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李清照醉花阴寓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李清照醉花阴寓意(薄雾浓云愁永昼赏析)

李清照醉花阴寓意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写思夫之情。上片写重阳节的生活场景,突出一个“愁”字。首句的外部环境,薄雾浓云,给人阴惨惨的感觉,和词人“愁”的心境相合。永昼,重阳节是秋季,白天时间已经不长了,但还说永昼,是心理感觉。就是“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的意思。“瑞脑销金兽”,这里燃香的描写,既写出了她生活品味的洁净高雅,又暗示了她家境的富贵豪华。李清照在《词论》中批评秦观词“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她的词就践行了其理论,是有富贵气象的。那么她为何而愁呢?下文有交代。佳节又重阳的“又”字,充满了主观感情色彩,有词论家认为是表明独过佳节非止一回。我认为也可以不这么解,而是解为暗含有今昔对比之意,去年的重阳节,我和丈夫一起饮酒赏菊,今年又到重阳节,我却孤身一人,无人伴我饮酒赏菊,我摘了菊花也无人可赠。当然,到底两人分离了是一年还是两年,这要结合对词人生平的考证。佳节也是个有文化积淀的词汇,“每逢佳节倍思亲”,容易思念远方的亲人。这就透露愁的原因了。玉枕两句,就更加暗示出她的孤独寂寞。玉枕纱橱,也是带富贵气象的意象。凉初透,暗示出她孤身一人,丈夫不在身边。半夜还没睡,表明白天的愁,一直延伸到了深夜。这是上片,写重阳节的生活场景,暗示出自己孤身一人,这是愁的根源。

下片写重阳节的相思之情,突出一个“瘦”字。东篱,出自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这个典故原意是隐居避世,这里仅指代菊花。这句写得很自然,赏菊本就是重阳节的习俗之一。暗香,本指梅花。晚唐体诗人林逋有“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名句,这里用来指菊花。暗香,不是那种很浓烈的香,是一种幽香,写出了词人品格的高雅芳洁。因为无论是梅花,还是菊花,都凌寒而开,孤高傲世。盈袖,又让人联想到《古诗 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原诗是思念丈夫的闺怨诗,这里也寄寓了词人的思夫之情。词人用典的时候,典故本身的意思我们不能忽略。揣摩典故原意和词人用它所表达的新意之间的联系,从而欣赏典故用得巧不巧,妙不妙,这也是读诗词的一大乐趣。这么好看又好闻的菊花,我却不能寄送给你,真是大大的遗憾呢。

末三句抒情,更是绝妙之笔。怎么绝妙的呢?首先赏析“人比黄花瘦”一句,这个形容新颖巧妙,也是前人未曾说过的,有李氏天才的创造性。理解这一句前,我们先要明确这一句有没有运用比喻。更早的版本是“人似黄花瘦”,这无疑是比喻,但换成“比”,是比较,还算比喻吗?我认为是比喻,只是用得比较曲折。先把人比作黄花,其共同点是,人煎熬于相思,犹花逼迫于西风。然后再进行比较,人之不堪,更甚于花。这个观点我曾发在知乎问答中。如此理解,则突出了相思之深、之苦。秋风能卷起门帘,则风力之大可知,则菊花所受摧残亦可知。然我受思夫之煎熬,犹甚于菊花所受秋风之摧残,则我之悲苦可感可知矣。其次分析“帘卷西风”的妙处。这三句中,“帘卷西风”一句是不是可以去掉?不可以,乍看是可有可无的,少了它也无损于诗的意思。实则不然。西风,是肃杀、凄冷的,它渲染了词的气氛。帘卷,连接了室内和室外。没有帘卷,人比黄花瘦,就变成单纯的比喻。有了帘卷,则交待出当帘卷西风之时,词人看到帘外黄花,心中突发感触,情景相融,迸出了“人比黄花瘦”一句,显得真切自然,而不是靠思索安排写出的比喻。另外,词中前后两句写人,中间插以“帘卷西风”一句写景物,也显得词情跌宕生姿,符合词人千回百转的感情节奏。

据说此词寄给丈夫赵明诚,明诚看到后,激起了男人的自尊心,不能老让女同志压一头,于是闭门谢客,埋头写词,务必要胜过妻子。三日后写了50首词,夹杂了李清照的这首词,拿给友人看,友人说:只三句最佳。哪三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易安词。可见做才女的丈夫压力还是山大的。但赵明诚主要是个学者,研究金石字画,文学创作比不过情有可原,不必过责。再者,放眼整个中国词史,又有几个男子的成就能高过李清照呢?所以,明诚你安心吧,我们并不嗤笑你。

此词还有一个问题,极少有人提到。此中上下片除了重阳外,各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半夜”和“黄昏”,怎么理解这二者的关系?是同一天,还是分成两天?黄昏是当天的黄昏,还是明日之黄昏?应该是同一天。上片写全天景况,下片倒叙,写黄昏时的生活细节。上片面,下片点。前面在蓄势,收束三句为迸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