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义》的最后,姜子牙群封众神,其中有两位被封为镇守西释山门,他们就是哼哈二将,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哼哈二将战斗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哼哈二将战斗力(是寺庙门神还是金刚力士)

哼哈二将战斗力

《封神演义》的最后,姜子牙群封众神,其中有两位被封为镇守西释山门,他们就是哼哈二将。

哼哈二将是《封神演义》中的两员神将,一个名叫郑伦,一个名叫陈奇。二者都长得非常威武凶猛,而且都有独特的本领,郑伦能用鼻子哼白气克制敌人,而陈奇则能用嘴巴哈出黄气直接将对方的兵将给擒倒。下面我们来看哼哈二将初次相遇时的场景:

郑伦上了金睛兽,提降魔杵,领本部三千乌鸦兵,出营来见陈奇,也是金睛兽,提荡魔杵,也有一队人马,俱穿黄号衣,也拿着挠钩套索。郑伦心下疑惑,乃至阵前大呼曰:“来者何人?”陈奇曰:“吾乃督粮上将军陈奇是也。你是何人?”郑伦笑曰:“吾乃三运粮总督官郑伦是也。”郑伦问曰:“闻你有异术,今日特来会你。”郑伦催开金睛兽,摇手中降魔杵,劈头就打;陈奇手中荡魔杵,迎面交加,一场大战。怎见得?二将阵前寻斗赌,两下交锋谁敢阻;这一个似摇头狮子下山岗,那一个不亚摆尾狻猊寻猛虎。这一个忠心定要正乾坤,那一个赤胆要把江山辅,天生一对恶星辰,今朝相遇争旗鼓。

话说二将大战虎穴龙潭,这一个恶狈狠,图睁二目;那一个咯吱吱,咬碎恨牙。只见土行孙同哪吒出辕门来看二将交兵,连黄飞虎同众将,也在门旗下,都来看厮杀。郑伦正战之间,自忖此人,当真有此法术,打人不过先下手为妙,把杵在空一摆;郑伦部下乌鸦兵,行如长蛇阵一般而来。陈奇看郑伦摆杵,士卒把挠钩套索,似有拿人之状;陈奇摇杵,他那飞虎兵也有套索挠钩,飞奔前来。正是:能人自有能人伏,今日哼哈相会时。

后来哼哈二将被看做佛教守护寺庙的两位门神,例如有人就说:“哼哈二将原本是佛教的护法神,是庙宇门神。后来民间也有将其作为居家门神的。据说有神通大力,能驱逐一切外道鬼神。”(樊钦:《哼哈二将》,载于《中国民族报》2005年1月28日)其实,把哼哈二将看做所谓的佛教护法神,就是由郑伦和陈奇形象附会而成的。

去过中国寺庙的人,都会发现,大门口通常是三门并立,中间有一个大门,两旁各有一个小门。这是什么意思呢?《释氏要览》说:“凡寺院有开三门者,只有一门,亦呼为三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三解脱门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空、涅槃也。三解脱门,谓空门、无相门、无作门。今寺院是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居之,故由三门入也。”由此可见,三个门都不完全一样,各有各的特殊含义。《禅林象器笺》认为:“山门者,山对城市之言。城市俗,山林真。凡兰若,反俗居本,宜在山,所谓远离处也。故纵在城市者,亦用山号,夫归向真道者,当由此而入,故言山门也。”由于寺院的山门,形状往往都是殿堂式,因而也有很多人把山门称为山门殿或三门殿。

到了明代的时候,一般的寺庙,都会在在山门中设有金刚殿,有两个到了明代的时候,一般的寺庙,都会在在山门中设有金刚殿,有两个金刚力士像,塑在殿内。后来,金刚力士像不另设殿,而是被移到了山门内,从此之后,这也就成为了一种规矩,就是山门殿内必须得塑两尊密迹金刚力士像。这两位力士拿着金刚杵,分别站在山门两侧。《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卷八说:“……后二子各言所志。法意太子曰:‘吾自要誓,诸人成得佛时,当作金刚力士,常亲近佛。在外威仪,省诸如来一切秘要,常委托依。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士,信乐受喜,不怀疑结。’法念太子曰:‘诸正士听,吾心自誓言。诸仁成佛道,身当劝助使转法轮。适见相劝,辄转法轮。’”又说:“其法意太子则今金刚力士名密迹者是也。其法念太子者,今识其梵天是也。”《释门正统》云:“据经惟一人,今状于伽蓝之门而为二像者,夫应变无方,多亦无咎。又《五分律》云:‘佛四面有五百金刚,今状其二,无可疑也。’”意思就是说,现在山门殿内所树立的这两尊像啊,不仅仅是两尊,而是代表了五百金刚。与古代的遗物对比一下,我们就可以知道“二王”是晚世才被设置定型的。古代麦积山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等,都只有一尊而不是两尊金刚力士雕像。只是到了隋代,宝山大住圣窟入口两侧,才刻有那罗衍神王与迦毗罗神王两像。现在好多寺门左右的金刚力士像,形态都是这样的,面貌比较雄伟、手里拿着金刚杵,似乎很是凶神恶煞的样子。这两个塑像的不同之处在于:左边的像是很生气,嘴张的比较大,拿着个金刚杵仿佛要打东西;右边的呢?紧闭着嘴,平拿着金刚杵,但不是要打人。由于左边的塑像是张着嘴,右边的则是像闭着嘴,因而大家一直在猜测这两个是什么意思。有的人说:左边的像,像是要开口发“阿”的声音,右边的像,则闭口,仿佛是要发“吽”的声音,而“阿”与“吽”又是什么意思呢?《大日经疏》中说,“阿是吐声权,一心舒遍,弥论法界;畔是吸声条末,蜷缩坐刹,摄藏一念。”“恒沙万德,莫不包括此二音两字。”

太复杂了,相信没有几位能知道“阿”、“吽”这两个字的含义,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慢慢地就把这两个字,读成“哼”、“哈”。在《封神演义》中,作者更是加进一步,索性将错就错,编写出了“哼哈二将”的传奇故事,至今还在民间广泛流传。

到了近代,有些佛寺的山门殿在门口塑了两个像,就是“哼哈二将”,有的老百姓还把“哼哈二将” 看做门神。

其实,我们从上面的文献中可以知道,根本就是没有“哼哈二将”这一名称的,他们的诞生完全是人们附会虚构的结果,而不是真有这么两个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