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契刻文字的甲骨,已发现的主要有商代殷墟甲骨和西周甲骨。对甲骨文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门学科——甲骨学。

甲骨文经过3千年演变过程(三千年前的神秘文字)(1)

一、殷墟甲骨文

殷墟甲骨文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自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首次认识甲骨,至今已一百多年。一百年来,出土刻辞甲骨15万片以上,绝大多数为残破碎块。其中,非科学发掘获得的甲骨约10万片左右,无具体出土地点。私自挖掘出的甲骨,主要由私人购得,同时也大量流向国外。自1929年始,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进行科学发掘,至1937年共发掘15次,其中有12次获得甲骨,共约3万片。1929-1930年,河南博物馆也在此进行有组织的发掘,共出土甲骨3560片。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曾经3次在殷墟发掘。自1950年开始,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殷墟进行有计划的科学发掘,曾先后在殷墟及其周围四盘磨、小屯、大司空村、苗圃北地和后冈获得出土刻辞甲骨。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卜甲卜骨共7150片,其中有刻辞的4825片。甲骨文内容丰富,为研究商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重要价值。

甲骨文经过3千年演变过程(三千年前的神秘文字)(2)

从1900南清代国子监祭酒、著名金石学家王懿荣在“龙骨”(甲骨)上发现契刻符号时起,有关甲骨文的研究也就开始了。经过一百多年的研究,已释读的甲骨文字高达2000字左右。确认甲骨文已是3000多年前一种比较进步的、体系完备的文字。刻辞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商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学者,经深入研究后,找到了武丁至帝辛的各王祭祀卜辞,胡厚宣曾指出武丁前溯小乙、小辛、盘庚卜辞的存在。至此,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古竹书纪年》“自盘庚迁殷之灭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之说可信。

甲骨文经过3千年演变过程(三千年前的神秘文字)(3)

殷墟完整的卜辞,包括叙辞、命辞(问辞)、占辞、验辞等部分。刻辞记载了殷王朝8代12王的国事和王室等活动,涉及方面及其广泛,如殷王对天神、地袛、先公、先王、先妣的祭祀,对征伐、聚敛和贡纳,对巡行、田猎、农耕、天象、气候,甚至生老病死等等,莫不必先问卜而后行之。内容如此丰富而广泛的纪实文辞,既是文物学研究的珍贵史料,又是文字学、考古学、历史学、语言学以及天文、地理、气象、农业、医学等学科研究极为重要的科学资料。

甲骨文经过3千年演变过程(三千年前的神秘文字)(4)

一百多年来,甲骨文研究硕果累累,其中既有著录、文字释读,分期断代、内容考证,又有综合研究等。

甲骨文经过3千年演变过程(三千年前的神秘文字)(5)

1903年,刘鹗选拓、石印的《铁云藏龟》面世。它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专书。由此开始以迄于今,各种著录甲骨文的专著已达百种以上。其中,早期著录私人藏甲骨的著作,如罗振玉《殷墟书契》(1912)和《殷墟书契后编》(1917);著录外国人藏甲骨的著作,如明义士《殷虚卜辞》(1917),方法敛《库方二氏藏甲骨卜辞》(1935)。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发掘所获甲骨,分别著录为《殷墟文字甲编》(1948)和《殷墟文字乙编》(1949、195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小屯南地所获甲骨,著录于《小屯南地甲骨》(1980、1983)。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甲骨文合集》编辑组编辑,集80年发现甲骨资料之大成的《甲骨文合集》13册,于1978-198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共著录有价值的刻辞甲骨4.1956万片(未含小屯南地出土甲骨)。

甲骨文经过3千年演变过程(三千年前的神秘文字)(6)

甲骨文经过3千年演变过程(三千年前的神秘文字)(7)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1956)、董作宾《甲骨学五十年》(1955)和《甲骨学六十年》(1966)、张秉权《甲骨文与甲骨学》(1988)等,是甲骨文与甲骨学的重要成果。

甲骨文经过3千年演变过程(三千年前的神秘文字)(8)

2002年,在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甲骨地点的东部,对与其紧连的原小屯南路进行考古发掘,发现一批甲骨,大多数出土于灰坑内。经过初步整理,共出土甲骨600余片,其中无字甲骨近400片,刻辞甲骨228片(卜甲106片,卜骨122片)。有的甲骨正反面均有卜兆和刻辞,极少数刻辞内填有朱砂。少数卜骨正面刻辞,反面朱书文字。经过初步观察,这批刻辞甲骨有午组卜辞、组卜辞、历组卜辞、无名组卜辞,还有极少数是宾组卜辞、黄组卜辞。卜辞内容包括祭祀、卜旬、征伐、气象等,为甲骨文与商史研究又增添了一批新的资料。

甲骨文经过3千年演变过程(三千年前的神秘文字)(9)

二、周原甲骨文

西周甲骨首先于1954年在山西洪洞发现,之后在北京昌平、陕西周原、歧山周公庙遗址、河北邢台和湖北襄樊等地又有发现。特别是陕西周原遗址大量甲骨的出土,具有重要的意义。

甲骨文经过3千年演变过程(三千年前的神秘文字)(10)

1977年,在陕西岐山县凤雏村一座西周建筑遗址的窖穴内,出土龟腹甲1.36万余件,牛肩胛骨300余片。其中,有289片龟腹甲刻有文字,少的一个字,多则30字。1979年,在扶风县齐家村也发现和采集22片甲骨,其中6片有刻字。它们都是在周王朝发祥地和早期都城遗址即周原遗址内发现,是西周初年,包括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时期的卜骨刻辞,记载了有关周人祭祀、战事、与邻国交往等活动史实,是重要的文献资料。

甲骨文经过3千年演变过程(三千年前的神秘文字)(11)

2004年,西周甲骨文又有重要发现。在周公庙遗址庙王村北,清理发掘了两个西周灰坑及其附近现代水渠填土,共发现周人卜甲700余片,其中有刻辞者83片,初步辨识出文字400余个。卜辞内容涉及军事、祭祀、纪事等方面,字数最多的一片刻有36字。数例与周公有关的卜辞更是甲骨中首次发现,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甲骨文经过3千年演变过程(三千年前的神秘文字)(12)

图片来源于网络、故宫博物院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