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1)

美元上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ureau of Engraving and Printing [Public domain]

撰文│刘 钝 (中国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

责编│陈晓雪

● ● ●

弗兰克令的墓志说他 “一只手由自然界抢走了电力,一只手由君主抢走了威权”,最能表明这一种意思。可见平民主义和科学是直接间接都有关系的。

——任鸿隽《科学与近世文化》

印刷工与社会公仆

题头引文中的“弗兰克令”,就是被称为美国国父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

1706年1月17日,富兰克林出生于波士顿一个清教徒移民家庭,他的父亲本是英国的一名漆匠,来到新大陆后以制造蜡烛、肥皂和售卖杂货为生。这个工匠与先后两任妻子共生了15个孩子,由于子女众多,家境非常窘迫。

作为家中最小的儿子,本杰明很早就成为父亲的帮手,后在哥哥詹姆士开办的印刷店当学徒。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上过两年学,那还是八、九岁的时候,因此论学历他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然而他利用在印刷店工作的机会结识了许多书店伙计,得以广泛阅读各类书籍,从通俗读物到名家作品,从哲学、宗教到自然科学,可谓涉猎广泛。与此同时,他也开始尝试写作,曾化名“杜古德夫人”在哥哥主编的《新英格兰报》上发表一系列针砭时弊的文章,众多读者包括身边亲友都不知道这位“令人尊敬的知识女性”其实是一位十六岁的毛头小伙子。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2)

Charles Mills《印刷作坊里的富兰克林》(c.1914) 图片来源:Detroit Publishing Co.

1723年10月,富兰克林因不满哥哥的严苛无情,单方撕毁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学徒合同出走费城,在朋友经营的一家印刷厂打工。18世纪初,新大陆的清教徒中涌现出一股走向边疆与荒野的潮流,17岁的富兰克林却被新兴的繁华商业中心吸引。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无论对他个人前程还是美国未来都极为重要的决定。不知为何,他写给父母说明自己境况和出走原因的信被宾夕法尼亚总督看到了,后者十分欣赏他的勇气和文笔,不久就推荐他到伦敦采购印刷设备。但是总督没有兑现给予支持的诺言,富兰克林在英国逗留近两年又回到费城,其间为了谋生换过多个职业。

英国的阅历使年轻的富兰克林眼界大开,他回到费城后就与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印刷店。在业务获得良好效益之后,他又接管了一份创刊不久的《宾夕法尼亚报》。他的思想更趋成熟,写作才能也获得进一步提高,发表了《论自由与必然、快乐与痛苦》、“好事者”系列等有影响的文章。

从1732年开始,富兰克林每年都会出版一本叫做《穷理查历书》的小册子,其中的主人公理查·萨德斯和他爱唠叨的太太奠定了美式幽默的传统——以平和的心态和亦庄亦谐的语言揭穿生活中某些大人物的伪装,也向普通民众传播了知识。《历书》的话题包括日历、天气、诗歌、谚语、天文、星占和数学益智题等,充满了清教徒的伦理说教和普通民众的生活智慧。“书中很多断句,皆可背下来,作为引用的。”胡适后来评价说。《历书》连续发行25年,年平均万册左右,可以称得上是将赚钱与道德教化结合起来的清教理想的生动体现。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3)

费城富兰克林纪念馆内的印刷机和扮作富兰克林的馆员 刘钝摄影

与此同时,富兰克林也热衷公众事业,组织共读社,创办图书馆,建立消防队,组建民团,先后担任宾夕法尼亚议会秘书、议员、费城国民自卫军指挥官、费城邮政局长、北美殖民地邮政总长等。1749年富兰克林提出创建一个无教派立场的宾夕法尼亚学院的方案,两年后学院正式成立,45岁的富兰克林被推举为首任董事会主席。1791年学院更名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现在是著名的“常春藤联盟”之一。尽管公务繁忙,他仍坚持阅读写作,并且努力学习自然科学的新知识。他还通过自修,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以及拉丁文,这些都为他从事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4)

