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当中,总是有些太多的不确定,或许风光,或许悲哀。或许一生都茫茫,随波逐流,没有去向,但总归一切,是要活着。 ——人生海海
杨百顺离家出走不是因为没上成“延津学堂”,而是因为他的亲爹竟然和亲弟串通一气欺骗他。
他本来就不想在家,不想卖豆腐,不想和他爹在一起。正好借这个理由离开家。
杨百顺“忘恩负义”,被师傅扫地出门
可离开家之后的杨百顺也无处可去,后来还是在老裴的推荐下,做了老曾的徒弟,跟着老曾学杀猪。
杨百顺并不想杀猪,他最想的是跟着罗长礼喊丧。但是喊丧又不能养活人。
杨百顺原想在老曾这里先落个脚,将来合适了跟着老裴学剃头。老曾笑他太幼稚,说老裴是不可能收他做徒弟的。
杨百顺觉得师傅说得有道理,从此安心跟着师傅学杀猪。
但杀猪没个地方住。老曾家有空房子,但是两个儿子不同意外人住家里。
杨百顺本来是想着再也不回家,但现在因为没地方住,只得硬着头皮回去住。
每天来回三十里,早上去接师傅,再一起去主顾家去杀猪;晚上先送师傅回家,自己再从师傅家走回去。
师傅看杨百顺天天来回跑三十里,有时也有些过意不去。还无奈的和杨百顺解释:“不是我不能做主让你住我家,而是怕你住下,天天看人白眼”。
师傅说:“人来世上一趟,免生闲气罢了。”
师傅老曾小五十了,老伴去世三年了,最大的心事,想早点续个弦。可两个儿子都也十七八了,也该娶媳妇了。
爷仨儿谁先娶谁后娶,两个儿子与老曾看法也不一致。大家一起娶,家里底子薄,又一块娶不起。
谁先娶谁后娶,是两个儿子与老曾别扭的一个病根。也是两个儿子不让杨百顺住家里给老曾出的难题。
明是冲着杨百顺,实际还是冲着老曾。
老曾也曾背着儿子托人给自己说了几次媒,不是别人看不上老曾,就是老曾看不上别人。
老曾天天纠结自己该不该续弦的事。杨百顺耐不住了,抢白老曾:“师傅,你想续就续,别老这么天天说,光说有啥用?”
老曾还是纠结,怕外人笑话他和儿子争着娶媳妇,怕儿子怪他太自私……
杨百顺本来就与那哥俩不对付,自打他们不让杨百顺在家里住宿,气一直存着。
就对师傅说:他们要是因为这生气是因为他们不懂事,他们十七八岁,还可以再等等,师傅你都五十了,等到六十,想续也没用了。你都小五十的人了,就不要再挑了。"
师傅一听,觉得是正理。
开始托媒人说媒,只要别人看得上他,他就愿意。
没过几天,就找到了一个。三月初二下聘礼,三月十六就过了门。
杨百顺盼着新师娘快点过门。暗暗希望新师娘能压住老曾的两个儿子。甚至希望她能与老曾的两个儿子水火不容,他好渔人得利。
没准新师娘来了就能让他住下,他就再也不用每天来回三十里地跑来跑去了。
谁料新师娘来了之后,人缘特别好,与人说话,没开口先笑。
更让杨百顺生气的是,新师娘过门没几天,就给两个儿子做了新衣服新鞋子,并许诺过了麦收就给他们娶媳妇。
两个儿子倒争着讨好新师娘。新师娘和两个儿子的关系比亲爹还亲。
新师娘完全不为他考虑,觉得他每天回家里睡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过去三年,曾家没有女人,家里一团乱麻。新师娘来了后,把老曾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老曾自己也没想到,自己续弦得这么满意。
