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宝宝怎么做口腔护理(婴幼儿口腔护理误区多)(1)

很多家长都深有体会,孩子拥有一口健康牙齿是多么的重要,无论是与人交流、学习等都会充满自信,面带微笑,露出健康洁白的牙齿。拥有健康的牙齿可以舒适地享用美食,没有牙痛的困扰,对于孩子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成长十分关键,可见,牙齿的健康与否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

那么,我们应如何维护孩子的口腔健康呢?接下来我们听听口腔科任志明医生怎么说。

一个月宝宝怎么做口腔护理(婴幼儿口腔护理误区多)(2)

问:婴幼儿的牙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答:宝宝大约从4至6个月开始长牙,一般下前乳牙最早萌出,之后逐渐萌出上前乳牙,上下乳尖牙和乳磨牙,两岁半左右20颗乳牙全部长齐。个别宝宝长牙存在个体差异,一般一周岁之前开始长牙视为正常,若宝宝一岁多了,还没有萌出第一颗乳牙,应到口腔科就诊,由医生判断是否合适。如果宝宝一出生就有牙,称为“新生牙”,也应来医院口腔科由医生检查,明确诊疗方案。如果新生牙特别松,有误入呼吸道的风险,还会反复摩擦舌系带引起局部深大溃疡,影响宝宝吮吸、吃奶,应及时拔除。

问:婴幼儿不同时期应该如何清洁维护口腔?

答:早在宝宝刚出生时,我们就应当为宝宝清洁口腔了。宝宝虽然还没有长牙,口腔内的舌部、上下唇、颊部及牙龈需要及时清洁,可以使用无菌纱布擦拭口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防止出现口腔黏膜病,如鹅口疮的发生。清洁口腔可以选择在洗澡、洗漱时间,也可以选择在正餐时间,喝完奶之后几分钟,宝宝打嗝了,不会再漾奶了,再为宝宝进行清洁。建议用温的白开水,每天清洁两至三次,睡前,建议不要奶睡,在宝宝清醒状态帮助他清洁口腔之后再哄睡。

一岁左右,随着宝宝磨牙的萌出,仅用纱布清洁不足以满足需要,建议可以使用指套牙刷或一岁至三岁的宝宝牙刷,有利于将后磨牙刷干净,前牙可以辅助使用无菌纱布。

宝宝两三岁时,开始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但是精细动作还不够协调,我们可以教会孩子圆弧刷牙法。也就是从牙面上画圆圈刷牙,按照一定的顺序从后至前,从左至右,鼓励孩子先刷,刷完之后,宝爸宝妈不忘再帮助宝宝仔细刷一遍,以达到彻底清洁。还要注意需要使用儿童牙线,将牙齿间隙内的食物嵌塞物彻底清除,防止出现邻面龋坏。建议睡前,帮助孩子彻底清洁牙间隙,并刷好每个牙面。

问:不同阶段婴幼儿应该注意哪些口腔问题?

答:宝宝没有长牙之前,要注意口腔清洁,防止出现鹅口疮等黏膜疾病。

宝宝从出生到一岁左右处于“口欲期”,除了吮吸、喝奶,还喜欢吮手指、玩具或者衣服等,家长要注意孩子手部卫生,玩具及衣物的清洁。两岁以上的宝宝若仍经常吃手或吮其他物品,要关注宝宝的身心两方面,有无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或者成长过程中心理障碍、紧张等情绪影响,要进行必要的干预。

随着宝宝月龄增长,牙齿数目增多,应在出生六个月之后逐渐减少夜奶喂养次数,防止频繁喂奶引起龋齿发生。原因是宝宝睡眠期间,唾液分泌量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差,对酸碱性的缓冲也会降低,致龋菌更容易利用蔗糖或乳糖代谢产酸和毒素,从而腐蚀宝宝的牙齿导致龋齿的发生。

宝宝在幼儿时期,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吃的东西也越来越丰富,零食或者饮料成了很多家庭必备的食物之一。建议宝爸宝妈严格控制宝宝甜粘食物的摄入,防止产生或者加速龋齿的进展,还要注意及时漱口,正确使用牙线,防止邻面龋坏发生。

宝宝六岁左右开始换牙,如果出现双排牙建议及时拔除滞留乳牙,如果后牙出现恒磨牙萌出,也要及时就诊,必要时行窝沟封闭。

问:影响婴幼儿口腔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

答:提到生活习惯,就会讲到刷牙和使用牙线,很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让他自己去刷牙,有的会看一下是否刷了,很少有家长亲自帮助再刷一遍,牙线使用更是少之又少。建议家长每天晚上睡前,要帮助孩子用牙线清理牙间隙,并用他的牙刷牙膏帮助他刷牙,之后,让孩子再练习仔细刷牙,白天每次吃完任何东西,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及时漱口。

饮食习惯:建议控制零食的摄入,不只是糖果,还包括一些点心、饼干、巧克力、山楂制品等,杜绝乳酸饮料或碳酸饮料的摄入。这些饮料不但会导致龋齿的发生,对身体健康也是没有益处的。对于鲜牛奶或者纯酸奶,可以按照需要饮用,之后要及时漱口,认真刷牙。

问:预防龋齿的方法有哪些?

