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客”,是“臣”,有一套独特的“寄生”法则。

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职业:清客,即在官僚豪门中帮闲凑趣的文人。有时他们也被叫作篾片、门下清客、清客相公、食客等,他们寄生于世家大户之中,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之道。

《金瓶梅》里,应伯爵、常峙节等帮闲之辈,经常到西门庆家中走动,陪西门庆宴饮娱乐,也能从主人手里得到些银子接济日常生活。

《红楼梦》里的贾府,也养着单聘仁、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冷子兴、卜固修等诸多清客。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一众清客陪着贾政、宝玉父子二人,在大观园中题诗吟赋,相当风雅。当然,清客们从贾府得到的好处也不少。

元代文人游历之风的形成与影响(门下清客与宫廷弄臣)(1)

87版《红楼梦》中的贾政与众清客


01 清客:古代读书人的第四种选择

清客的传统,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战乱频仍,群雄四起。为了获得战争中的比较优势,就必须从社会各阶层招揽更多的优秀人才。于是,有才识的读书人到贵族家中做“门客”,以计谋良策换取华服美食、实现政治抱负,成了当时的一种流行风尚。

战国四公子中,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春申君的门下,均有食客三千,光是在数量上,就令人叹为观止。这么庞大的食客群体,自然有鱼目混杂之嫌,但也不乏睿智机敏之人,在关键时刻救国家于水火。

信陵君听从门客候赢的建议,利用魏王爱姬为父报仇的急切心情,窃取了兵符,从而成功击败秦军,使赵国免遭灭顶之灾,而魏国在七国中的地位也得以稳固。

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逐渐成形、完善,读书人的人生选择变得更加丰富。通常来说,他们主要有以下四种选择。

第一,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实现阶层跨越,也从此改善自己的人生境遇。根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1300年的科举发展史上,共产生状元778名,榜眼500余名、探花350余名,张居正、范仲淹、王安石、张謇等人才都是借由科举选拔出来的精英。

第二,科举屡屡不中的,也可以受聘做老师,给学生们传道授业解惑,闲暇时间也能继续读书,为下一次科考做准备。古代老师的收入通常不高,《儒林外史》中范进的老师周进,考到60多岁都没能中秀才,被薛家集的村民聘为塾师,每年馆金12两,每天2分银子在和尚家里搭伙吃饭。

第三,到官府中做幕僚、师爷。晚清名臣左宗棠科考之路异常坎坷,先是在安化陶家做了8家塾师,之后给湖广总督张亮基、骆秉章做幕僚,“内清四境,外援五省”,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四,做门下清客,依附于豪门富户,为稻粱谋。这种做法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利益互换,读书人用自己的文采为主人家增光,而主人也会适当给予他们财富和资源的补贴。

随着时代发展,清客之风,并不局限于男性主导的官场和公众场合。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鸳鸯说道:“天天咱们说外头老爷们吃酒吃饭都有一个篾片相公,拿他取笑。咱们今儿也得了一个女篾片了。”她所说的“女篾片”,就是指刘姥姥。席间吃饭时,刘姥姥洋相百出,哄得老太太、夫人、小姐们笑得前仰后合,不亦乐乎。而刘姥姥因为这次“演出”,也获得了不菲的报酬。

元代文人游历之风的形成与影响(门下清客与宫廷弄臣)(2)

87版《红楼梦》中刘姥姥与贾母等

在清晚期,慈禧太后身边也有一些类似于“女清客”的人物。有“缪姑太”之称的清代女画家缪嘉蕙以绘花鸟画、写小楷字见长,在慈禧身边侍奉多年。据说慈禧赏赐给大臣们的字画,多由缪嘉蕙代笔。

02 一个清客的自我修养:才华与人际交往

清代学者梁章钜有一首《清客十字令》,其中写清朝的清客:一笔好字,二等才情,三斤酒量,四季衣服,五子围棋,六出昆曲,七字歪诗,八张马吊,九品头衔,十分和气。

由此可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清客绝非易事,他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养,才能在名门大户有立足之地。

文学上的造诣自然是必要的,诗棋书画的功夫也少不了。贾府的清客们要陪贾政对弈吟诗、饮酒作乐,也要时刻保持文学上的机敏。

宝玉给蘅芜苑题对联“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也香”时,贾政吐槽儿子套用古文,清客们就立马道:“李太白'凤凰台'之作,全套'黄鹤楼',只要套得妙。”不仅融洽了气氛,还巧妙地把宝玉拔到了李太白的高度。即使是拍马溜须,也要引到文学上,如果不是熟读诗书,恐怕很难做到这一点。

元代文人游历之风的形成与影响(门下清客与宫廷弄臣)(3)

87版《红楼梦》中贾政与宝玉、众清客

有了一技之长,就可以有发挥的余地。詹光擅长画亭台楼阁,程日兴所画的美人更是堪称一绝。在惜春绘制大观园图景时,宝玉自告奋勇去找二人咨询画技,也间接让詹光和程日兴和贾府的中心人物--宝玉,有了更深层次的联系。

