗牙(庄里庄外那些事)(1)

我家前邻是戏园子,时不时就有剧团来演出。那个时刻,是我最欢快最兴奋的时候。家里没有电视看,但能经常听到舞台上的咿咿呀呀和锣鼓的喧闹也很欣慰。在家里走出来走进去,转转悠悠想着看热闹。躺在土炕上,却睡不着,就则耳细听。有时睡醒一觉的时候,戏还没散场,支楞耳朵听舞台上高一声低一声对着台词。呵呵,真有趣!

我们这儿是个小镇,夏天是戏团来的最多的时候,一班接一班,农村白天农活活忙,主要是晚上演戏。

庄里非知名作家七颗牙(庄里庄外那些事)(2)

戏园子门口左右两侧,排满了清一色的自行车,都是邻村来看戏的人。就跟赶庙会似的,熙熙攘攘。进戏园子前,大都在地摊上买点自家炒的五分钱一小把的北瓜子,和八分钱一小块的西瓜,边吃边看。我是天天到门口玩,巴不得有人带我入场。遇到去里边去送饭的,你端着饭盒,我顺便给拿着窝头和筷子,就能混进去。实在没法就等戏快要散场,把门的放行了,赶紧跑进去,趴着戏台沿子,踮着脚尖看几眼。梦里戏子那花花绿绿的绸缎衣服,确确实实地一饱眼福了。还有那香粉扑鼻的味儿道,久久弥香。

台下,一排排长条木板凳子,坐满了黑压压的人。他们手里拿着芭蕉扇子,使劲咕哒着,但他们目不转睛地盯着台子,不肯放过个情节。

清晨的时候,听惯了戏子们的练声:“咦咦……!啊啊……”。还有那板胡“吱…吱……呀……呀”。小鼓子敲的一会儿快一会慢,“噔噔噔噔…”那个时候,留像住在大杂院里的感觉。

记得著名电影演员姜黎黎和扮演孙悟空的六小龄童来演出。我期盼着,表现的非常勤快。娘和爹下地干活,西山日头还老高,就早早做熟饭,把小院儿打扫的干干净净,摆好小方桌,放好碗筷,搬好凳子。然后洗把脸,梳好小辫子,就跑到门口,朝十字路口眼巴巴地望着,盼着爹娘早些回家,吃完饭看戏。

姜黎黎披一头着“钢丝头”长发,黑眉虎眼,身穿一身红色长裙,就像红牡丹里的角色。六小龄童,则着装一身黄色,身材娇小玲珑,舞台上筋斗连翻,台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看大戏,看电影,是农村人精神食粮的来源。

戏团走后,戏园子里隔三差五放映电影。

后来戏园子改建成楼房,招牌名称是影剧院

接下来的时光里,前院的喧闹声渐行渐远,不记得啥时候断了线。

后来,木梁旧戏园子改建成楼房,招牌名称是影剧院。

如今的影剧院,也演变给了两家住户,一分为二。代替它的是村南建起的一座现代化的“乡村大舞台”

儿时的光阴,成了我永远的记忆。如今美丽的乡村,让人耳目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