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张辉瓒和谭道源都是毛泽东的熟人?1930年12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反围剿战争开始。
今天看来,第一次围剿失败是必然的。
明明对红军的实力和战略战术毫不知情,也对中央苏区复杂的地形民情两眼一抹黑,国军仍然做出了傲慢轻敌的作战部署。
此战国军参战部队为第六路军,第九路军,第十九路军,一共12个师、3个旅,约14万兵力。
红军兵力要少得多,红一、三军团共7个军4万多人。
双方兵力有3倍的差距,实际上并非如此。
战役中,第十九路军蒋光鼐部,因为是军阀部队,从始至终没有参战,只是一味保存实力。
而第六路军朱绍良部,因各种原因只有少数部队参战。
实际上国军参战交火部队,只有总指挥鲁涤平控制的部队,占全军的三分之一,也就是5万人。相比红军的兵力来说,国军参战兵力并没有优势。
此战中,国军的军事战略也是比较荒唐的。
面对数万平方公里,人口百万,地形非常复杂的庞大中央苏区,国军明知道有一半部队不可靠,仍然采用三路军队长驱直入,寻机决战的方式。
今天来看,这种作战模式同明代的萨尔浒战役差不多。在不明敌情、兵力有限、内部不合情况下,擅自分散兵力进入敌人腹地。唯一的结果就是,己方军队被敌人寻机歼灭或者重创。
而红军的战略则是正确的,就是诱敌深入后,寻找适合伏击的地区,一举歼灭大量国军部队。
此次国军兵力不足,只要损失一部主力以后,就必然会撤退,反围剿也就胜利了。
从11月初开始,红军有计划地放弃大部分中央苏区,主力部队开始撤退。
而围剿军总司令兼任第九路军总指挥鲁涤平,本来计划将红军歼灭在袁水流域。
没想到红军抢先一步撤退到赣江东岸,摆脱了鲁涤平的合围,打破了他的合围战略。
鲁涤平无奈,只能改变战略,继续向中央苏区中心进攻,连续占领红军放弃的吉安、永丰、宜黄、崇仁等县城。
表面上,国军在1个月内连战连胜,占领了大量苏区和县城,实际上并没有和红军主力交火。
而鲁涤平第九路军,在没有其他部队接应下,以区区5万兵马深入苏区腹地,实属极为冒险。
国军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多,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每占领一处就要分兵驻守,国军机动兵力越来越少。
12月开始,蒋介石希望鲁涤平尽快歼灭红军主力,也要求除了鲁涤平的第九路军以外,第十九路军和第六路军迅速进入苏区作战。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鲁涤平改变战略,准备在东固地区彻底围歼红军主力。
鲁涤平要求第六路军和第十九路军,务必配合第九路军作战。
可惜,这两支军队进入苏区后只是缓慢前进,刻意回避同红军作战,保存实力。
鲁涤平对此毫无办法,只能依靠自己的4个师又1个旅了。
此时东固地区的红军再次转移突围,仅仅留下红35师诱敌。
鲁涤平的4个师又1个旅同红35师一碰,后者就突围撤走。
国军顺利占领东固地区,仍然没有找到红军主力,还在补给线朝不保夕的情况下,彻底深入了苏区核心地区。
其实即便是鲁涤平的4个师又1个旅,内部也有严重不合。
12月20日,第18师师长张辉瓒为了抢功劳,猛烈攻击东固地区。他不知道的是,公秉藩的新编第5师已抢先占领了东固地区,立下了头功。
双方在大雾天混战4小时,才发现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此战后,公秉藩认为张辉瓒并不是误击,而是试图将其打出东固地区,借此好抢功劳。
