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度百科里面女生节,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末,一般定义在3月7日这一天,三八妇女节前一天。由山东大学在国内首先发起,后扩散到中国各高校,是一个关爱女生、展现高校女生风采的节日,通过开展高品位、高格调的人文活动,引导女生关注自身思想素质、道德修养、文化内涵、业务能力、心理健康的活动,是高校校园趣味文化的代表之一。

可以说,女生节的初衷的美好和向上的。

但是今天在网络社交的今天却有了很多不一样的声音。并且有很多网友表示自己不过女生节。

3月7日为什么是女生节(三月七日女生节)(1)

微博网友famfamfam一篇自己不过女生节的发言得到了数万转发。

3月7日为什么是女生节(三月七日女生节)(2)

原文如下

3.8妇女节,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与国际和平日,是一个为女性争取呼吁职业机会、平等、自由、尊重的节日,这个节日的出现是女性争取平等权益的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妇女这个词语在词典里本来就是没有关于年龄的限定的,所有成年女性都是妇女。女孩子最后一次过完儿童节,下一年开始就合理合法地过妇女节。

我为我是女性、是劳动女性、是追求平等和自由的女性,而感到骄傲。

我过妇女节,希望能牢记前辈的付出,并为争取女性权益的事业尽自己绵薄之力。

能当妇女代表是光荣的,妇女能顶半边天是赞誉,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把妇女权益用法律捍卫起来。

从什么时候开始,妇女变成了不好听的词?拒绝称“妇女节”的时候,是否还记得它代表的是“妇女权益”?

前辈通过抗争换来了我辈妇女工作的权利、女性受教育的权利,这些是女性独立的基础,是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基石。妇女节是为此诞生的。

把妇女节包装成女王节、女神节,把这个节日的意义从纪念女性在争取权利的路上流过的血,变成带有性别刻板印象的礼物和促销,对女性一点都不友好。

女神/女王拥有权益是因为她们出身高贵,被置于高位,是因为有人愿意臣服她,而不是因为她们通过自身努力得到了认可。

妇女拥有权益是因为她们不屈服于两性不平等的现状,奋力抗争取得了一些权益,无论妇女出身如何,有没有人愿意作出低姿态,甚至外界有种种打压,妇女都可以凭努力拼搏争取到高位。

淡化妇女节原本的含义,把中性的妇女一词当作贬义词来对待,替换字眼以示“尊重”,正是在向“女人老了/结婚了就贬值了”的物化女性的腐朽观念妥协,本质上是对女性的侮辱。

我过3.8妇女节,不过3.7,不过女生/女神/女王/女人节。

可以看出,该网友对于反对的主要原因是,主流媒体和网络舆论有意无意的物化和贬低已婚妇女。

当然也有网友持反对意见,因为女生节的初衷是好的,为何后面被有心的人误导,我就要放弃这个美好的初衷。

小编觉得,既然女生节的初衷是美好的,纵然她被有意无意的画上了特殊的意义,如果自己喜欢有何妨呢。因为介意舆论的污化,而放弃一个权力或者说选择无视,其实是与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的。如果真的介意这个词被污化,那反而应该选择堂堂正正的正面对峙,捍卫她最初的本质。

小编的想法是,不管有没有人和自己一起庆祝这个节日,身为女生或者已婚人士的自己都会好好的善待自己,美美的化个妆和朋友吃个饭。或者去超市采购一番。这里小编推荐安徽小豆科技旗下的豆便利无人超市,哪怕你没有陪伴的朋友,也有智能ai的陪伴,你不会觉得孤单哦。

你会过女生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