才学只是成为清客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人际交往的能力。清客与主人之间,是一种依附与被依附的关系,就像刘姥姥到贾府是为了打秋风,所以要时刻看主人的眼色行事,周到、圆滑地处事。

贾府的清客们知道贾政与宝玉之间别扭的父子关系,于是常常扮演“中间人”和“润滑剂”的角色。当宝玉做了不错的诗歌时,作为传统的父亲形象,贾政自然不好夸儿子,还要板着脸训诫一番,这是请客们就上来对宝玉大加褒扬。不仅顾全了宝玉的面子,也替贾政说了自己想说但不愿说出口的话。

为了维持与主人家的良好关系,有时也需要准备特别的礼物。程日兴给薛蟠送来“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莲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些稀罕玩意儿虽不昂贵,但颇为新奇有趣,薛蟠也借花献佛,送给了薛姨妈、贾母、王夫人等人,而程日兴在薛蟠心目中的地位也大大提升。

元代文人游历之风的形成与影响(门下清客与宫廷弄臣)(4)

87版《红楼梦》薛蟠

对于清客一族来说,面子和尊严是置于次位的。他们可以扮演丑角,在酒席宴饮中逗闹取笑,把自己的姿态放到最低,主人因此可以获得比较而来的幸福感。

在曹雪芹的笔下,清客就是一个近乎跳梁小丑的角色,给他们取的名字也都暗含讽刺之意。单聘仁音同“善骗人”,卜固修音同“不顾羞”,詹光意为“沾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欺瞒、不顾脸面、蹭主人家的名气,是一些清客的生存之道。

在明代话本小说《喻世明言》中,称帮闲之人“闲汉”将其与游方僧道、乞丐和牙婆并列为四种“不可招惹之人”,因为一旦和他们沾上了关系,就很难再回绝了。这也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对于清客们的普遍态度。

03 西方历史上特殊的“清客”:侏儒与弄臣

在西方的历史上,也有一些类似于“清客”的角色,他们被称为“弄臣”,通常由侏儒、小丑,或其他异能人士担任。他们游走于宫廷和城堡之中,为主人逗乐取笑。

虽然在一些特别情况下,弄臣们被允许毫无顾忌地提出建议。但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的生存境遇可以用“如履薄冰”来形容。

弄臣中有一类特别的人群:侏儒。他们与生俱来的身体残疾,被当时的贵族们视为新奇的玩物,带到宫廷和城堡之中,成为“供人消遣者”

西班牙宫廷画家委拉斯凯兹的名画《宫娥》,画面正中央的玛格丽特公主是妥妥的C位,但观者的眼神却很容易被旁边的侏儒巴贝拉吸引过去。她成人化的脸庞和娇小的手脚形成鲜明对比。巴贝拉来自德意志,作为公主的随从,她可以穿上华丽的衣服,生活起居也都很优厚,但却彻底丧失了自由和权力,就像被豢养在宫廷之中的宠物。

元代文人游历之风的形成与影响(门下清客与宫廷弄臣)(5)

委拉斯凯兹《宫娥》,右二为巴贝拉

身体残疾人士、黑人、小丑等也可能成为弄臣。

威尔第的著名歌剧《弄臣》中,主人公里戈莱托容貌丑陋,还是一个驼背之人,但他得到了在宫廷中做弄臣的机会。

著名的奥利地皇后茜茜公主,曾经被赠送过一个黑人小孩。她将其送给小女儿瓦莱丽作为同伴,还送他到乡间学校读书。但数年之后,这个小孩性情暴躁,还有试图侵犯女侍的行为,就被茜茜公主给打发走了。

华托的画作《小丑吉尔》,则以小丑为主角,吉尔身穿华丽的丝绸服装,但明显偏短的裤子让他显得有点局促,他的神情中也流露出一种神秘的忧郁和沉重感。在他身后,有四个神态、衣着各异的喜剧形象。在舞台上的丑角给人们带来欢声笑语,而他们的内心深处也常常充满苦闷和痛苦。

元代文人游历之风的形成与影响(门下清客与宫廷弄臣)(6)

华托《小丑吉尔》


中国古代官宦之家的清客,打着“清”的旗号,实则是想要走一条升官发财的“曲线救国”之路。从目的来说,早已与“清”相去甚远,所以常常被主流社会所唾弃。

欧洲宫廷里的弄臣,虽名为“臣”,但更重要的身份是侍从,是贵族和君主的“玩物”。他们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权势和财富,若一朝失宠,也将面临一无所有,甚至连生命都无法保全的境况。

清客、弄臣,虽然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度,但他们的人生内核却十分相似:他们就如同攀援依附的槲寄生,多了一分向上的可能,但却从此意味着可能要放弃很多东西,譬如尊严,又如自由。

参考资料:

1、《红楼梦》,曹雪芹

2、《胆小别看画》,中野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