以前路远还能在主顾家里住下,自从续弦后,老曾推掉了路远的生意,再晚都要回家。
杨百顺就惨了。每天都要跑夜路回家去睡。
更让杨百顺不舒服的是,师傅现在和他说话,舌头开始打弯了。以前是直来直去,现在中间夹了个新师娘,师傅不再是以前的师傅了。
师傅越是喜欢现在的师娘,杨百顺就越是觉得这个女人不是个东西。
说她不是个东西,不只是因为她也没让杨百顺睡在家里,而是自从她来了之后,很多事都不一样了。
按照杀猪的风俗,杀完猪,猪肉全归主家,但猪下水归杀猪匠。师傅会分几件给徒弟。过去二人杀完猪,杨百顺用木桶将"心、肝、肺、肠、肚"等背到师傅家,师傅总说,"百顺,你看着拿。"
自从新师娘来了后,每次都是师娘把下水分好,递给百顺,虽然东西还是那几样东西,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后来,师傅病了,不能出去杀猪,杨百顺就开始一个人去主管家里杀猪。渐渐得得心应手,觉得自己一个人完全可以应付。
每次杀完猪,杨百顺还是会把工钱交给师傅,把猪下水背到师傅家里。
新师娘还是像以前一样,递给百顺三样。杨百顺就觉得师娘也太不是东西。
师傅在家里躺着,工钱照拿着,两个人的事,他现在一个人干着。猪下水仍分给他三样。杨百顺想想就觉得窝心。
有一次,在别人家里杀猪的时候,聊天聊起了这个新师娘。
杨百顺憋了一肚子火,也是一时意气用事,将师娘如何歹毒,如何对徒弟克扣,竹筒倒豆子一样,说了个痛快。
但他没说师傅什么,说得都是师娘。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这个话很快就穿到了新师娘的耳朵里。新师娘马上就对师傅说了。
杨百顺本来说得是新师娘歹毒,没说师傅什么。
穿到师傅的耳朵里时,说老曾如何歹毒,克扣徒弟。不但有房不让住,有时连下水也不给。
腊月二十六,杨百顺背着下水像往常一样回到师傅家的时候,师傅在屋里喊他进去。
问他,跟了师傅一年多了,师傅对他怎样?
百顺一听,觉得不对劲。
忙说,你对我不错呀。
老曾说:“那你咋对别人说我歹毒,你今天给我说说,我咋歹毒了。”
杨百顺一听就慌了,知道事情发生了,忙说:“师傅,我没有说过这话。”
老曾气得直拍床沿子。全天下都知道了,你还不敢承认。你觉得你本事学到家了?你觉得师傅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了?我杀猪杀了三十年,没人对我说个不字,现在徒弟倒过河拆桥,背后给我捅刀子了。
接着啪啪扇了自己几个耳光子,骂自己眼瞎。师娘忙上去搂着老曾的手劝慰。
杨百顺本来想说自己是说师娘的,但是师娘就在眼前,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了。
老曾看他在那里踌躇更生气,啥也别说了,从明天起,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你不是我的徒弟,我也不是你的师傅。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啪得一声,摔了一个灯盏,"这猪,从明天起,不杀了!"
