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读书三大境界(读书必经从容含玩)(1)

《朱子读书法》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读书方法之一,是宋代理学大家朱熹的门人汇集他的关于读书的议论、教导归纳出来的。

《朱子读书法》中说:“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若只是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子细。”


又云:“今缘文字印本多,人不着心读。”

朱子认为,读书与思考要充分结合,只有充分地从容含玩、沉潜往复,才能得到书中的真谛。而到了宋朝,由于印刷和造纸技术的发展,书籍的印本越来越多,人们反而不用心读书了。

朱熹的读书三大境界(读书必经从容含玩)(2)

他还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古人的书为什么有那么多错字(我们现在称之为通假字)。

其中有一个西汉黄霸的例子,黄霸在狱中向夏侯胜学习《尚书》,过了两个冬天,才学会。这倒不是黄霸脑子笨,而是由于古人经传的传授是口耳相传,传授者和被传授者都得达到对经传的烂熟程度才算成功。所以才会出现“汉时诸儒以经相授者,只是暗诵,所以记得牢,故其所引书句,多有错字”的现象。由于缺乏实物载体的传授,口传心授,有音无形,所以多有错字,大量通假字由此产生了。到了北宋,苏东坡和晁以道得到一本书籍还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如果能得到一本书就显得格外珍贵。大家才会反复阅读、记诵、体会、抄写。

但是,朱熹举例子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告诉他的学生古人为什么错字多,而是想就此说明一个读书的道理。古人由于缺乏实物载体,口传心授所以记得牢,思考得充分,融会贯通自成大家。

朱熹的读书三大境界(读书必经从容含玩)(3)

《朱子读书法》:“欧公言:‘作文有三处思量:枕上,路上,厕上。’他只是做文字,尚如此,况求道乎!今人对着册子时,便思量;册子不在,心便不在,如此,济得甚事!

读书作文的关键在于专心,在枕头上、在路上、上厕所的时候,都沉浸其中,才能读得好书,做出好文。而现在的人书本在手就思考一下,书本一放下,心便不在了。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是资讯发达的时代。我们手头的书籍数量比之古人,有千万倍的增长。但是,朱熹时代的人们由于技术的进步,就已经有人放弃了从容含玩、沉潜往复的读书习惯。那么我们现代是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呢?其实,读书的根本方法,还是千古一理。

朱子说:“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读书的根本方法就是在具备了精力、聪明两点之后,要专心客观地深入书本。不能先持有“己见”,要虚心,充分阅读书中作者的意思和思想。读多了思考多了,自己的意见自然也就出来了。读书也要做到“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读书做学问的总安排不要着急,但在具体读一本书的时候要抓紧时间,真正深入进去,从容含玩、沉潜往复。

有人担心这样读书太没效率,其实不然。朱子又告诉我们:“读书之法,须是用工去看。先一书费许多工夫,后则无许多矣。始初一书费十分工夫,后一书费八九分,后则费六七分,又后则费四五分矣。”所以,开始费许多功夫,但越往后越容易。等到在某个领域里,你的知识网络、知识体系建立了之后,再读这方面的书,其实是更省力的。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为学读书,须是耐烦细意去理会,切不可粗心。若曰何必读书,自有个快捷方式法,便是误人底深坑也。”随着知识爆炸时代的来临,快餐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影响人们阅读的非常重要的现象。人们越来越没有耐心沉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了。

朱熹的读书三大境界(读书必经从容含玩)(4)

朱熹

快餐文化、心灵鸡汤、“有趣的”历史等等不一而足。越来越快的生活工作节奏,使得人们没有耐心去读书,大家更愿意挣快钱、走捷径。读书成为了消遣。本没有的读书捷径,硬生生地被开辟了出来,其实这是南辕北辙的救治方法。由于过快的生活工作节奏导致的人们内心的疲惫和空虚,只有放慢我们自己的脚步,节制我们内心的功利心和欲望,这样才能解脱我们的苦恼。

试图用快餐化的消遣文化,作为解脱的麻醉品,是无法解决真问题的。这不过是个移花接木的把戏,用伪阅读代替真阅读。学术超女将孔圣人降维成隔壁知心大姐;快餐历史读物将没有考据、没有创建的充满了阴谋论和必然而简单的逻辑的几个人几个衙门的不可靠的历史径行,包装成了所谓的一个时代的信史传授给大众。其实,即使将它们看作简单的中学生文言翻译试卷答案来看,都难以及格

在这方面,如果您有怀疑或者想有切身的体会,不妨直接看看顾诚先生的《南明史》,再看看某些快餐明史。作为80年代初问世的《明末农民战争史》的续作,《南明史》历时十余寒暑才在1997年付梓。书后附的征引书目即达24页,引用方志237部,引用书目579种。先生的书虽然明白易懂,但无一字无根据。历史的逻辑深刻而清晰,读后让人不禁击节叹赏,有绕梁三日之感。内容旁征博引、广罗群籍,史料征引、考辨甄别极其细致。

朱熹的读书三大境界(读书必经从容含玩)(5)

读书,必有一个从容含玩、沉潜往复的过程才能达到痛快淋漓的境界,获得更高级的阅读愉悦。将阅读降低到自我安慰、逻辑简单化和阴谋论的水平,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钱穆先生在给《朱子读书法》做的按语中有这样一句话:“今之狂昧者,又误以轻浮为痛快,因此终身无入头处,是皆不肯先虚心痛理会之过。”让我们一定勿以轻浮为痛快。

-END-

李民刚,1981年出生,2005年参加工作,河北涿州中学语文教师。

责编丨杜普

编辑丨墨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