宾夕法尼亚大学校园中的富兰克林像,作者想知道他在读什么 杜鹏摄影

科学与发明

富兰克林也常常被人称为科学家,那主要是由于他的电学研究。

18世纪中叶,电学的基本理论还没有诞生,富兰克林从英国友人那里获得一些资料和相关设备,特别是不久前才被荷兰人发明的莱顿瓶。从1747年开始,富兰克林一头扎进电学实验之中。最初他只是利用莱顿瓶收集电流并对设备进行改进,逐渐地对电的性质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富兰克林创造的一系列术语,如 “电荷”(charge)、“电池”(battery)、“正电”(positive electricity)、“负电”(negative electricity)、“中性”(neutral)、“导体”(conductor)等一直被沿用至今。富兰克林认为电是以一定量存在于所有物质中的一种元素,如同流体一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但不能创生。最重要的,他提出产生正电的同时必然出现负电,二者不可能单独存在。虽然理论上还不够成熟,这种表述已经道出电荷守恒定律与电的“单质流说”的要义。正如已故哈佛科学史教授伯纳德·科恩(I. Bernard Cohen,1914-2003)说的那样:“作为一项经受了200多年来无数实验检验的理论归纳,富兰克林的电荷守恒定律对物理学的意义和牛顿的动量守恒定律一样重要。”

富兰克林还观察到导体的尖端更易于放电,不久他就将自己的发现应用到风筝引电实验中。早在1749年,富兰克林就注意到天空的闪电与金属尖端放电有许多相同之处,如都发光、过程迅捷、能击毙动物等。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是,1752年他通过放飞风筝进行雷击实验,结果证明雷击就是放电现象。对此一直有人怀疑,否认富兰克林亲自进行过这个极端危险的实验。美国“发现”频道的某一期《流言终结者》中就用实验证明:一个人若将手指靠近传导雷电的钥匙,将即刻毙命。其实不需“发现”频道的事后诸葛亮,德裔俄国科学家利赫曼(Georg Wilhelm Richmann,1711-1753)就是在类似实验中被雷电击死的。不过根据富兰克林的日记及其他文献,以及其友人、科学家普利斯特里(Joseph Priestley,1733-1804)那本有名的《电学的历史与现状》(1767),还有本文所引两篇文献的作者科恩与艾萨克森都持肯定态度,富兰克林在其子威廉(实际上是私生子,后来当上英国在新泽西的总督,成了有名的保皇分子)的协助下进行了实验。也是在这一年夏天,根据富兰克林的建议,世界上最早的避雷针在费城诞生了。1754年,富兰克林还在自己编辑出版的《穷理查历书》中介绍了 “如何使房屋等不受雷电袭击” 的方法。

下图是美国历史题材画家韦斯特(Benjamin West,1738-1820)创作的油画《富兰克林从天空取电》,画面中的富兰克林通过套在导线上的金属钥匙捕捉到了闪电。画中的富兰克林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其实那一年他才46岁。再下面是一幅19世纪的版画,其上还有与他一道进行实验的威廉,不过模样画得也太年轻了点,因为1752年威廉已经21岁了。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5)

韦斯特《富兰克林从天空取电》(c.1816) 现藏费城艺术博物馆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6)

版画《富兰克林与电》(19世纪) 图片来源:Hyaena Gallery

1751年富兰克林在英国发表了《电的实验与观察》一文,1756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是当时极少(如果不是绝无仅有)获此殊荣的北美殖民地学者。1772年当选为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1789年被选为彼得堡科学院外籍院土。他也荣获了哈佛、耶鲁、牛津、爱丁堡等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7)

最早装上避雷针的宾夕法尼亚议会大厦 图片来源:艾萨克森,2015

富兰克林是文艺复兴时代工匠与学者混合型人物的传人,他总是骄傲地说自己是手艺人或商人,他自撰的墓志铭则干脆以 “印刷工” 自居。他像是一个博物学家,对洋流、气象、季风、地磁场、彗星、血液循环、地球自转、光的波动说、北极光、海豚习性、制冷技术、电导体热效应、海图绘制、人口统计、幻方等都有研究。除了避雷针以外,他的众多发明还有:一种效能高、烟雾少的新型火炉,北美殖民地第一根医用导尿管,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颗粒肥料,一种靠摩擦玻璃发声的乐器,泳镜和蛙蹼,改进的莱顿瓶和集电器等。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8)

