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白宏新 陈小梅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
本文选自《知识就是力量》杂志6月刊
在广袤的大海之上,会突然出现一汪深蓝色的圆形水域,从高空看去,仿佛是大海的瞳孔,从地球的深处望来,深邃、神秘、诡异,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观被人们称为蓝洞。
自古以来,人们对蓝洞有诸多猜测,这些猜测给蓝洞披上了神秘的面纱。那么,蓝洞究竟是什么,里边到底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探秘吧!
伯利兹大蓝洞
关于蓝洞的传说
远在古罗马时代,就有人跑到蓝洞内探险,并传出“蓝洞是当代巫婆修身养气、修炼魔力的基地”,这使得蓝洞的真实面貌一直不为人所知,也始终覆盖着神秘的面纱。
在中国西沙群岛,有一个渔民口口相传的“龙洞”,因为它深不可测,渔民们对它充满敬畏,也有着悠久的传说。有的说它里面有大型海怪,应避而远之;也有人说它是“南海之眼”,因为里面有镇海之宝“定海神珠”;还有人说这是“定海神针”所在地,当年孙悟空大闹龙宫,拔去定海神针作为如意金箍棒,便留下这深不可测的洞。
《西游记》中定海神针形象,后被孙悟空变小为金箍棒当做武器
当然这些都只是传说,海洋蓝洞是地球上一种罕见的海洋地理现象,与周边水域对比,蓝洞的海水呈现幽蓝的深蓝色调。
蓝洞是怎么形成的?里边有啥?
那么这些神秘的蓝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据中国海洋大学杨作升教授介绍,目前海洋蓝洞的成因有两种类型,即石灰岩溶洞成因与珊瑚礁生长结构成因。
所谓石灰岩溶洞,即冰川时期因海平面降低,石灰岩受到溶蚀作用,在下部发育成为大型的空洞(类似溶洞),当溶蚀空洞越来越大,就造成了顶部塌陷而形成一个边缘陡峭的大洞,称为落水洞。当冰川期结束之后,海平面上升,海水重新灌入这个落水洞,便成了大家看到的“蓝洞”。
这一类型的蓝洞存在大量石笋、石钟乳等,裂隙发育,往往形成若干个与外海水相连的通道,洞内水体与外海水存在一定交换,洞底还可能有石灰岩壁或洞顶发生侵蚀坍塌掉落的大量产物。著名的伯利兹大蓝洞就属于这种类型。
伯利兹大蓝洞是因石灰岩溶洞而形成的
珊瑚礁生长结构型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提出的,其中最典型的为澳大利亚西南外陆架的豪特曼-阿布罗尔霍斯珊瑚礁蓝洞。
自距今1万年的全新世以来,该海域的珊瑚礁生长迅速,许多快速生长的较小尖礁形成棘状突起并聚集在一起,最后形成近似圆形的洞。洞的内部水环境对珊瑚的生长有显著影响,而外部的水环境则有利于珊瑚生长,逐渐发育成水深较大的蓝洞。这类蓝洞内没有观察到石笋、石钟乳等产物,洞内没有和外海水发生交换的通道,底部存在珊瑚砂。
保留宇宙秘密最后的遗产
神秘的蓝洞已成为潜水爱好者的探险胜地,世界著名的潜水员纷纷去尝试在蓝洞中潜水的乐趣,这些蓝洞也成为了非常有吸引力的旅游胜地。
蓝洞吸引力许多潜水爱好者
因为蓝洞通常有几百米深,且严重缺氧,因此无法支持大部分海洋生物的生存。此处没有现代生物的活动干扰,有利于科学家在这里研究远古化石残骸及其他沉积物。
比如,美国莱斯大学和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的学者们通过在伯利兹大蓝洞中提取的沉积物样本,研究发现样本年代处于距今1000~800年,与玛雅文明的衰退处于同一时期。通过对样本中元素(钛)的分析,发现这一时期热带气旋数量比以往偏少,干旱比以往持久。
伯利兹所在的尤卡坦半岛是水资源比较稀缺的地区,当时的玛雅人大多靠石灰石岩坑中蓄积的雨水度过干旱时期,不过长时间持续的干旱有可能耗尽了储存的饮用水。水资源出现危机后,随之而来的就是饥荒、动荡和战争,这就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落。因此,蓝洞被科学家们称为“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
伯利兹大蓝洞中发现的生物样本与玛雅文明的衰退处于同一时期,图为玛雅文明的代表建筑库库尔坎金字塔
大自然留给我们无数的宝藏,我们要常怀一颗好奇之心,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索、发掘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