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王玮皓10月9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周口专场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口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为内陆城市的周口,这十年发挥沙颍河通江达海优势,打造多式联运枢纽,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周口临港经济风生水起,临港新城、开放前沿呼之欲出,正在不断朝着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迈进,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提升河南农村经济?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提升河南农村经济(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

提升河南农村经济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王玮皓

10月9日,河南省委宣传部召开“河南这十年”主题系列周口专场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周口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作为内陆城市的周口,这十年发挥沙颍河通江达海优势,打造多式联运枢纽,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周口临港经济风生水起,临港新城、开放前沿呼之欲出,正在不断朝着国家区域中心港口城市迈进。

货物吞吐量较十年前增长7倍多

周口因水而生,因港而兴,内河航运是周口最大的特色资源,历史上曾有“万家灯火侔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辉煌。今天的周口正抢抓国家建设“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变边缘思维为前沿意识,发挥沙颍河通江达海独特优势,建港口、兴物流、聚产业、强服务、优生态、造港城。

十年来,周口市航运企业发展到20余家、货运船舶2192艘、从业人员2万多人,周口港发展成为全省最大、靠泊能力最强的现代化综合港口,2021年货物吞吐量跃升至2915万吨,较十年前增长7倍多。今年前三季度,货物吞吐量已达2504万吨,同比增长21.4%,占全省总量近八成,周口已成为河南对接“海上丝绸之路”的新起点、融入长三角的桥头堡和豫东南对外开放的新枢纽。

由“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转型

“顶层设计、多式联运、产业发展”,是周口市重点做好的三篇文章。“顶层设计”方面,自2009年沙颍河常年通航以来,周口致力发展内河航运,2013年在全省率先成立以内河港口为依托、区港共建的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2017年,围绕打造“满城文化半城水,内联外通达江海”的中原港城,聚焦临港经济发展,不断推动周口由“黄土经济”向“蓝水经济”转型。

2022年,周口抢抓全省开发区改革机遇,整合周口港口物流产业集聚区、周口经济开发区成立周口临港开发区,明确了内河航运、临港产业、生态城市“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临港经济新模式。周口港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的36个内河港口之一。

“多式联运”与“产业发展”

在海河联运上,沙颍河周口至省界航道“四升三”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三升二”工程正开展前期规划,沙颍河航道将成为亿吨级通江达海“黄金水道”。建成规模性港口8个,加入河海联运港际合作联盟,相继开通上海港等6条国内和直达美国洛杉矶长滩港等5条国际集装箱航线,实现了箱通世界、货运全球。

在公水联运上,6条高速穿境而过,阳新、兰沈高速加快建设,港区互通立交建成通车,实现水陆无缝连接。

在水铁联运上,漯阜铁路连贯东西,郑合高铁直达沪杭,平漯周高铁即将开工,直通港口码头的疏港铁路专用线项目正在规划建设中。

在港空一体上,西华通用机场通航,周口民用运输机场完成预可研,“公铁水空”四位一体大交通格局最后一块短板即将补齐,四通八达的交通,让周口走出河南、拥抱世界。

在“产业发展”方面,周口抢抓建设“豫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机遇,坚持以港定产、以港定城,着力发展临港偏好性产业,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建好平台,加快建设港口保税物流中心(B型),确保年底封关运营,为“豫货出海”“海货入豫”等国际贸易提供更方便、更快捷的平台支撑。目前,已有益海粮油等15家企业签订了拟入驻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