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羊水栓塞的死亡率多高(33岁产妇顺产后突发羊水栓塞)(1)

楚天都市报7月31日讯(记者刘迅 通讯员 刘姗姗 实习生 刘玉)33岁的李女士没想到,生个孩子竟让她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在顺产后不幸遭遇了可怕的羊水栓塞,凶险一触即发。幸运的是,产科医生及时预判和处理,10余名医护人员连夜奋力抢救,不仅挽救了其生命,还帮她保住了子宫。

近日,李女士和宝宝已顺利出院。参与抢救的产科医生彭丹丹在朋友圈有感而发,20余年工作服口袋里一直放着羊水栓塞抢救用药的笔记,为了这万分之一的发生概率时刻准备着,将抢救流程和用药铭记于心,但我和同事打心里希望一辈子都用不上这些知识。

产妇顺产后遭遇羊水栓塞

10余名医护连夜抢救5小时

33岁的李女士婚后不久怀上宝宝,一家人开心不已。上周,李女士怀孕39周,在家人陪同下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后湖院区产科待产,次日晚上8时顺产娩出一名6.4斤重的男婴。

胎盘娩出后,助产士正在为其缝合,突然发现其阴道仍在出血,且原本凝固的血液慢慢又变成非凝固状态。正在医护人员观察时,李女士突然心慌、四肢乏力、血压下降。根据多年经验,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彭丹丹大呼不妙,怀疑可能是极为凶险的羊水栓塞。

在产房,医护人员立即对其进行急救,产科主任熊国平闻讯后连夜从家中赶到医院,同时检验科急查其血常规、凝血功能。综合产妇病情和化验结果,专家组考虑为羊水栓塞,并组织产科、麻醉科、手术室、检验科、重症医学科、超声诊断科等多科室参抢救。

抢救过程中,医院紧急调来血液制品,但没来得及复温,3名护士轮流用体温将血液制品捂热,使得一袋袋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第一时间输入产妇体内,改善凝血状态。

令大家揪心的是,对症抢救仍在进行,但产妇仍出血不止,不得已将其紧急转往手术室。转送途中,医护人员一路小跑推车,产科医生沈健边跑边用手按摩子宫,帮助压迫止血,一刻不敢松手。

在手术室,熊国平发现产妇阴道侧切口一直仍在大量渗血,“立即缝扎止血、阴道填塞纱条。”熊国平说,产妇还年轻,不到万不得已,尽可能帮她保住子宫。整个抢救过程,产妇累计出血量约3500毫升,相当于全身血液一大半。

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李女士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出血基本止住了。幸运的是,在医护人员努力下,子宫也得以保留,随后转入重症医学科治疗。

一本发白手册记录抢救经验

产科医生感慨“希望永远用不到”

产妇羊水栓塞的死亡率多高(33岁产妇顺产后突发羊水栓塞)(2)

两天后,李女士转入产科普通病房,肝肾损伤很快得到恢复。想起抢救时的一幕,医护人员和李女士一家仍心有余悸。

羊水栓塞有多危险?产科主任熊国平说,羊水栓塞是指分娩过程或之后,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发病率仅为1.9/10万~7.7/10万,死亡率高达80%。

参与抢救的彭丹丹医生从事产科工作20余年,这也是她第一次抢救羊水栓塞的患者。看到一家人平安回家,她发朋友圈感慨:“虽然羊水栓塞的发病率很低,有些产科医生可能一辈子都不会遇到,一旦发生,孕产妇的死亡率非常高,抢救必须争分夺秒,医生需要对抢救流程、抢救用药剂量、用法铭记于心,这就需要平时的积累,抢救时才会临危不乱。”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发生概率,我们也要时刻做好准备。”记者了解到,彭丹丹工作服口袋里一直装着一个小本子,上面记录了各种危重孕产妇抢救流程和用药方案,如羊水栓塞、产后大出血、过敏性休克等等,一有空闲时间就拿出来翻阅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积累经验。如今,这个本子的封面已经被磨得发白,“但我希望这些知识永远用不到。”她说。

专家提醒,并不是所有的羊水栓塞都按照一个程序发病,而这名产妇属于不典型羊水栓塞,比较隐匿,没有突发的心肺功能衰竭,更容易被忽视。因为羊水栓塞无法预防,无论顺产还是剖宫产都有可能发生,孕妈妈们要到正规医院定期产检,高龄、生产次数多的高危产妇要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