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期,军阀混战,马革裹尸的将军不知凡几,但有一人非常特殊,他病逝于日本,魂归故里之后却被尊以国葬之礼,他就是护国将军蔡锷。

1913年10月,身处云南手握重兵的蔡锷被袁世凯召进北京,蔡锷一直身体不太好,所以袁世凯的理由就是云南的医疗条件不好,所以放蔡锷三个月的病假,来北京休养。

蔡锷到北京后,被袁世凯任命为经界局督办,但是他始终对军事领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他和阎锡山、蒋方震等11人组建了一个军事研究会,为国防建设献计献策。不过袁世凯似乎并不领情,因为他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登基事宜。召手握兵权的蔡锷进京也是为了扼杀不稳定因素。

蔡锷是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蔡锷34岁病逝于日本)(1)

得知袁世凯称帝的计划,蔡锷气愤难当,决定回到云南以武力为手段“为四万万人争人格”,但是他身处袁世凯的眼皮子底下,只能韬光养晦,设法金蝉脱壳。

蔡锷装作胸无大志,流连烟花场所,把自己在八大胡同“鬼混”的事迹以及和名妓小凤仙的风流韵事弄得满城皆知。并且他在明面上支持袁世凯的计划,和老师梁启超闹翻。但在私下里,蔡锷多次秘密赶赴天津和梁启超见面,商量讨伐袁世凯的计划,并且制定了回到云南发动武装起义的构想。

袁世凯是个多疑之人,没有轻易让蔡锷过关,还派手下伪装成盗贼跑到蔡锷家中翻箱倒柜地寻找一些“蛛丝马迹”,结果一无所获。反倒是让蔡锷抓到了把柄,在杀了几个替罪羊之后,袁世凯总算搪塞了过去,不过从此也对蔡锷放心了几分。

蔡锷是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蔡锷34岁病逝于日本)(2)

后来在小凤仙等人的帮助下,蔡锷从北京秘密潜回云南,发动了护国战争。蔡锷的护国军是反对袁世凯帝制的主力军。此时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是很好,但是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国的政体,蔡锷抱病参战,指挥着护国军和占据绝对优势的袁世凯军队作战,顶住了敌人的进攻,逼迫对方停战议和,展现出了抗争到底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气概。

此时的蔡锷才30多岁,正是大展宏图的好年纪,可是却没有逃过病魔之手。在护国战争后期,由于前线作战条件艰苦,蔡锷的喉症拖了很久都没有得到医治,到了最后几乎说不出话了,只能用笔来批示军务。

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黎元洪接任大总统之职,此时蔡锷本来已经苦尽甘来,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大权在握。可是此时的蔡锷病情已经急剧恶化,患上了喉癌。他只能在草草地安排了四川事务之后,赶赴日本治疗。

蔡锷是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蔡锷34岁病逝于日本)(3)

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锷将军在日本福冈病逝,年仅34岁。

蔡锷将军在遗嘱中写道:“希望政府能给护国军阵亡将士予以抚恤,我本人短命,为国出力有限,丧事就不用太讲究了。”

大家都知道民国时期四川是乱战之地,各种小军阀相互之间征讨不休,其他各派系对这块地盘也是垂涎三尺,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若是蔡锷这位四川督军不死,以他的能力和威望,四川各军很可能是铁板一块,国内局势也就是另一番情况了。等到川军出来抗日的时候,这支铁军只会更强。

1917年4月12日,蔡锷将军的尸骨被运回故乡湖南,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其举行国葬之礼,以表彰其在反清起义和反袁起义中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也是民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行国葬。

蔡锷是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蔡锷34岁病逝于日本)(4)

(全文完)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