原本公秉藩应该服从张辉瓒命令,两师协同作战。
此时公秉藩直接翻了脸:“本师长不再受你节制,等打完了仗去南京评理”。
恼怒之下,公秉藩并没有服从鲁涤平的命令,而是擅自将全师撤退到富田,将张辉瓒师独自留在地形复杂的东固。
开战之前,公秉藩、张辉瓒和谭道源三个师长就是貌合神离,互相关系并不好。
此次出现火拼问题,虽在军阀混战中属于司空见惯,却也让他们公开撕破脸。
至此,国军进攻阵型完全散乱,三路军东西相距高达800多里,互相难以协同进攻,连呼应救援甚至联络都不可能。
更可怕的是,只有三分之一的部队处于苏区腹地。
位置靠前的张辉瓒第18师和谭道源第50师,直接处于红军大军的威胁下,他们却茫然无知。
总指挥鲁涤平仍然不知死活,认为依靠区区五六万人就可以歼灭红军,仍然部署猛烈进攻。
他将自己手上这五六万人,也分为三路。
中路由张辉瓒第18师主攻黄陂、小布地区,由谭道源第50师和公秉藩新编28师各一部协同作战。
毛泽东和朱德反复研究,决定拿位置最靠近的第50师和第18师下手。
张辉瓒第18师战斗力较强,决定先对谭道源第50师动手。
红军在小布东、西、南三面布下一个口袋阵,派遣部队引诱第50师进入埋伏圈。
谭道源不是傻瓜,他早在1903年就从军,有着20多年的军旅经验。
他从种种迹象发现红军设置了埋伏圈,立即按兵不动,修建了大量野战工事,试图死守。同时,谭道源劝告张辉瓒立即停止前进,向后同他靠拢,一起对付红军的猛攻。
伏击谭道源失败后,红军并没有气馁,转而立即对付张辉瓒。
骄狂的张辉瓒明明收到了谭道源的警告,却仍然不顾一切攻击前进。
自从进入苏区以来,张辉瓒连续胜利,大小战斗没有一场失败,非常骄狂。他认为红军只是草寇而已,战斗力虚弱,不难对付。于是,张辉瓒不顾谭道源和众多部下劝阻,除了留下一个旅以外,率领其余两个旅向龙岗地区全面进攻。
红军调转枪口,对进入伏击圈的张辉瓒进行全面进攻,这就是龙岗战役。
12月30日,张辉瓒先锋52旅进入伏击圈,首先同红三军团第7军交手。双方激战2小时,张辉瓒部仗着一股连战连胜的锐气,一度占据上风,战斗陷入胶着状态。
此时,红三军团另外两个师从侧面包抄,先后加入战场。
至此,双方实力出现巨大扭转,第52旅凶多吉少了。
面对红军优势部队围攻,第52旅仍然苦苦坚持。
中午12点,红12军赶到,从侧后猛攻52旅。
至此,52旅伤亡过半,实在难以招架,紧急向张辉瓒求援。
张辉瓒过于傲慢,将自己的53旅和师部都设在龙岗地区,54旅还留守东固,都无法及时营救52旅。
坚持到下午,苦战8小时的52旅全军覆没,旅长戴岳侥幸只身逃脱。
这里稍微提一下戴岳。他是湘军的一个老将,在1923年就担任了师长,可惜北伐以后就走了下坡路,反而退到旅长职务。之前张辉瓒冒进,戴岳就再三劝阻,无奈人微言轻,毫无作用。
此战惨败以后,戴岳却找到了对付红军的办法,提出了著名的碉堡战术。第四次和第五次围剿,蒋介石利用戴岳的战术最终获胜。戴岳被提升为中将副军长,不过抗战前就离开军队回乡养病,到抗战期间才有一些作为。
这边,52旅数千人被歼灭以后,红军立即转而歼灭龙岗地区的53旅和18师师部。
红军主力第4军和红三军团赶到,一举切断了18师师部、53旅同东固54旅的联系,接着发动猛攻。
张辉瓒手下仅有数千人,完全不是数万红军的对手。
在红军四面合围下,张辉瓒坚持到下午5点就全军崩溃。1天的伏击战中,18师3个旅中有2个被歼灭,伤亡被俘高达9000多人,张辉瓒和53旅旅长王捷俊都被俘虏,这就是龙岗战役。