答:预防龋齿,包括家庭口腔保健和医护专业保健。

家庭口腔保健,就是我们以上熟知的控制零食、甜食的摄入,及时漱口,早晚认真刷牙,及家长坚持用牙线帮助宝宝清洁牙间隙,以及正确刷牙。

医护专业保健,建议宝宝定期复查口腔,医生会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给予相应的口腔卫生指导,定期涂氟,在合适的年龄段进行乳磨牙和恒磨牙的窝沟封闭,预防窝沟龋坏的发生。

问:宝宝从一岁就开始拿起牙刷自己刷牙了,爸爸妈妈很自豪,宝宝真棒,但是为什么他一直坚持刷牙,仍然会有这么多虫牙呢?

答:宝宝在婴幼儿时期,因为手部运动还没有很灵活,不能够将每个牙面真正的刷干净,有一些部位很难刷到或者刷彻底。建议家长每天帮助宝宝刷牙一至两次,如果十分繁忙只能帮刷一次,那么,建议睡前帮助宝宝彻底清洁牙齿,防止牙面粘垢在牙面上停留整夜,甚至更长时间,产酸,导致大量细菌的产生。

问:有些宝爸宝妈很疑惑,觉得已经在按医生说的做了,每天帮刷,怎么还是牙缝变黑、有洞,总是嵌塞大量食物,有时候宝宝还会说牙痛,影响吃饭和休息?

答:在临床工作中,口腔科医生经常见到宝宝的前牙或者后牙邻面有龋洞,嵌塞大量食物残渣,有的还会出现牙痛或牙龈肿包。当问起有没有使用过儿童牙线,有的家长回答没有见过;有的说知道有牙线,但是觉得用了会伤牙龈或者牙缝变大;有的说买了但不会用。那么,正确地使用牙线,杜绝使用蛮力一压到底,建议动作轻柔,采用拉锯式轻轻地进入牙间隙,到达龈缘水平,贴牙齿邻面“C”字形刮出。这样既能够不损伤牙龈,又能够轻松的将嵌塞物取出,任志明医生建议睡前帮助宝宝用牙线清理牙间隙。

问: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坏牙,就不必来口腔科,是这样吗?

答:建议从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就应该定期来口腔科检查了。口腔科医生会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给予相应的口腔卫生指导,比如在这个年龄段应该用什么样的牙刷、牙膏用量、牙线使用、乳恒牙替换,有没有家长未发现的龋坏,给予及时地干预和治疗。

一个月宝宝怎么做口腔护理(婴幼儿口腔护理误区多)(3)

问:婴幼儿口腔护理有哪些误区 ?

误区1:一些家长认为乳牙会换,乳牙清洁不重要,坏了也不必治。

乳前牙替换从六周岁左右开始,乳磨牙多在九周岁至十岁半左右,还有部分孩子换牙较晚,大概十二周岁左右。如果不注重清洁乳牙,会逐渐形成龋洞,若若未及时治疗会逐渐发展成牙髓炎,也就是我们熟知的“牙神经发炎”。牙齿疼痛难忍势必会影响正常的饮食、学习以及睡眠,对孩子的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部分孩子牙齿会继续进展到急慢性根尖周脓肿,牙龈长期反复肿包只是表面现象,若拍摄X牙片会发现恒牙之上的骨质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恒牙的健康发育。个别孩子不能自主配合治疗,若无全身疾病,可以采取束缚的方式进行治疗。

四岁以上的孩子,龋齿数量多,且不能自主配合以及束缚下治疗者,可以考虑无痛镇静或全麻下治疗。

我们在临床上经常见到一些孩子新萌出的恒牙就是有缺损或者釉质发生改变,问其原因,就是乳牙出现问题后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认为不会影响的恒牙。可见,乳牙的清洁维护至关重要。

误区2:少吃点糖是不是就没有蛀牙了?

龋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致龋菌利用食物中的糖代谢产酸,腐蚀我们的牙齿,形成龋齿。日常生活中的糖果只是导致或者加剧牙齿龋坏的因素之一,我们平时吃的五谷杂粮也含有不同程度的蔗糖、麦芽糖、果糖等,如果食物残留不能得到及时的清洁也会代谢产酸,进而形成龋齿。可见,及时正确地清洁口腔十分重要。

对此,任志明医生给出了建议:每周给孩子设置下甜食日,选择在某一天的上午或者下午允许孩子吃少量的甜食或者零食,可以选择在饭前或饭中,饭后及时漱口刷牙,避免睡前摄入零食或者甜食。龋坏牙齿数量多,患龋风险高的孩子,建议尽量杜绝甜食或者零食的摄入。

误区3:乳牙反正会掉,蛀了也问题不大。

乳牙的作用除了咀嚼食物,还有协助发音,维护面部外形的作用。如果乳牙因为龋坏逐渐严重,会引起疼痛肿胀,影响孩子正常饮食睡眠,加重孩子的痛苦。若乳牙损坏严重提前失去,会导致恒牙萌出异常,错位或早萌,也会引起孩子长期偏侧咀嚼,引起面型的改变和关节的损伤,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音也会受到影响,这些问题都会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误区4:爸爸妈妈牙齿不好,小时候也是满口“虫子牙”,孩子也这样,一定是遗传吗?