富兰克林设计的火炉图样(1744)图片来源:艾萨克森,2015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9)

富兰克林改进的集电器(c.1748)图片来源:艾萨克森,2015

富兰克林的很多发明和发现来自他的社会实践,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墨西哥湾流的发现。在他出任北美邮政总长之后,发现从英国开往罗德岛和纽约的同类邮轮,所用时间会相差半月之久,但是两地与英国港口的海程应该是差不多的。为了搞清真相,他下令并亲自参与调查,最终发现了这个沿北美东海岸大陆架北上、世界上最强大的墨西哥湾暖流。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10)

1842年成立的费城富兰克林学会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科学教育中心 刘钝摄影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富兰克林早年编辑出版的《穷理查历书》中包括许多科学史的内容,例如1748年的《历书》提到哥白尼与托勒密体系的区别,嘲讽“托勒密如同一个异想天开的厨师,炒肉时,他不翻锅里的肉,肉在锅里不动,却努力地想着怎样让火、厨房以及所有的东西围着肉不停地转动”。该年《历书》还提到牛顿以及英国诗人蒲柏为牛顿写的那个广为传颂的墓志铭。在1749年的《年历》中,富兰克林介绍了波义耳:“他首先将气泵运用于实际生活,因此对空气这一奇妙的物质,我们有了许多使人惊讶的发现。他的自然知识和化学知识非常深厚,但他的虔诚也同样让人敬佩。”

建国大业

1773年12月16日深夜,塞缪尔·亚当斯 ( Samuel Adams,1722-1803) 和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1737-1793) 领导下的60 名“自由之子”,化装成印第安人登上英属东印度公司的三条船,将342箱茶叶全部倾倒入海。这就是有名的波士顿茶党事件,它是北美殖民地居民对其统治者大英帝国长期压榨剥削表达反抗的一次集中表现,也导致英国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并向北美殖民地派兵。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11)

Nathaniel Currier《波士顿港倾茶事件》(1846) 彩色石印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富兰克林起初对英国政府抱有一定幻想,波士顿销茶事件发生时,他还曾为 “暴民对私人财产的破坏” 表示遗憾,同时也希望当地商人的利益能够得到宗主国的充分尊重。但是随着对殖民政治的了解日益深入,他终于认识到英国统治者与殖民地民众的冲突是无法调和的。

富兰克林最终反叛英国政府的因素很多,包括个人在英国受到的蔑视与欺骗,和解愿望的破灭,以及英国政府花样不断的歧视性法案的出台;但最重要的是他已经认识到,在北美这块土地上,不应该复制旧世界那种基于出身而不是道德的统治结构和社会秩序。

1775年5月5日,富兰克林从英国回到了费城。两个半星期前,这座城市已经被列克星顿的枪声惊醒而开始武装起来。九年前在伦敦为废除《印花税法案》立下汗马功劳的富兰克林,在北美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他一到费城就被推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代表。此时伦敦已经下令逮捕富兰克林,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起义大军的行列。

1776年6月11日,大陆会议选举出一个五人委员会负责起草《独立宣言》,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代表弗吉尼亚州的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26)、代表马萨诸塞州的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1735-1826)、代表康涅狄格州的罗杰·谢尔曼(Roger Sherman,1721-1793)、代表纽约州的罗伯特·利文斯顿(Robert Livingston,1746-1813),以及代表宾夕法尼亚州的富兰克林。五人中富兰克林最为年长,比起杰斐逊、亚当斯等血气方刚的造反先锋来说,他更像一个摇羽毛扇的军师。亚当斯、杰斐逊后来分别成了第二、三任美国总统。

下图为美国历史画家费里斯(Jean Leon Gerome Ferris,1863-1930)的作品,描绘富兰克林、亚当斯、杰斐逊(从左至右)在杰斐逊家中修改《独立宣言》的场景:富兰克林的姿态就像一个握有终审权的主编,另外两人则细心地倾听他的意见,地上落满凌乱的草稿和书籍,窗外可见北美大陆议会大厦的尖顶,窗旁的墙壁上挂着1776年的年历。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12)

