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建立者,他当皇帝35年,然后在自己55岁的时候退位,做起了太上皇,这一做就是26年。

金国四个太子都是谁(他从小被金国吓大)(1)

据说,当时赵构55岁,身体非常好,那么,赵构为什么要退位,他又为什么要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养子,这位养子究竟和赵构有着怎样的特殊关系?

一、先祖托梦

高宗56岁(虚岁)的时候,有一天晚上睡觉时,梦境中出现了一个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他披头散发,浑身是血,向赵构诉说着自己的不幸。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赵匡胤的皇位被自己党的弟弟赵光义窃取,赵构其实是赵光义的嫡传子孙,而赵匡胤那一支脉到了南宋的时候已经和赵构关系很远了。

赵匡胤在赵构的梦境之中,狠狠控诉了赵广义的不仁不义,临了留给赵构一句话:“大宋的皇位该还给我们了。”

金国四个太子都是谁(他从小被金国吓大)(2)

高宗在睡梦中惊醒,一身冷汗。虽然只是个梦,但是素来胆小的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了,想想他这么多年被金人恐吓的日子,他的心酸真的没法说。最让他羞于启齿的,是自己因为金国入侵受惊吓而成了阳痿。

建炎三年二月,金朝宗翰派兵奔袭扬州,攻陷天长,前锋距离扬州城仅有数十里。而这个时候的高宗正在扬州做着他的天朝迷梦。一天深夜,高宗正与一位宫女作乐,突然宫外有人大声喊“金兵渡江了”,高宗吓得连一副都没整好就带领少数随从乘马出城,急驰逃往瓜洲,准备渡江逃跑。

这次突如其来的惊吓,使得高宗患上了严重的阳萎,并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金国四个太子都是谁(他从小被金国吓大)(3)

高宗在做康王的时候是有一子一女的,不幸夭折,最终,知道自己的毛病之后,高宗决定收养一宗族的男子作为自己的儿子,将来把大位传给他。

但是,因为“靖康之变”,自己这一支脉的人除了自己是个漏网之鱼,早已没人了,没办法,就收养了赵匡胤一脉的一个远方侄子赵昚(shēn)(其实到了他这一辈已经相当疏远了,按中国人的传统理念来讲,已经过了五服了)。

言归正传。高宗在梦醒之后决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己做起了太上皇。

二、不托梦他也得退位

高宗退位,把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后代,其实也是为了缓和一下赵匡胤这一支和赵光义这一支的矛盾。从赵光义窃取皇位的那一天起,两家就开始了面和心不和的日子,赵昚的即位,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宗族之间的矛盾。

金国四个太子都是谁(他从小被金国吓大)(4)

看来,这没有儿子也是客观上帮了高宗的忙。

关于高宗退位,除了“先祖托梦”之外,高宗也有很多不得不退的无奈。

首先,坦白说,赵构就是被金国吓大的

他对金国的恐惧深入骨髓,所以,每当金国入侵,他的第一选择是逃跑,然后谈判,送给金国大量钱财。

但是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完颜亮南征,这一次,完颜亮来势汹汹,誓要灭掉南宋。赵构听说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逃跑,结果被一些大臣硬留了下来。

金国四个太子都是谁(他从小被金国吓大)(5)

也是天不亡南宋,宋军不仅没败,还取得一场胜利,完颜亮内讧被杀,一场危机,因为敌人内部生乱而瓦解。

但赵构在国民心目中的地位却是大打折扣,民怨沸腾,连朝中大臣也对赵构的行为颇有微词,赵构再当皇帝的根基已经不牢。

而赵构还有另一番心思。劫后余生的他,把自己必须硬撑着抗金的原因归结为自己是皇帝,掌握实权,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第一责任人,”而不当皇帝,当了太上皇,不仅享有荣华富贵,还可以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提前撤退,把烂摊子留给后继之君,当年唐玄宗李隆基就是这么干的。

所以,他决定效仿他父亲宋徽宗当年那样,退位!

