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縢藏册,成王迎周公,周公东征,封建亲戚,营建成周,分散殷商旧民。

1

看视频

《中国通史》第十集 周公摄政

2

看图书

《历史其实很有趣儿》第1卷

1、武庚之乱 P61

2、西周分封制 P63

3、周公辅成王 P65

《话说中国》第二卷 诗经里的世界 上册 P104-123

内容比较多,请家长阅读后简要介绍给孩子。

3

爱思考

1、周公为什么要选择摄政?

2、说说“金藤藏策”的故事。

3、周成王是怎么感悟到周公的忠诚的?

4、看着地图,说说周公东征都打到了哪些地方,消灭了哪些敌人。

5、 在地图上找找“宗周”和“成周”的位置。

6、说说成语“惩前毖后”的意思。

7、试着说说什么是“封建”?

4

内容简介

周武王克商后两年病重。武王灭商仅是攻克了商都,对附近的属国和商朝贵族,特别是东面的夷族方国,基本上原封未动,周武王的生死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姜太公和召公非常着急:“让我们为武王占卜如何?”周公旦说:“不可以先问问我们先王吗?”于是周公设立三坛,自己立在中间,向太王、季王、文王祷告。

金縢藏策

史官记录了周公姬旦的祷辞:“你们的元孙姬发得了重病,是你们三位先王要召他去帮助祭天吗?那就让我来代替他吧。你们的元孙不如我有才艺,不如我能侍奉鬼神。而且他已经接受了天帝的使命,要天下安定,百姓安宁。不要让他丢失这个使命,先王也有所依归。”周公愿意用自己代替周武王去死。

史官把周公的祷辞用金縢入册,藏在一个匣子里,并告诉史官严守这个秘密。“金縢”是说金质的丝带捆束的匣子。结果第二天,武王的病就好了,当然,只是回光返照而已。

周公摄政

周武王驾崩,他的大儿子姬诵才十三岁,据说周武王留有遗嘱让周公称王,但周公毅然决定摄政而不是称王或辅政。

辅政的话,是周成王主持国家事务,周公给出主意,这样敌人会觉得天子年幼有机可趁,容易发生动乱。

摄政则是周公代替周成王行使国家权力,等周成王行了成人礼再还政于他。

那么周公为什么不直接废掉姬诵自己称王呢?显然这样更容易引起内部的分裂和动乱。你周公旦觉得自己牛,可以称王,问题是没有一个人不觉得自己更牛的,完全有可能群雄并起纷纷来争夺王位,于是武王克商的胜利果实瞬间葬送了。

三个选项之中,周公摄政算是最佳答案了。

即使是这样,三监之一的管叔鲜第一个跳出来表示摄政也应该长幼有序,第一个是他呢,不断到周成王和其他弟弟那里散布流言蜚语,说周公早晚会废了姬诵自己称王。三公中的另两位太公姜子牙和太保召公也起了疑心。

成王迎回周公

其它臣子怀疑也就罢了,问题是周朝名义老大周成王也不相信周公,周公不想撕破脸,只好借考察的名义逃到了楚国。

上天站出来创造了一个机会解决了这场信任危机。

这年秋天,庄稼熟了正待收割,天上打雷刮起大风,庄稼都被吹倒,百姓都情绪不稳。周成王与大夫们恭敬地戴上帽子,小心翼翼打开匣子,拆下金縢读周公的祷辞。成王和姜太公、召公问史官们为什么早不说,史官们说:“周公嘱咐过不能说出来。”

周成王幡然悔悟,抱着策书痛哭流涕,为自己的猜疑行为懊悔不已,于是走出郊外迎接周公,这时大雨停止,开始反向刮风,倒下的庄稼都竖了起来,这一年又成了丰收年。

经过暴风雨的洗刷,周成王看到了周公高尚的情操和赤诚的心灵,便亲自迎接周公回到王宫,误会消除了,放手让周公管理国家事务。

周公东征

这边叔侄和好了,那边“三监”开始叛乱了。“三监”想要称王,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在东夷奄国和蒲姑国的支持下想要复辟殷商政权,双方一拍即合,南北呼应兴兵作乱。

周成王请求周公按照“惩前毖后”的原则,严厉打击叛乱分子。周公集结军队和各诸侯国平叛,出发前作了一番措词有力的动员,演讲内容后来收录在《尚书.大诰》中。

周公的东征军向东在洛邑附近击溃三监联军,管叔鲜上吊自杀,蔡叔度被囚。

向北渡过黄河攻克殷都,处死武庚禄父。

掉头向南征伐,平定虎方等国,控制了淮河长江汉水一带。

向东攻打东夷各国,攻入奄国(山东曲阜),杀死国君,摧毁宫室,狠狠教训了一番,称为“践奄”;又攻灭蒲姑(山东淄博),一直打到东海边。

又北伐,打到河北北部和辽宁省。

又向西灭了唐国。

历时两年半,取得了比周武王更大的胜利。

东征路上,周公还写了一首诗《鸱 chī 鸮xiāo》给成王,把自己比喻成一只大鸟,要竭力保护国家这个窝和成王这只小鸟。

恰好,成王的弟弟叔虞得到一束“嘉禾”,是两根苗头部连在一起结成了一个穗,就像“白鱼赤乌”那样吉祥。成王于是有感而发,给周公回了一首诗《馈禾》,连同嘉禾一起送给周公,表示对周公为国操劳的敬意。

周公非常开心,又作《嘉禾》诗一首回赠,叔侄两人感情更加融洽。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周公东征攻灭发几十个国家,占领了东方大片土地。周公重新设计了国家治理方式,把王室可靠的同姓亲戚分封到各地去建立侯国,就像藩屏一样护卫周王室。

封周公的儿子伯禽到奄国建立鲁国;

封姜子牙到蒲姑国建立齐国;

封康叔到殷墟朝歌建立卫国;

封叔虞到唐建立唐国;

封忠厚仁爱的微子启建立宋国....

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共分封了71国,同姓亲戚占了53国之多。

除了分封诸侯,拱卫周王室以外,还把殷商贵族中仇视周朝政权的顽民,迁移分散到不同的诸侯国,比如鲁国、齐国、唐国、燕国、卫国、宋国、洛邑等,使他们没办法再聚集在一起形成大的叛乱力量。

营建成周

周人认为,我们的世界由天和地组成。

天在上,地在下,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天圆地方。

圆的天扣在方的地上,多出的四个地方是海,东西南北各一个,叫四海。

天下,就在这四海之内,简称海内。

四四方方的地画两条对角线,交叉点就是天下之中。在那里建设的城市和政权就叫做中国,在那里建国家管理天下更师出有名。

国学第一册第16课 第一学期第十四课(1)

周武王在世时,就选中了这天下之中所在地:洛邑。但因为刚建立周朝还没有能力,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周公身上。

周公经过三年的营建,终于在周朝首都的东方,又建立了一个新都,并将旧都镐京全名为“宗周”,新都命名为“成周”,意思是要成就周朝的功业。

成王迎回周公

成周落成,周成王已经二十岁了,在举行完冠礼以后,周公将权力交还了周成王,结束了他七年的摄政王。

摄政的七年里,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

作者:甄彦虎

来源:小学生爱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