费里斯《起草独立宣言》(1900),现藏弗吉尼亚历史学会

宣言由杰斐逊起草,亚当斯和富兰克林作了一些修改。杰斐逊深受英国启蒙思想家特别是洛克(John Locke,1632-1704)的影响,具有他人无法企及的哲学深度,他的语言优雅且富有韵律,充满诗意却饱含力量,不过富兰克林的微小修改被认为具有重大意义。他划去了原稿上 “我们认为以下这些真理是神圣和无可辩驳的”,改成更为精炼的“我们认为以下这些真理是不证自明的(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为此富兰克林的传记作者艾萨克森写道:“‘不言而喻’(自证)的真理这一概念与其说是来自杰斐逊最喜欢的哲学家约翰·洛克,不如说是受到艾萨克·牛顿的科学决定论以及富兰克林的好友戴维·休谟的分析经验主义的影响”;“杰斐逊使用了‘神圣’这个词,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他认为其所讨论的问题(人类的平等以及天赋人权)是基于宗教的主张。而经富兰克林修改之后,则将其变成了基于理性的主张。”艾萨克森这话虽然有些过度诠释,仔细琢磨还是蛮有味道的。

他拒绝批准对公众利益最有益、最必需的法律。

He has refused his assent to laws, the most wholesome and necessary for the public good.

他禁止他的总督批准刻不容缓、极端重要的法律,要不就先行搁置这些法律直至征得他的同意,而这些法律被搁置以后,他又完全置之不理。

He has forbidden his Governors to pass laws of immediate and pressing importance, unless suspended in their operation till his assent should be obtained; and when so suspended, he has utterly neglected to attend them.

……

在遭受这些压迫的每一阶段,我们都以最谦卑的言辞吁请纠正,而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情愿,换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一个君主,如果其品格如同他每一次堪比暴君的行为所表现的那样,就不配作为自由人民的领导。

In every stage of these oppressions we have petitioned for redress in the most humble terms: our repeated petition have been answered only by repeated injury. A prince whose character is thus marked by every act which may define a tyrant is unfit to be the ruler of a free people.

这不仅是一个新国家诞生的宣言,而且是直指专制君主的战斗檄文。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在费城的大陆会议无异议地获得通过,后来这一天就成了美国的建国日。下图是另一位美国历史画家特朗布尔(John Trumbull,1756-1843)绘制的《独立宣言》,现保存在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大厦里。画面的焦点是正在递交文本的杰斐逊及五人委员会的其他成员,杰斐逊右边站立的是富兰克林,他左边依次为利文斯顿、谢尔曼和亚当斯,他们五人对面坐在红丝绒椅子上的人是担任大陆会议主席的约翰·汉考克。据说汉考克在签下自己大名之后说:“我们一定要团结一致”,富兰克林答道:“是的,否则我们都将被吊死。”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13)

特朗布尔《独立宣言》(1819),现藏华盛顿特区国会大厦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14)

特朗布尔《独立宣言》细部,五人委员会

特朗布尔为这幅画做足了功课,背景、人物都很逼真,画面中的48个人物有名有姓,都是出席会议的代表,画家先对他们逐一作了素描。《独立宣言》的原始手稿现已不存,目前保存在美国国家档案馆里的珍贵副本上共有56位签字人,大陆会议主席汉考克的签名位于中央最明显的地方。至于特朗布尔的画,只是历史场景的艺术再现,并非当时会场的真实写照。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15)

保存在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独立宣言》签名本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外交使命

早在移居费城的第二年,富兰克林就曾前往英国,先后在伦敦的两家印刷所工作。担任公职后,富兰克林成为宾夕法尼亚殖民地在英国的代表,从1757年至1775年,他数度访问英国并长期定居伦敦。在大英帝国的心脏,他一面结交各类朋友,一面在报纸上为殖民地的利益发声。期间他也多次到法国、荷兰、德国等欧陆国家旅行,受到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下图是英国画家大卫·马丁(David Martin,1737-1797)1767年在伦敦为富兰克林所作肖像,现在保存在白宫里。有人将它称为“拇指肖像”,因为画中富兰克林的右手拇指托着下巴,据说这是启蒙时代表现思想高度集中的常见造型。书桌前有牛顿的半身雕像,而富兰克林身上穿的却是18世纪法国贵族的服装,是否暗示英国的科学精神与法国的启蒙理性正在这个未来的造反者身上发酵呢?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16)

