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底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底色(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中华文明薪火相传的底色

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的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就是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推进从“满天星斗”到“多元一体”的演进格局,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感召力。

梳理文明历史起源脉络,展示中国精神。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这个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疑问和口号上。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只有坚持从历史中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面向未来,继续推进、不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逐步还原文明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过程,使国人和全世界炎黄子孙得以了解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中国人民以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明,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留下了眼花缭乱的文明结晶,传承着勤劳勇敢、忠厚善良、孝义担当等文明精神。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封建社会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文明历史行稳致远。如今,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凝练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强大的文化自信,使中华民族在曲折的发展历程中不屈不挠、挺起脊梁,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傲立在世界的东方。

构建文明历史精神标识,传递中国价值。说“要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促使世界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无论是流传下来的盘古开天、神农尝草、愚公移山等中国神话寓言故事,还是“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等现实佳话,都深刻反映了中华儿女“天下为公、以民为本”的价值观,以及勇于追求和实现梦想的执着精神。要发挥好以史育人的作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传承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

推动文明历史交流互鉴,彰显中国力量。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佛教东传、“西学东渐”、中国四大发明传入欧洲、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等,还有丝绸、茶叶和瓷器等文化产品以及书法、武术、京剧等文化形式,正是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包容、借鉴、吸收其他文明,才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且不断继承发展创新的文化自信。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要运用全球思维、突出中国特色,坚持弘扬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自身发展道路的探索,在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地讲好中国故事,全方面、透彻地向世界展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作者:涂亚娟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政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