从来都是言多必失,祸从口出。杨百顺自己心里苦闷,看见个人就想诉苦。要知道,你说了谁的不是,这话就一定能传到谁的耳朵里去。
一个人最大的灾难,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
杨百利机缘巧合,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这年腊月二十九,杨百业他哥杨百顺成亲。
本来杨百业是不可能这么快成亲的。
三个儿子,二个不在家。在家的天天在眼前,在眼前的天天挑毛病。
杨百业十七岁就开始盼着成亲。盼着成亲不是说一成亲就有了女人,而是成亲后可以分家另过,再也不用再像驴一样整日给老杨磨豆腐,更不用再天天看他的脸子。
但他的这点心思早就被老杨察觉了。
“怀揣一个坏心思,比说错一句话,更让老杨记恨。”
老杨更要故意放慢给他成亲的日子。家里老杨说了算,杨百业想也没用。
但今年与往年不同。老杨家没找婚事,婚事找上了老杨家。亲家是二十里外的大户人家老秦的千金。学名叫秦曼卿。上过延津学堂,也算是识文断字。照理,老秦家打死也不可能把女儿嫁给卖豆腐的老杨家。
何况秦曼卿一年前就定了人家。公爹是县城开粮栈的老李家,老李家同时还开着一个中药铺,两个铺子的买卖,占据了半条街。
老李和老秦是朋友,去年通过媒人结了儿女亲家。老李的儿子叫李金龙。也上过延津新学,算起来和秦曼卿还是同窗。
去年秋天定的亲,婚期定在今年腊月二十九。过年之前成亲,图个吉利。
但过了今年腊月,离娶亲还有二十多天,李金龙突然变了卦。他听别人说未婚妻少了一只耳朵。他觉得是老秦家故意隐瞒,自家上当受了骗。说什么也不肯娶一个残废的女人为妻。
老李坳不过儿子,只好去退亲。
老李一听也生气,自己的女儿只是小时候睡觉的时候,被老鼠咬掉了一个耳垂子,又不是啥大不了的事,不值当说的。
李家执意要退。老秦气得直骂老李家不是东西。非要找老李家说理。女儿秦曼卿把他说转了回来。
秦曼卿劝她爹说:“你这是治气呢还是嫁女儿,如果是治气,拖他个一年半载,他们未必闹得过爹;要是嫁女儿,就算最后他们家答应娶我了,可女儿到他们家还有好日子过吗?因为一个耳垂子,一辈子也再无出头之日,你觉得合算不?”
秦曼卿自延津新学退学以来,也是明清小说看多了,看到许多富贵人家女儿,因种种事由婚姻发生变故,困顿之时,立志下嫁,有嫁给卖油郎的,有嫁给砍柴人的,甚至还有嫁给乞丐的,后来皆有好结局。
于是对他爹说:“爹,你要是疼儿,就不要让儿在一棵树上吊死。从今起,不论贫富,只要有不嫌儿是一个儿垂子的,只要真心跟儿过日子,我就嫁给他。”
老秦听了女儿的话,传话给媒人。也是为了给老李家一个下马威。
老杨家听说了这个消息,觉得是个便宜,不但不花钱能白得一个媳妇,还能攀上一个有钱的亲家。两全其美的事。
别人听着都觉得是两个大户人家制气的事,并不当真。也并没有穷人上门提亲。
杨百业哆哆嗦嗦大着胆子到了老秦家里,结结巴巴地说明了来意。老秦自是一万个看不上。躲在后面偷听地秦曼卿觉得这个男人老实,可靠。一拍大腿,就他了。成亲的日子还是和李金龙说好的那天,腊月二十九。
从杨百业上门到娶亲,前后只隔了五天。杨百业家里没钱,啥也不用准备。亲家把一切都准备停当了。
结婚那天,当秦曼卿看到寒酸龌龊的杨百业和杨百业家破落的院子,难过的流下了眼泪。她不恨自己嫁错了人,恨自己不该看那些明清小说。事已至此,后悔也晚了。
杨百顺被师傅撵走之后,一时也无处可去。大哥成亲的日子,他会来帮忙。在厕所里弄大粪。弟弟杨百利也回来了,在司务段当个司炉,其实也并不开心。但是穿着西装革履,还打着领带,看着体体面面的,被老杨安排在上宾席陪客人吃饭聊天。
杨百顺看看自己,再看看杨百利,忽略了中间的部分,只恨老马当时给他爹出的馊主意,让自己没能上延津新学。要不然,现在坐在上宾席的就是他杨百顺。越想越恨,拿起刀要去杀了老马。
走到路上,踩到了穿着单衣,睡在草跺里的躲避后娘伤害的小孩来喜。杨百顺听了来喜的哭诉,暂时忘了自己的烦恼,一声长叹,原来人活得都不容易。
想着自己十八岁的人了,虽然受了点委屈,似还没有到来喜的地步,杀了老马容易,自己接着怎么办?想起了自己十三岁时,躺在草垛里,被老裴温暖,请他到镇上吃了一碗烩面。他救了老裴,没有去做杀人犯。今天来喜也救了老马,也是救了他杨百顺。
杨百顺牵着来喜去镇上的时候,有了新的感悟:世上的事情,原来件件藏着委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