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有关0的运算(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有关0的运算教案)(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6例3,完成P8“练习二”第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0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在运算中的作用。

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归纳分析,总结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教学难点

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又对。(课件出示习题)

师:回顾刚才的比赛活动,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情预设】有的是关于0的计算,有的结果等于0,总之,都和0有关。

师:0有很多特性,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一内容。(板书课题:有关0的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比一比,算一算”,既让学生复习了关于0的运算的知识,又能引导学生将分散学习的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1.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

(1)师:根据刚才练习的一组算式,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①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并举例。

②全班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例如:0 568=568,99-0=99。

预设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例如:128-128=0。

预设3: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例如:0×78=0,29×0=0。

预设4: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例如:0÷76=0。(“非0”用得好,表达很准确。)

(2)引导学生小结。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让学生回忆、整理和概括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整理概括的能力。

【教学提示】

要引导学生根据教科书P6例3的问题和小组讨论交流的画面,结合具体实例,把有关0的运算知识系统化。

2.理解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1)师:刚刚同学们总结出“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那如果用0作除数,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交流分享。

【学情预设】例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被除数=除数×商,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所以0是不能作除数的。

(2)师:试一试能否计算“0÷0”?

【学情预设】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板书:0不能作除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一个非0的数除以0与0÷0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对例子的讨论获得“0不能作除数”的结论。这个过程,也让学生明白了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8“练习二”第7题。

【学情预设】第7题是有关0的运算的专项练习,重在帮助学生掌握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学生解题应该没问题,但要关注学生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8“练习二”第6题。

【学情预设】第6题是利用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部分学生可能对于“还余3个”不知怎样正确处理,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在有余数的除法中,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8“练习二”第8题。

【学情预设】让学生经历“填表——说思路”的过程,加深对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进而让学生观察比较表中数据变化,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4.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P8“练习二”第9题。

【学情预设】有的学生可能不懂题目意思,要让学生明白图形表示的是什么数,经历不同表征转换的过程。

5.教科书P8“练习二”第10*题。

(1)教师点拨:要改写成综合算式,需把最后一个算式中的两个圆替换成上面的算式。

(2)学生独立完成。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教师要及时引导:为了保证不改变运算顺序,这里需要加上括号。

6.破译密码。(课件出示教科书P8的思考题)

(1)四人一小组讨论确定解题思路。

(2)学生独立完成。

【学情预设】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可能知道该怎么做,但思路不是很清晰,教师要及时引导,这道题需要用逆推的方法。

7.数学游戏。(课件出示教科书P6的“数学游戏”)

(1)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2)汇报交流,集体分享。

【学情预设】预设1:我们组找到了4组,每一行的4个数的和都是340。(很好,你们一下子找到了4组,还有吗?)

【教学提示】

教学中要借助具体实例,帮助学生想清楚弄明白,化解难点。

预设2:我们组找到了8组,除了每一行的4个数的和都是340,每一列的4个数的和也都是340。

预设3:对角线的4个数的和也都是340。

预设4:上、下、左、右相邻4个数的和也都是340,如:10、80、140、110,160、90、30、60。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看来,我们处理这种类型的问题得从不同的方向看一看,算一算,多种角度考虑。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充分发挥练习题的数学价值。让学生既巩固了本节课的新知,又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课件介绍生活中的数字“0”。

▷板书设计

有关0的运算

0在四则运算中的特性:一个数加上0或减去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作除数。

▷教学反思

这节课通过安排练习发现规律,巧妙地把本节课的重、难点贯穿于具体的运算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整个教学过程都采取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对于0不能作除数,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忆,就不利于学生理解。通过举例之后,学生对于“0不能作除数”就理解得更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