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来自帝国理工学院的一名同学,专业是环境工程与商业管理方向,现在已经通过2022届校招进入国内该行业内某头部央企并成为了一名咨询师。接下来就简单地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留学、求职经历吧~

前言:

从我打开电脑准备敲下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字开始,大学毕业、出国留学、毕业求职,这两年发生的事情,又在我脑海中一幕幕浮现。这段对于我人生而言最关键的时期也恰恰碰到了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的黑天鹅事件,也让我对于自己未来的求学、职业道路产生了思考。

在这个艰难的疫情寒冬,国内疫情反复范围内爆发,有些地区甚至停工停产和封城。疫情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就业就是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加上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接近1000万人,大规模的增长使得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留学回顾

我是从本科刚入学就决定毕业出国留学的。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习惯给自己早早规划未来道路的人。做这个选择的原因有四点。第一,相比于去竞争高压的国内考研市场,准备留学可以以更少的付出,获得更多选择性,申请多个院校;第二,英美院校的世界排名相较国内大多数学校更高,很满足我的名校情结;第三,应该趁着年轻有更多自由时间多长长见识,开拓国际视野;第四,国际化平台的名校圈子利于未来职业发展,不仅是找工作还是创业,潜在资源会更多。如今,距离那时已经过去六七年,反过来去看看自己当时做的决定还是十分正确、令我受益的。

就拿第一点原因来说。本科同学中有很多同学考研失利。一部分人继续在书山题海中又度过了一年准备二战,一部分人边工作边考研或兜兜转转又决定出国留学,也有一部分人直接选择就业。而和我一样早早决定了本科毕业直接出国留学的小伙伴,在大家熬夜奋斗刷题备战考研时,已经早早拿到了很多海外名校的offer,课余时间做着实习或兼职,闲暇时间四处旅游。我本人是拿到了包括帝国理工学院、爱丁堡大学、都柏林国立大学在内等10所院校的offer。除此之外,在我就读那年,英国重新恢复了PSW签证,留学生有机会毕业后在英国留下找工作。这样一对比,英国留学相比美国留学和国内考研,更成为了很多国内本科毕业生求学道路的首选。

放弃外企私企选择国企

首先跟大家介绍一下,国企和央企的区别。两者统称为国企但范围不同,央企一定是国企,而国企不一定是央企。在很多家长眼中,入职国企相当于抱着了铁饭碗,钱不多但旱涝保收,早九晚五轻轻松松,六险二金又解决落户问题。相比各大私企严格的末位淘汰制、浓厚的加班氛围,国企显得稳健许多:不会随便开除员工,没有“996是福报”的工作文化,也不会太被KPI追着跑。一眼望过去国企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职业道路的选择不是脑袋一热一拍即成的。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做个全方位的分析,选择自己适合、偏好的企业性质。

接下来,我帮大家分析一下外企、私企和国企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首先是外企。外企偏向应届海归,你的学校和专业的排名越靠前越好。外企的优势是培养机制比较完善,像四大、宝洁等外企基本有固定的培养机制和晋升路径;除此之外,外企在海外有很多项目,会派员工到海外工作或深造学习,当然现在赶上疫情及外企在国内市场经济占比下降,这种机会越来越难争取到了;并且外企工作氛围好,扁平化管理,非常适合年轻人展示自己的能力。外企的不足之处是由于外企常年与国内企业争夺市场工作压力大,KPI追求严格,工作节奏快;且未来由于国际形势和国内政策对国内企业的逐渐倾斜,外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减少;除此之外,大规模的外企很多都经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发展,岗位分工很细,这样不利于多方向的发展;小型外企会稍微好一些。

接下来介绍私企。传统私企一般喜欢直接招有工作经验的,上手就能干活,省钱省事;创新型私企可能会倾向于留学生。个人认为私企对于新进入社会的人来说,可以得到最大的能力提升,因为私企工作量大,不同的项目也多,能力提升也全面;并且私企按能力定价值,给出的工资一般最为丰厚,如果你真有能力做出成绩那收入肯定更可观。唯一不好之处是在私企工作的风险比较大,私企对员工要求比较高,若遇到经济寒冬可能会被裁。

最后介绍国企。国企最喜欢国内985/211的毕业生,留学生一般只考虑限定范围内的院校毕业生。和上文介绍的一样,国企的福利制度健全,稳定有保障;大型国企在新人期会有较完善的入职培训,明确、稳定的上升通道,未来政策也会更偏向年轻人;也会定期开展讲座,以及各类学习和借调机会。但是不足之处也有不少,这里个人发挥空间不大;薪酬涨幅不大;想要获得发展,主要玩的是情商和背景。

就像文章刚开始介绍的那样,我本人是一个很需要规划,可以明确把握自己发展道路的性格。国企中的人情世故和发展更符合国内行情,且在稳定之余让我能够有更多时间去学习和发展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通过分析各类企业性质和当下的国际形势、疫情影响、行业特点以及自己的性格后,在春招时我就更偏向了更有长久保障的国企去投简历。

求职经验分享

帝国理工学院的毕业时间较晚,因此我是在毕业前两个月,也就是去年8月开始海投简历,到今年3月初基本结束,总计投出大厂、国企、私企、外企等行业共10多封简历,base北京、上海、济南三城,最终拿到录用offer的有5个。其中2家国企、2家私企、1家外企。因为家离北京近,又是传统行业的业务事项,最终我是选择了其中一家base北京的行业内头部央企入职。总结一下整个求职过程中的关键点:把握秋招春招时间线、招聘季平衡学业与求职、筛选投递合适公司、笔试面试准备与实战、确认offer。

把握秋招春招时间线

一般情况下,7-8月时秋招提前批;9-10月是秋招正式批,校园宣讲会、招聘会、秋招高峰期;10-12月面试高峰期、总结面试经验;次年1月是秋招补录的招聘淡季,这段期间可以为春招做准备;2-3月是春招提前批;4月是春招正式批,可以多跑招聘会现场、关注搜集企业招聘信息。

招聘季平衡学业与求职

求职一般是在毕业前开始进行,这段时间正好与写毕业论文、进行期末考试的时间重合,让大家都倍感压力。对于这个问题,我自己是这样做的:在投递前,联系求职信息机构了解各公司开放和结束招聘的时间,并且确认和选择好自己适合的行业和岗位,增加拿到offer的可能性,而非广撒网却又低offer转化率。

筛选投递合适公司

这一点可以参考前文对于各类企业类型的介绍,结合自己的专业能力、兴趣优势和性格,来选择合适自己的企业性质、行业和岗位。

笔试面试准备与实战

笔试和面试的准备可以询问已经工作的学长学姐寻求经验,另外各类求职论坛、小组也有相关的经验贴可以参考,还可以多参加相关公司的coffee chat、career fair等等。

确认offer

在通过笔试、面试等考核后,就可以拿到offer啦。这时候大家可以采用多因子权重排序等方式根据期望城市、城市发展空间、公司发展空间、薪资、行业发展空间,其他人文背景等因素,挑选最合适的offer接收。

以上就是我的留学归国后求职经验的分享,祝福学弟学妹们早日拿到心仪公司的offer~

令人心动的offer学霸简历(指南者留学学员从帝国理工学院进入行业头部央企)(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