马丁《富兰克林》(1767) 现藏美国白宫

1681年,英王查理二世为了抵还海军上将老威廉·潘恩的债务,将北美宾夕法尼亚的一大片土地赐给他,老威廉的儿子是贵格教徒,由此引来大批英国和欧洲其他地方的清教徒移民。80年后,宾夕法尼亚已成为北美最自由最繁荣的一个地区,潘恩家族的后人仍以领主自居,拒绝像其他居民一样向当地政府交税。作为宾夕法尼亚州议会指定的代表,富兰克林多次赴英请愿,控告领主家族的劣迹。1761年富兰克林前往英国向王室陈情,最终使枢密院做出领主也需纳税的决定。因此他也得罪了在宾夕法尼亚殖民地有很大势力的潘恩家族,在连续14年担任州议会议员之后被排除出新一轮议会选举。

1765年,英国议会通过《印花税法案》,欲对殖民地的各种印刷品征税,用来支付在北美驻军的开销。1766年2月13日,富兰克林来到英国下院,在长达4小时的辩论中舌战群儒,力陈这一法案的种种弊端,特别是对英国与殖民地关系的影响。据目击者回忆,面对着议员们的质疑富兰克林答复了174个问题,就像一位大师在回答一群小学生的提问。富兰克林提醒英国人,北美殖民地的居民一直把自己视为英国人,只要他们受到充分尊重就会一如既往地支持英国,否则将引起动乱。几星期后《印花税法案》被废除,一时间富兰克林成了北美殖民地民众心目中的英雄。

波士顿倾茶事件发生之后,马萨诸塞州议会决定聘请在英国政界有许多熟人的富兰克林担任代表,但是总督哈钦森(Thomas Hutchinson,1711-1780)否决了这项任命。其实早在一年前,富兰克林和他在马萨诸塞的朋友们就获悉哈钦森曾多次上书英国政府,通报马萨诸塞的反英局势,并建议对殖民地区严加管控;而富兰克林的策略仍然是以英国的利益为借口,说明派遣英国军人去波士顿只能加深殖民地民众的敌意。1774年初,富兰克林被通知到枢密院接受有关泄露哈钦森信件的调查。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富兰克林站在那里接受副检察长的训斥,后者用恶毒的语言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从那一刻开始,富兰克林对英国承诺给殖民地民众一定自由与自治的幻想就完全破灭了。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17)

佚名《富兰克林在伦敦遭到训斥》 图片来源:艾萨克森,2015

《独立宣言》问世不久,富兰克林就接受了一项新的使命,作为新生国家的代表前往法国,寻求武器和人员方面的援助,并作宣传以便赢得更多欧洲国家的支持。尽管年事已高,他还是欣然受命。

1776年10月27日,71岁的富兰克林带着他的两个外孙登船驶向法国。他在法国居留九年,一开始只是大陆会议的特派专员,后来成为美国驻法公使,对于争取法国公众、政府乃至王室对美国人民的同情、支援北美大陆的独立战争起到巨大作用,他促成了《美法同盟条约》(1783)在巴黎签订,直接把法国拖下水与英国老大干仗。富兰克林被法国舆论称为“最受欢迎的美国人”,一些富有的法国家庭甚至流行以他的画像来装饰客厅,当他的马车驶近凡尔赛宫接受路易十六接见时,围观的群众竟然高呼 “富兰克林万岁”。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18)