遗传因素是龋齿发生的因素之一,但是后天的饮食和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习更加重要,它是决定孩子牙齿健康与否最关键的因素。

误区5:氟对身体应该有害,一直用可食用牙膏,怕孩子咽了影响身体健康。

除疫情特殊情况外,口腔科每年都会对幼儿园的孩子定期进行涂氟,每半年一次。现在,随着预防意识的增强,我们的预防理念也在与时俱进,在顺义妇儿医院口腔保健科,口腔科医生对于3个月的宝宝就开始进行龋易感性检测了。如果宝宝口腔内的环境龋易感风险高,建议宝爸宝妈遵医生的建议进行口腔卫生维护,并定期复查。宝宝牙齿萌出之后也要定期复查,并规范涂氟,这是预防或控制龋齿的有效措施之一。

如果孩子对“氟”没有任何过敏症状,规范用氟,使用含氟牙膏,不但对身体没有害处,反而会起到保护牙齿,控制和降低龋坏发生率的作用。建议一岁至三岁的宝宝应该使用儿童含氟牙膏,用量大概大米粒大小,三岁以上的宝宝建议每次牙膏用量为黄豆粒大小,建议每天早晚刷牙。

误区6:窝沟封闭有必要做吗?新长出的恒牙没有龋坏不必处理?

乳磨牙的窝沟封闭大约在3至5岁,恒磨牙窝沟封闭大约在7至9岁。如果牙齿已萌出至合平面且窝沟点隙深,但没有龋坏,建议合适的时机行窝沟封闭,避免窝沟龋的发生,但仍需认真刷牙,并正确使用牙线,防止继发龋坏或牙间隙,平滑面龋坏的发生。

误区7:孩子需要洗牙吗?

“洗牙”,不是老百姓认为的用水去冲洗牙齿,而是用超声洁治器通过工作尖的振动,击碎牙面上的牙石。那么,如果乳牙上确实有大块牙石,甚至导致牙龈慢性炎症,易出血等症状,是需要进行专业的超声“洗牙”的。如果牙面大量黑色素沉积,在孩子能够配合和家长能够接受的情况下,也可以对牙面进行抛光,去除牙齿表面的色素沉着。

误区8:大夫建议用牙线,牙线不是会把牙缝剔大吗?

建议每天至少一次使用牙线彻底清洁牙间隙,可以选在睡前帮助宝宝清洁牙间隙。说到牙线,很多家长第一句话就会反问“牙线不是会把牙缝剔大吗?”,其实,那是长期使用牙签剔牙可能会导致的问题。如果牙线使用方法正确,动作轻柔,是不易导致孩子牙龈出血,还会对牙龈起到按摩作用,对牙齿邻面起到良好的清洁作用,不但有利于预防邻面龋坏的发生,减少嵌塞不适,还会对牙龈起到很好的保护。

误区9:宝宝停夜奶会影响身体健康,我们就一直喂到他(她)不吃。

任志明医生表示曾经就这个问题咨询过专业的儿童保健医生,指出健康发育的宝宝大约四至六个月就可以睡整夜觉了。如果宝宝牙齿萌出数目逐渐增多,建议应该逐渐减少夜奶喂养的频率,一周岁左右,完全停掉夜奶。母乳喂养的宝宝白天可以坚持喂养至两岁,甚至更长时间,特殊情况的宝宝,喂养需遵循儿科医生的建议。门诊问诊时经常听很多家长讲孩子两岁多,半夜孩子频繁吃母乳或者喝奶,不让吃就哭闹不止,通过详细检查,口内大部分乳牙已是残根,一些牙齿牙龈肿包,十分严重,治疗难度十分大,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如果没有特殊身体原因必须要求夜间多次喂养,一定要听取我们的建议及时停夜奶,及时做好孩子的口腔清洁工作。

误区10:医生建议喂奶后给一两勺清水,相当于我们的“漱口”,这与纯母乳喂养,不必喝水的说法不就冲突了吗?

临床工作中,我们建议宝宝无论是喝了配方奶还是纯母乳喂养,都建议给宝宝喝一两口清水,用来及时冲刷残留在口内的奶垢,有利于口腔卫生维护。这少量的水大概5毫升左右,与我们常说的饮水量不同,与纯母乳喂养不冲突。

误区11:用安抚奶嘴孩子就很乖,这真是个哄娃神器。

任志明医生指出,长期使用安抚奶嘴,一方面会引起胃肠道反射性蠕动,导致腹痛等不适;另一方面长期吮吸,宝宝下颌骨发育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些宝宝出现腭穹窿高拱,牙列不齐。

建议宝宝六个月之后逐渐减少安抚奶嘴的使用,一岁半至两岁左右,宝宝的“口欲期”结束,美国婴幼儿喂养指南建议2至3岁前应戒除安抚奶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