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燕春丽 通讯员 康娜 何健

兰州客运中心有没有安检(兰州客运段全力护航旅客安全)(1)

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兰州铁路公安局全体乘务民警却不惧危险、冲锋在前,在列车上执着坚守,用辛劳和汗水践行肩上的责任,在打赢列车疫情防控攻坚战的第一线,成为列车上的最美“逆行者”。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瞿娟 通讯员 雷曙生 摄 

这几日,春运返程客流开始攀升,有一群铁路人严格防疫措施,全力以赴护航旅客安全。

“我们是‘红旗班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体现出无惧困难、团结一心的斗志和决心,我们必须用最高的标准、最实的作风、最好的精神,保障好每一趟乘务运输……”

兰州客运段担当的兰州至青岛K1028次党员列车长李绪成、安全员王若泰都经历过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当时他俩都是兰州至北京K44次北四组的列车员。如今,李绪成已是K1028次列车一名列车长,王若泰则是班组安全员,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疫情,作为“老战友”的他们,又一次携手奋战在客运一线。

“重点车厢必须党员定岗、重点停站必须协助乘降、重点区段必须增加巡视。”这几天,K1028次列车途经的洛阳、郑州两个站客流相对比较大,李绪成将班组6名党员分配在办公车、宿营车和预留车这些重点车厢,在保障运输、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这个支部的6名党员成了班里的“主心骨”。

作为班组第一车长,旅客乘降、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原本2小时一次的车厢巡视,李绪成1小时巡视一次。班组其他人休息后,李绪成坚持对全列每节车厢再巡视一遍,看看该消毒的地方有没有消毒,看看乘务员、旅客口罩是否都按要求佩戴好,给乘务员反复交代防疫工作、给车厢旅客多次叮嘱注意卫生环境,原本一个班6小时左右的休息时间,李绪成一再压缩,晚睡早起的他,休息时间也只有4个小时了。

列车员乔冬是一名“00后”青工,20岁的他第一次面对疫情,心里难免有些担忧和害怕。王若泰和同事们知道情况后,只要有空就给他讲安全防疫知识,把自己的老经验传授给他,逐步打消了他的顾虑和担忧。作为班组安全员,消毒查票、登记信息、卫生清理、防疫宣传,看着他清瘦的身影在车厢穿梭,同事劝他休息一会,他却摇摇头说,在车厢里走着心里才踏实。

K132/1次列车是兰州客运段担当运行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跨局列车,途经6个省、单趟运行44个小时左右。3100公里的遥遥路途,来回需要五天五夜。由于这趟列车在外运行时间长,疫情防控和现场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近一段时间,这趟列车东莞东、惠州旅客流相对比较大,为了重点做好防疫工作,史淑华每次出乘前都要多领取一些消毒片和消毒粉,平均3个小时就进行一次消毒工作。边桌边凳、座席铺位、“三间一台”、门把手,只要是旅客经常接触的地方,史淑华和同事都要逐个车厢、逐个部位进行消毒。18节车厢的消毒、巡视、登记工作刚刚结束,列车又要进站了。旅客乘降、盯控车门、和站台客运员办理交接……当班的8个小时,史淑华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

兰州客运段担当的敦煌至北京K44次乘务员于志娟还有两个月就要退休了。她说,“班组有很多90后的孩子,都能一如既往地坚持出乘,作为一名铁路老职工,我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掉队,希望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由于今年受疫情影响,近期车厢里的旅客特别少,每次看到跟她儿子一样大的同事或者个别旅客戴口罩、手套防护等措施不规范的时候,于志娟都会亲自给他们做示范,直到他们学会弄懂为止。

年轻职工没有经历过疫情,车厢消毒时,他们往往掌握不好消毒液的配比浓度。于志娟就利用车厢里的空饮料瓶,不厌其烦地给年轻职工做演示,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进行消毒,确定每个角落、每个缝隙都消过毒,才会回到自己的车厢。就像邻居热心大妈一样,大家亲切地叫她“于妈”。久而久之,于志娟也喜欢上了这个称呼。

“在这个特殊时期,让旅客放心、安心乘坐列车,安全、健康抵达目的地,是我们最大的心愿。”于志娟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