Charles Sauvage《路易十六在凡尔赛宫接见富兰克林》(1920)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下图堪称富兰克林的标准像,出自法国画家杜普莱西斯(Joseph-Siffred Duplessis,1725-1802)笔下,绘画当年富兰克林已经79岁了。美国百元大钞的正面就用了这幅由法国人绘制的肖像。不像华盛顿、杰斐逊、杰克逊和林肯,他是一个没有担任过美国总统却被印在现在仍然流通的美元纸币上的人(另一位是曾经担任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由于百元绿纸印上他的肖像,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都熟悉这一面容。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19)

杜普莱西斯《富兰克林像》(c.1785) 现藏美国国家肖像馆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20)

百元美钞正面

法兰西与英格兰之间有数百年的恩怨,因此从民间到王室都乐于见到作为宿敌的大英帝国在北美殖民地遭到挫败。幸灾乐祸的路易十六绝没有想到,再过13年,一场更为暴烈和血腥的革命将要降临他的王国。一方面,美国革命的成功激励了经受过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国人民;另一方面,正式承认美国独立以及随后提供的大量军事与经济援助加剧了法国财政的危机。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富兰克林的出使对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也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美法同盟条约》的签订是美国建国之后最重要的外交成就,对于打破英国封锁和争取外援起到关键作用,接着富兰克林又在欧洲大陆四处活动,先后促使西班牙、荷兰参战,从而大大改变了独立战争中的力量对比,加速了美国赢得胜利的进程。

花边新闻

身为清教徒,富兰克林在生活上并不苛守众多清规戒律。他在自传中坦承自己年轻时常与低贱的女子私通,沦为保皇党分子的威廉就是他的私生子。他的妻子黛博拉(Deborah Read Franklin,c.1708-1774)则是一名虔诚的贵格教徒,为他生下了一对儿女(其中男孩早夭,女儿萨拉后来成了独立战争中负责救济工作的领袖和富兰克林的私人助理),并悉心照料富兰克林的私生子威廉。富兰克林曾多次、长期地旅居欧洲,忠实贤惠的妻子都没有陪伴出行,1774年黛博拉在费城去世时富兰克林还在伦敦。

富兰克林与英国上层社会的某些人士保持着密切关系,为此他经常光顾那些人喜欢去的地狱之火俱乐部,据说那是一个半隐蔽的性爱场所,在那里容易获取殖民当局动向的秘密信息。有一幅拙劣的素描曾在伦敦社交群中流传,画的是50多岁的富兰克林正在伦敦寓所里与一个年轻女孩亲热。这些小报传播的八卦,有可能被他的崇拜者解释成敌对势力的诬陷栽赃,不过看起来他对这些绯闻不甚介意。早在费城办报的时候,富兰克林就在《宾夕法尼亚报》上开辟了美国第一个八卦专栏和性爱建议信箱。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21)

佚名《富兰克林在巴黎妇女中间》 图片来源:艾萨克森,2015

富兰克林出使法国的时候,黛博拉已经去世。这位五短身材、大腹便便、谈吐优雅、有时还会变点小魔术的美国佬成了一些法国贵妇名媛沙龙里的宠儿。传说中,富兰克林是一个有着许多传奇经历和众多情妇的风流老人,其实那些有名望的女朋友多数只是他精神上的“情人”而已。巴黎真正吸引他的,是那些思想深邃却又勇于付诸行动的启蒙运动领袖们。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22)

阿美利哥《伏尔泰为富兰克林外孙祝福》(c.1889)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上图是巴西画家阿美利哥(Pedro Américo,1843-1905)的一幅作品,描绘1778年2月富兰克林带着7岁的小外孙贝奇拜访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的故事,那一年伏尔泰已经84岁了,富兰克林则是72岁。在多名心怀敬意的友人和崇拜者的注目下,伏尔泰把手放在小贝奇的头上,用英语祝福道:“为了上帝与自由。”当时在场的孔多塞侯爵(Marquis de Condorcet,1743-1794)记下了这一令人难忘的瞬间。

不过善于逢场作戏的富兰克林还是对一位法国贵妇真正动了心,那就是风流妩媚而又不拘繁缛礼节的爱尔维修夫人(Anne-Catherine de Ligniville,or Madame Helvétius,1722-1800)。

