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守的小站(三个人的小站)(1)

渝怀线上的小站

说起小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我就很陌生,头脑里面一时间浮现不出任何词语。现在想来,我并没有在小站工作过,只是听起师傅们谈起过。他们说那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但是人流量小,工作量小……我们同为铁路人,我们头上是同一片天空,但是我们脚下的土地却不尽相同。

2013年,涪陵车务段管辖的渝怀线上的小站还有龙池、小浩、长潭沟等20多个。随着时代的变迁,设备的进步,大多数的小站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退出了渝怀线的舞台,而今还存在着的小站仅10多个。随着CTC的开通,小站的职工也从原来的10多人减少到了6人。但是历史的浪潮总会回溯,时间不会忘记那大浪尖端的浪花。

而我有幸成为铭记着这浪花的人员之一。

2021年,有幸去了几次龙池站,才意识到自己对小站的认识太片面了。龙池站位于秀山县妙泉镇刘家寨村,日常主要办理列车交汇和5609、5610两趟“慢火车”的旅客乘降。目前龙池站有老、中、青6名职工,年长的是还有3个月就退休的值班员孔繁金;中年的是车站御用“五星级”厨师值班员吴军;青年就是两位朝气蓬勃的“90后”值班员肖林明和章军红。

龙池站真的很“小”,小到饭桌上连三个人都凑不齐,因为有一个人需要在运转室值守;小到站长赵炳长身兼数职,除了负责工作上的事务,每天早上7点就要起床负责做早餐,每周3次去5公里外的龙池镇上采买一日三餐的食材,还要用空闲时间把车站范围的清洁卫生打扫干净。站长赵炳才总说,虽然我们每天坐车的旅客只有几个人,但是我们可是按大站的卫生标准——干净、整洁来迎接每一名旅客。因为“小”,所以大家需要什么都会,需要什么都做。在这里,他们活成了中国铁路线动脉上的一块砖。

“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这句话用来形容小站完全不为过。繁华与热闹是大站的。月过柳梢头,小站里就只剩下游虫的嘶嘶声以及细微的风声。钱钟书先生说,撑起一个夏天傍晚的只需要小犬、孩童、瓜果、细虫,而当这些与我们无关的时候,就是孤独。所以小站是孤独的。这里的傍晚没有霓虹,只有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青春坚守。

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CTC的开通,龙池站运转室的工作变成了集控模式。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等一系列操作都由中心站来完成。但是并没有因为人少、工作量减轻发生改变。该有的制度方案一个不少,该干的工作要一项不减完成。并不会因为是小站就会减少程序,而在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小事”。

2022年1月30日,天气低温凝冻,站长赵炳才收到预警后与值班员肖林明上道给道岔刷油,以防止道岔凝冻,影响行车。值班员肖林明走在前面,站长赵炳才跟在后面防护。那几天的天气恶劣,时而雨夹雪,时而雪夹冰雹。股道变得异常湿滑,刚下道的时候赵站长脚没踩稳,身体歪倒,脸碰在了股道的石头上。滑倒的他迅速起身,什么也没有说。在给最后一个道岔刷油的时候,值班员肖林明突然大声喊:“赵站,你额头上流血啦!”

赵站长用手摸了摸自言自语道:“好像是有一点血,我没感觉到痛。”

“赵站,我们不刷了,先回去,你去包扎一下......”肖林明紧张地说。

赵站长立马严肃地说:“没事,刷完了再回去。车站就我们3个人,我回去包扎了谁来顶替?一点小伤不要大惊小怪!”

一直到给道岔刷完油回到运转室销记,赵站长才去村上的诊所包扎,由于额头伤口太大还缝了3针。值班员肖林明看着包扎后的赵站长难过不已,赵站长还安慰打趣道:“我都是还有几个月退休的老头儿了,在老婆娃儿面前又不需要像你们年轻人要保持帅哥形象,额头上破了点相没影响。小事!”值班员肖林明被逗笑了,那一刻赵站长在他心里无比的年轻帅气。

渝怀线上,这样的小站还有很多。小站的工作是孤独的,上班和下班都只有一个人;小站的夜晚是安静的,只听得到不知名虫儿的歌唱;小站的生活是单一的,一日三餐都在食堂吃;小站的通勤路是辗转反侧的,慢火车不开行的时候就只有火车加汽车几次转车的方式出行。但是,每一个小站的铁路人都在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项工作,坚守岗位。“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使命里,小站也是重中之重。小站不小,不可或缺。

值守的小站(三个人的小站)(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