得知第18师主力被歼灭后,18师剩下的54旅还算聪明,火速放弃靠前的东固地区,向富田紧急撤退。公秉藩新编28师,也向后撤退到东固地区。
到了此时,鲁涤平还不知死活,试图败中取胜。
他要求各部不要撤退,由公秉藩部驻守东固,第54旅驻守富田,谭道源第50师向洛口前进,同许克祥第24师靠拢,第十九路军向兴国前进。
他准备稳住局势以后,继续向红军发动猛攻。
不过,谭道源没有鲁涤平这么傻。
12月31日,谭道源发现红军主力似乎向他靠近,迅速指挥部队撤退。
虽然谭道源撤退尚且算迅速,却还是迟了一步,沿途遭到红军层层阻击。
眼见谭道源要逃掉,红军再次调动红十二军、红三军团、红三军数万兵力追击上去,红四军则作为预备队。
12月2日,谭道源部踉跄撤退到东韶地区后,发现四周都是红军,不敢再撤,准备就地修建野战工事死守。
他们才修建了半天工事,3日清晨红军主力赶到,对第50师发动总攻。
谭道源没有其他办法,只能要求友军救援,自己拼死防御。
只是,友军根本不会来救援的,谭道源孤军坚守到下午5点,根本无法支持。眼见全军覆没,谭道源率领部队奋力突围,全师差点崩溃。他有1个旅的兵力被歼灭,1个团长和多个营长都被打死,损失步枪2000多支,伤亡过半。
短短半个月内,国军损失了3个旅共1.5万人,相当于1个整师的兵力。
虽然损失的兵力只有全军的十分之一,鲁涤平实际上能够使用的只有五万人,也就等于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肯定是无法继续打下去了。
于是,第一次围剿草草结束。
张辉瓒被俘以后,在1931年1月28日在吉安县东固召开的反“围剿”胜利祝捷大会上,被公审后当场遭到斩首。
张辉瓒的首级还被装入竹笼,丢入赣江向下流飘去,以威慑国军。
1931年2月2日,驻守吉安的国军哨兵,听渔民说江中有个人头,急忙将其捞起,交给鲁涤平辨认。认出是张辉瓒以后,鲁涤平痛哭流涕,一面电告蒋介石等,一面将头颅护送至南昌,并命部下买了几段大楠木做棺材,聘请南昌雕刻专家按比例雕手足、做身子,穿上中将军服,将头装上去入殓,棺榇用蓝缎包裹移灵。
按照蒋介石命令,鲁涤平将张辉瓒的人头厚葬于其故乡长沙岳麓山。
葬礼非常隆重,资料记载:张辉瓒灵柩移九江经水路运至汉口,转火车送到长沙小吴门火车站。张辉瓒家属设灵堂祭奠,请道士做7天7夜的道场。全城10万人参加了公祭,沿路摆设了祭坛,祭幛,燃放鞭炮,焚烧纸钱。张辉瓒棺材由128人杠抬入城,安葬在麓山寺北侧的半山处。
有意思的是,张辉瓒同毛泽东是老友,两人年轻时代在湖南一起参加了驱张运动。
张辉瓒被俘以后,蒋介石和鲁涤平立即展开营救工作。
鲁涤平委托秘书王信一为全权代表,同红军谈判,提出了优厚释放条件:向红军捐送20万元现洋、20担医药,释放由南昌所属监狱关押的100多名共产党政治犯,提供装备5000余人的枪械弹药等。
然而,张辉瓒参加公审大会时,被愤怒的农民和民兵,从押解的红军战士手中抢走。
当时红军战士数量很少,也无法对自己的群众动武,眼睁睁的看着张辉瓒被斩首砍死。
除了张辉瓒以外,谭道源同毛泽东也很熟悉。他在1925年任广州襄办湘军讲武堂整理处副监兼教育部部长,当时毛泽东担任语文教员。
毛泽东未携家眷到广州,单身住在讲武堂宿舍,每日上完课便随谭道源乘一辆黑色小轿车到谭道源家用餐。两人都是湖南人,谭道源是湘乡人,今天隶属于湘潭市,同毛泽东算是小同乡,都讲湘乡土话。两人便以兄弟相称,谭道源为兄,毛泽东为弟。
张辉瓒被杀后,国民政府处决了南昌的100多名共产党犯人,也是将他们丢入赣江。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