爱尔维修夫人出身贵族,但因家庭子女众多(兄弟姐妹共21人),排行老十的她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进女修道院。后来,她来到巴黎投靠一个小说家的姑妈,并很快就在姑妈的沙龙绽放光彩。在众多追求者中,她选择了年长7岁的哲学家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etius,1715-1771)。这位老爱不但是个哲学家,而且是法国国王委派的50多名总包税官之一,这个职位就意味着财富。他的哲学代表作《论精神》提倡自由与享乐,抨击一切以宗教为基础的道德,通常被我们视作唯物主义哲学家的代表。

爱尔维修夫妇的沙龙,吸引了当时法国几乎所有重要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狄德罗、伏尔泰等百科全书派的领袖都是沙龙的常客。除了男主人财大气粗之外,聪明漂亮的女主人绝对是个关键因素。曾经担任法兰西科学院终身秘书的丰特内尔(Bovier de Fontenelle,1657-1757),在年近九旬时访问过爱尔维修夫人的沙龙,感慨地说自己仿佛回到了70岁。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23)

Louis-Michel van Loo《爱尔维修夫人像》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富兰克林来到法国之后,提倡享乐的哲学家已经去世多年,不过爱尔维修夫人在帕西庄园的沙龙比以前更加热闹,不少名人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据目击者称,她在家里养了一大群鸭子和狗,衣着非常随便,有一位神父和两名修士常年住在庄园里。

1778年,由杜尔阁(Anne-Robert-Jacques Turgot, 1727-1781)引荐,富兰克林第一次来到帕西庄园。重农学派的二号人物杜尔阁是爱尔维修夫人的亲密朋友和爱慕者,本人是男爵,也是诗人和内阁要员。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后富兰克林就给爱尔维修夫人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吐露了钦慕之情。不久两人还真的玩起爱情游戏来了,在旁人面前也毫不掩饰。富兰克林昔日的战友亚当斯因公来访,见到这种情况颇有微词,他的夫人则干脆指责 爱尔维修夫人是“荡妇”。

一年后,被正式任命为驻法兰西大使的富兰克林郑重其事地向爱尔维修夫人求婚,那年他73岁,爱尔维修夫人57岁。杜尔阁本来是个不爱吃醋的人,但是巴黎社交圈的风言风语令他十分不悦,忍不住劝告爱尔维修夫人尽快甩掉那个美国糟老头子。不过富兰克林并不善罢甘休,后来写了多封措辞暧昧的信给心目中的情人,最不堪的是有一次竟编造出一个荒唐的梦来表白心迹,声称自己梦见黛博拉与爱尔维修在天堂结为连理,后者劝告他与自己仍在人世的妻子再续红缘。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24)

佚名《杜尔阁像》(1782),现藏凡尔赛宫

爱尔维修夫人死于1800年,其时法国大革命的高潮已经退却;富兰克林则于10年前在美国去世。

暮年与身后

1785年9月,富兰克林在万众瞩目中再次返回费城。下面是费里斯笔下他荣归故里受到民众欢迎的场景:一艘大船刚刚停靠在特拉瓦河的码头上,年迈的富兰克林由女婿贝奇(曾继任富兰克林的北美邮政局长职位)搀扶着,左边是女儿萨拉及随富兰克林出访法国的小贝奇,右边伸出手表示欢迎的是宾州州长兼大法官麦克基恩(Thomas McKean,1734-1817)。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25)

费里斯《富兰克林荣归费城》 私人收藏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1787年,已经退休的富兰克林出席了修改宪法的会议,成为唯一一位参与签署美国建国初期三个最重要文件的人——这三份文件是1776年的《独立宣言》,1783年的《美法同盟条约》,以及1787年的《美国宪法》。不同于华盛顿、杰斐逊等其他 “建国之父”,富兰克林既没有自己的庄园也不是奴隶主,他在1751年发表的《对人类繁衍的观察》中就强烈抨击奴隶制,晚年更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蓄奴,在《美国宪法》出台的1787年担任宾夕法尼亚州废奴促进会主席。

