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6月10日报道俄罗斯自由媒体网6月4日刊登题为《125年前动工建设,经历三次战争和两次革命——传奇巡洋舰“阿芙乐尔”号的前世今生》的文章,作者是瓦列里·布尔特全文摘编如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阿芙乐尔号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阿芙乐尔号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经历三次战争两次革命)

阿芙乐尔号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

参考消息网6月10日报道俄罗斯自由媒体网6月4日刊登题为《125年前动工建设,经历三次战争和两次革命——传奇巡洋舰“阿芙乐尔”号的前世今生》的文章,作者是瓦列里·布尔特。全文摘编如下:

这艘以司晨女神阿芙乐尔命名的传奇战舰,参与了20世纪的三次战争和两次革命,于1948年11月永久停泊在涅瓦河畔。“阿芙乐尔”号成为纳希莫夫海军学校的基地,舰上开设战斗光荣博物馆。

这艘女神之舰随浪轻轻摇曳,船体和烟囱闪闪发光。夜晚,远远就能看到“阿芙乐尔”号的灯火。这艘巡洋舰仿佛就要发出汽笛声起航。

2013年,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表示:“目前我们正在考虑如何让这艘舰出海航行,而不是停泊在那里。……如果恢复,就恢复原貌——包括蒸汽锅炉。如果在当前条件下有这种可能,我们会复原它。”

种种迹象表明,巡洋舰未能顺利修复。

如果修复成功,复活的革命巡洋舰将象征着时代的联结和对海军昔日雄风的重振。

动力强劲

1897年6月4日,“阿芙乐尔”号动工建设。据传,尼古拉二世从为这艘巡洋舰准备的11个候选名中选中了阿芙乐尔。这艘舰是工程师康斯坦丁·托卡列夫斯基领导建造的。

三台11000马力的蒸汽机为这艘巡洋舰提供动力,最高速可达19节(约每小时37公里),这在当时相当快。

“阿芙乐尔”号比自己的“姐妹们”晚两年服役,原因是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出现大量错误和疏漏。不过,这艘舰看上去很棒。

1900年5月,新巡洋舰下水,装备的主要武器是法国工程师居斯塔夫·卡内设计的152毫米口径速射炮。《尼瓦》杂志记者当时写道:“5月11日,两艘新的海上巨舰——‘阿芙乐尔’号一等巡洋舰和‘胜利’号装甲舰——以最高规格举行下水仪式。”

尼古拉二世携妻子亚历山德拉·费奥多罗芙娜和母亲玛丽亚·费奥多罗芙娜视察“阿芙乐尔”号后,观看了这艘巡洋舰下水。

初战不利

“阿芙乐尔”号的试航持续数年,它的身影出现在比雷埃夫斯、波特兰、塞得港和苏伊士。当日俄战争爆发时,“阿芙乐尔”号被编入第二太平洋舰队。它运气不佳,参加了俄舰队大败而归的筑岛战役。巡洋舰的右舷被两枚日本炮弹击中并起火,所幸火势随后被扑灭。

然而,“阿芙乐尔”号的不幸并未就此结束。另一枚炮弹的碎片令船体出现两个弹孔,导致舰头鱼雷发射器隔间被淹。巡洋舰在这场战役中受到约20处损伤,但仍能航行。

“阿芙乐尔”号在一战中的参与度不高。1916年,它支援了俄国在里加湾的登陆行动。这艘军舰遭德国飞机攻击数次,但毫发未损。

革命爆发

到了修理的时间,“阿芙乐尔”号回到喀琅施塔得。此时二月革命爆发,舰上人员愈发受到革命精神感召。举着红旗的工人可随意上舰,号召水手们放弃服务沙皇、加入起义行列。

与此同时,巡洋舰的修理工作还在继续。同年10月,“阿芙乐尔”号本应出海进行测试。然而波罗的海舰队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阿芙乐尔”号必须完全服从彼得格勒苏维埃革命委员会的命令。

一声炮响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晚,“阿芙乐尔”号驶向尼古拉耶夫桥,从那里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开炮,这一声巨响令整个彼得格勒(现为圣彼得堡)震动。

1918年夏,“阿芙乐尔”号被解除武装并封存。舰上空无一人——水手要么解甲归乡,要么参加内战。

这艘巡洋舰到1922年底才被想起。当时它已一副凄惨景象——船舷和船舱被洗劫一空,甲板上落了一层厚厚的泥。“阿芙乐尔”号不得不再次接受修理并装备武器。

重新入列

1923年2月,焕然一新的巡洋舰重新入列。《红色波罗的海舰队报》写道:“乐队奏起国际歌。鲜艳的红旗在‘阿芙乐尔’号的旗杆上飘扬。‘阿芙乐尔’号重新加入无产阶级舰队的行列。”

卫国战争期间,“阿芙乐尔”号再次走上战场为国效力。它加入喀琅施塔得的防空系统,并多次遭到德国空军袭击。但“阿芙乐尔”号的防空炮台进行了有力反击,击落了数架敌机。

巡洋舰多处受伤,右舷倾斜。德国人继续炮轰“阿芙乐尔”号,企图将十月革命的象征击沉。但这个漂浮的堡垒顽强抵抗……

永久停靠

1944年8月,老骥伏枥的巡洋舰被拖到列宁格勒(现为圣彼得堡)。一年后,它成了关于它的传奇兄弟——“瓦良格”号巡洋舰——电影的拍摄地。整整40年前,两艘巡洋舰在筑岛战役中并肩作战。此后,它永久停靠在了这里。

“阿芙乐尔”号是一艘充满神话浪漫气息的舰船,因此一切皆有可能。也许有一天,“阿芙乐尔”号的烟囱里还能冒出浓烟,庞大的金属之躯划开涅瓦河水起航。无论如何,这一景象可以在我们的梦中再现。

来源:参考消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