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落千村暗星添万户明(重重帘幕密遮灯)(1)

【宋词赏析】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宋)

《小序》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释〉

⑴天仙子:唐教坊舞曲,后用为词牌。段安节《乐府杂录》:“龟兹部,《万斯年》曲,是朱崖李太尉(德裕)进。此曲名即《天仙子》是也。”《金奁集》入“歇指调”,所收为韦庄作五首,皆平韵或仄韵转平韵体。《花间集》收皇甫松二首,皆仄韵单调小令,三十四字,五仄韵。《张子野词》兼入“中吕”、“仙吕”两调,并重叠一片为之。

⑵嘉禾小倅:嘉禾,秀州别称,治所在今浙江省嘉兴市。倅,副职,时张先任秀州通判。不赴府会:未去官府上班。

⑶水调:曲调名。唐杜牧《扬州》诗之一:“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自注:“炀帝凿汴渠成,自造《水调》。”

⑷流景:像水一样的年华,逝去的光阴。景,日光。唐武平一《妾薄命》诗:“流景一何速,年华不可追。”

⑸后期:以后的约会。记省:记志省识。记:思念。省(xǐng):省悟。

⑹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瞑:一作“暝”,天黑,暮色笼罩。

⑺弄影:谓物动使影子也随着摇晃或移动。弄,摆弄。

⑻落红:落花。唐戴叔伦《相思曲》:“落红乱逐东流水,一点芳心为君死。创作背景

雨落千村暗星添万户明(重重帘幕密遮灯)(2)

〖译文〗

(小序)当时在秀州做个小小的副职,推说因病正在睡觉,没有去官府里上班。

手端酒杯听那《水调歌》一直声声地唱着,午间喝醉了酒,现在酒醒了但愁还没有醒。把春天送走了,春天何时再回来?临近傍晚照了照镜子,感伤起那逝去的年景,如烟的往事在日后空自让人深省。

黄昏后,鸳鸯在池边并眠,月光透过去层照下来,花枝舞弄着自己的倩影。一层一层的帘幕密密地遮住了灯光,风儿还没有停止,人声已经安静了下来,等到明日醒来 ,那落花定然铺满了园中的小径。

雨落千村暗星添万户明(重重帘幕密遮灯)(3)

『全文赏析』

这首词的调下小注说:“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根据此注解大概可以推算出张先作这首词时,年纪约为52岁,自称小倅(副官),表明他在宦海不太得志,对人生感到百无聊赖,对喝酒听歌观舞不感兴趣,为全词的感伤定下了基调。

  上片前两句“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以陈述的方式叙事。“水调”是歌名,用“持酒听歌”来消愁,这说的是早晨的事。“午醉醒来愁未醒”,是午后的事。这两句前后衔接,因持酒听歌而沉醉入睡,到午时酒才醒,而“愁”的情绪却依然未消,这两句看似是叙事,实际是已经入了情,很象李白诗中写的,所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接着“送春春去几时回”一句,写愁的原因。这里连着两个“春”字,有不完全相同的涵义。前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后一个“春”,不仅指流逝的年华,还蕴含对青春时期风花雪月的追忆和惋惜。词人明知四季轮回变化,明年还会有春天,但他却一定要问问春天什么时候能再回来,好象全无常识,其实当中包含了太多的回忆和留恋。此种心情,只有临老的人才有,这就引出了下句。

 “临晚镜,伤流景”,两句,杜牧的诗里有说:“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词人反用了杜牧的诗句,以“晚”换“晓”,主要为了写实。杜牧是在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所以用“晓”字;而词人则是在午醉之后,又躺着睡了很长时间,此时已近黄昏,可是仍没有消愁,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指天晚,也是指晚年。这和前边“春”字的用法略有不同,在这“晚”字只把傍晚的意思表达了,而是把“晚”的另一层意思“晚年”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流景”就是已逝去的年华的意思。

 “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后期”表达了两层意思。一层说往事已经过去,不得不感慨,因而用了个“空”字;另外一层意思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往事”,是甜蜜幸福的,也可以是辛酸哀怨的。前一种,多年以后会引人无限怅惘,后一种,让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往事”明明可以成为好事,由于自己错过了机缘,只好追悔莫及,就像李商隐所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没因此而淡忘,只有在自己的“记省”中寻找了。但寻到了,未必得到安慰,反而徒增烦恼。这就是词人不想参加府会,持酒听歌也不能消愁的原因。词人把这个原因放在上片的最后来写,初看象是事情的结果,实际是把一腔悲老伤春、不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含而不露,实际却极尽婉约之能事。

  词的上片写词了人的思想活动,是静态;下片写词人触景生情,是动态。静态写得平淡而有趣,动态则空灵优美。

  下片“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两句写景,夜景写得极其幽静,是词人的庭院中所见。第一句比兴,“并禽”即鸳鸯,已经在池上栖息,“并禽”的形象,必然地触动了词人独居异乡的愁绪。第二句纯写景,细致而生动。词人未去府会,便在暮色将至时到庭院中散步,以排遣心头的烦闷。天色很快暗下来了,水禽已并眠在池岸的沙子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正在此时,意外的情况出现了。起风了,刹那间吹开云层,月光露了出来,花也被风吹动了,独自在月光下婆挲弄影。这让词人孤寂的心感到一丝暂时的欣慰。“云破月来花弄影”能传诵千古,主要在于,词人把在经过一天的忧伤苦恼之后,傍晚又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的曲折而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让读者分享到了一些喜悦和无限美感。

下边的“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几句,用“重重帘幕”来遮灯是因风大,用“密”字加强“遮灯”的效果,把室内的光景写得真实生动。下文紧接着说“风不定”,是表示风更大了,“不定”也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人初静”,有三层意思。一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更显得春夜风势的迅猛;二是联系到题注里的“不赴府会”,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指府会也该散了。三是结合末句,显示了词人惜花,也包括惜春、忆昔,甚至怀人的一片深情。到这里,时间自晨到午,自午到晚,自晚到深更,层层铺叙,淋漓尽致。

最后一句“明日落红应满径”包含的心情是复杂的:首先是“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春天毕竟过去了;其次,自叹迟暮的愁绪也更为浓烈;还好没去参加府会,否则就会错过“云破月来花弄影”的美景了。此句以奇制胜,清新隽永,极有境界,很值得品味,可和“云破月来花弄影”相媲美。

  这首词是张先的名作,也是宋词中的名篇。整篇描写词人在嘉禾做小官时的平庸生活。词人以病眠为由不赴府会,自己在家饮酒听歌:午醉虽醒,却伤春归,愁怀难解;傍晚顾镜自怜,回忆往昔,感伤流年一去不返。词义虽不出伤春惜时的范围,但语言婉转而精彩,尤其是“云破云来花弄影”一句,广为流传,深深被人称道。

别注:根据词前小序,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任嘉禾(今浙江省嘉兴市)判官。按照沈祖棻《宋词赏析》的说法,张先在嘉禾作判官,约在宋仁宗庆历元年(1041),时年五十二。但词中所写情事,与小序内容很不相干。这个小序可能是时人偶记词乃何地何时所作,被误认为词题,传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