金国四个太子都是谁(他从小被金国吓大)(6)

其次,提前传位赵昚可以避免被政治清算。

历朝历代,儿子做太子时间太长难免心生怨恨。更何况,赵构的这位太子还是与自己血缘关系并不亲近的养子。赵构一辈子做了很多荒唐事,杀岳飞,任用奸臣,他怕后继之君对自己展开政治清算,而一旦提前退位,赵昚肯定对自己感恩戴德,清算自己就要背负很大的政治压力和舆论压力。

赵构这一次想对了,他退位后的太上皇生活可以说非常惬意。

金国四个太子都是谁(他从小被金国吓大)(7)

三、“太上皇”的幸福生活

退位之后的“太上皇”,幸福生活乐无边。

一方面,已经不是国家“第一责任人”,但他还掌握着一定的权力,有例为证。

有一天,赵构去灵隐寺冷泉亭喝茶,有个行者(“行者”就是在寺院服杂役尚未剃发的出家的苦行僧人)模样的人对他照顾的无微不至,让赵构感觉舒服极了。他打量了一番这位行者,说道:我看你不像个出家之人。

行者立即哭起来:我原来当过郡守,被诬陷治罪,为了养家糊口才干这个的。

赵构心想我还以为多大点事呢,当即说:明天我给皇帝说说你的情况,这么聪明个人怎么能干这等贱活?

回宫后,赵构把这件事向皇帝做了说明。

金国四个太子都是谁(他从小被金国吓大)(8)

几天后,他又去冷泉亭,见那位行者还在,心里那个气不打一处来,回宫后便质问皇帝:那行者的事,我几天前就同你讲了,为何不办理?

孝宗回答说:我昨天就给宰相说了,经查,此人确实贪赃枉法,死罪可免,官复原职却是万万不能。

赵构很不耐烦:那我的老脸往哪搁?我已经答应那人向你求情。

孝宗无奈,只得照办。

另一方面,太上皇终于有时间发展一下自己的艺术特长了。

赵构政治上虽然昏庸无能,但是,在艺术上的造诣却十分高深。

他最大的爱好便是书法。原本,他的书法和他爸爸宋徽宗真的没法比,但是架不住退休之后26年天天练啊!他最精通行书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有王羲之的神韵。明代陶宗仪在自己的《书史会要》中写道:高宗善真、行、草书,天纵其能,无不造妙。其书法影响和左右了整个南宋书坛,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临摹他的书法。

除了书法,赵构对中国酿酒艺术也颇有心得。

金国四个太子都是谁(他从小被金国吓大)(9)

晚年的赵构,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自己的宫殿内,安静的躺着,任时间流逝。

躺累了,就喝几杯。

他在宫内专门配置了酿酒师,用南宋时期优质的惠山大米配上三白泉水酿酒,用泥封坛,然后印上“上品”的印记,每天都喝,甚至到了将近八十岁的时候依然喝得宁酊大醉。

有一年,赵构和宋孝宗一起品尝自制的雪浸白酒。爷俩难得坐在一起喝酒,不知不觉都醉了,赵构对自己的酿酒技术很是得意。这个时候,孝宗劝赵构少喝点,多喝不宜健康。

赵构对此不以为然:“不妨事,吃了反觉凉爽!” 

淳熙十四年十月乙亥日(1187年11月9日),赵构病死于德寿宫,享年八十一岁。

四、“鼠胆”皇帝的心酸

宋高宗赵构的一生,可以明显的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靖康之变”之前,自己在做康王的时候,他作为人质被金国扣押,虽然时间不长,但是金国之强大和彪悍让他吓破了胆;

第二个阶段,就是自己在“靖康之变”后带领大宋的遗老遗少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日子,这个阶段,他惶惶不可终日,生怕金兵南下,最终在杭州定居下来,开启了南宋的偏安历史;

金国四个太子都是谁(他从小被金国吓大)(10)

第三个阶段就是自己当皇帝的35年。这段时间,金兵不断袭扰,高宗节节退让。他任用奸臣,杀害忠臣,纸醉金迷,政治上昏聩无能,只会花钱买平安。但是客观上也让人民得以休养生息。

第四个阶段是自己的“太上皇”岁月。这期间,他完全退化为社会的蛀虫,毫无作为,终日享乐,不思进取,以81岁高龄结束了自己胆小如鼠又荒唐至极的一生。

终其一生,始终生活在金国阴影之下,生理上的阳痿也造成了他政治上的阳痿,可悲可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