从中年起富兰克林就遭受肥胖和痛风的折磨,晚年愈加严重并患有多种并发症。1790年4月17日夜,富兰克林在费城家中去世,直接死因是胸膜炎。数日后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盛大葬礼,两万多人加入了出殡队伍。也许是对忠实而虔诚的发妻表示歉疚,他的遗体与黛博拉的遗骨一道安葬于费城第五大道宪法中心附近的圣公会墓地(Christ Church Burial Ground,直译基督堂墓地)。有些网上的旅游攻略说富兰克林埋在波士顿的老谷仓墓地(Granary Burying Ground),其实那里埋的只是他的父母和其他家族成员,后人又在那里立了块写着 Franklin 字样的花岗石方尖碑。毕竟这里是富兰克林的出生地,波士顿人也就这样鱼目混珠。近年来我国一些市镇争抢名人作为乡贤,也是同样的心态作祟。

关于他的墓碑,也有两个流传颇广的错误说法。第一个就是那个有名的墓志铭:

本杰明·富兰克林、一名印刷工的躯体,

躺在这里,被虫子咬噬。

如同一本只剩空壳的旧书,

字迹模糊,镀金褪尽,没有内容。

但是他的工作不会完全消失,

如同他所相信的一样,

有朝一日,

将会经由作者更正和修订,

以新的、更加完美的版本重现于世。

实际上这是富兰克林22岁时的戏作,现在被人镌刻在紧靠其墓穴的内墙上的一块铜牌上。

富兰克林的墓穴非常简朴,在整个圣公会墓地的西北角,一块石板墓碑上只写着他与妻子的名字和下葬年份:Benjamin and Deborah Franklin,1790。旁边是他的女儿萨拉和女婿贝奇的墓穴。

2018年3月,笔者曾专程前往费城拜谒富兰克林遗迹,不巧当日墓园大门紧锁。同行的王君人高马大,伸出双臂从墙头探出手机俯拍出下图。但见简朴的石板墓盖上散落着一些硬币,绝大多数是1便士的小铜板;也有少数面值稍大一点的镍币,猜想丢下镍币的慷慨人士多半不知道小铜板的意义——那是人们联想到富兰克林的嘉言 “省一文等于挣一文”(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gained),以此向这位清教徒移民的后代和美国建国之父表达敬意。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26)

富兰克林与妻子黛博拉合葬墓上的碑文及硬币 王树军摄影

另一个流播甚广的误会与本文题头的引文有关。不知道先后留学康奈尔与哥伦比亚大学的任鸿隽(1886-1961)是否访问过富兰克林墓地,“墓志”的说法肯定有误。实际上那段话出自富兰克林的法国朋友和情敌杜尔阁,后者死在富兰克林之前,事先就请人为富兰克林写好墓志铭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不过老杜的话讲得实在漂亮,费城人就把那金句刻在铜牌上,放置在圣公会墓地西北角的外墙上,墙里面正好是富兰克林夫妇的墓穴,这样游人不用进园就可以知道富兰克林的墓穴所在了。

雷电与权杖富兰克(被情敌称颂的富兰克林)(27)

本文作者在富兰克林墓地外墙上的纪念铜牌前 杜鹏摄影

从上图可以看出,这块铜牌上一共有三位名人对富兰克林的赞语:第一个是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1799),第二个是在法国大革命初期叱咤风云的米拉波伯爵(Comte de Mirabeau,1749-1791),第三个就是杜尔阁。杜尔阁的拉丁文很好,曾把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部分翻译成法文的古典六步格诗,伏尔泰对此大加赞赏。他对富兰克林的赞语大概写于1778年,原来是用拉丁文写的(Eripuit fulmen coelo, mox sceptra tyrannis),后来被人译成法文和英文,有多种不同的版本。上图显示的是:

He tore from the skies the lightning

And from tyrants the scepter.

任鸿隽的翻译大体到位。

参考文献

艾萨克森著.孙豫宁译.2015.富兰克林传.北京:中信出版集团.

富兰克林著.王正林等译.2013.富兰克林自传.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富兰克林著.施工译.2004.穷理查历书.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Cohen,I.B.1990.Benjamin Franklin’s Science. Cambridge(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梦隐.2017.富兰克林:印刷工、学者、自由斗士.科学文化评论.14卷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