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热爱读书的流浪汉“沈巍”先生,突然在网上爆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其谈吐不俗,颇有儒学底蕴,所以很多人称他为“流浪的大师”。笔者也仔细看过他的好几段讲话视频,觉得此人气场平和,讲话很有条理,而且在人生感悟和经史方面的确很有见地,颇为通透。甚至可以更形象地来说,此人已经在经史领域,攀上了一定的高度,达到了可与古代圣贤心灵相通对话的境界。一般来说,只有在这个领域浸润多年,并且真正研读过至少一本经史典籍之人,才能达到这个境界。

沈巍流浪大师现在多少岁(从流浪大师沈巍谈到孔乙己)(1)

他说的令笔者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读书人一辈子有个理想,最好像诸葛亮一样出将入相。如果做不到,就学杜甫忧国忧民。”细品此话,觉得从古到今的“读书人”,的确莫不如是。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质疑道:“读书人真有这么高尚吗?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砖家”、“叫兽”,都是斯文败类,这些知识分子难道不算“读书人”吗?”

其实,在笔者看来,知识分子真的未必算是“读书人”。现在的“书”非常多,但真正有价值的书却并不多,有些作者自己都迷茫糊涂,哪有资格著”书“来教化世人呢?因此,如果想要说清楚“何为真正读书人?”的问题,就需要先说清“何为书?”、“读书为何?”这两个问题。下面,笔者就谈几点自己关于“读书人”的看法。

沈巍流浪大师现在多少岁(从流浪大师沈巍谈到孔乙己)(2)

1何为书?圣贤“述道”或”释道”之作,能够帮助人们明心见性,有所领悟,走出人生困惑。这样的著作,才是无可争议的“书”。至于其他的各类专业书、畅销书、杂志书等等,倘若读这些书也算“读书人”的话,那么现在满大街都是“读书人”了。

2读书为何?读书是为了继承和发扬圣贤之学,使世人领会圣贤之道,使社会太平祥和。当然,人心复杂,私欲很难根除,所以其中也有很多人贪恋名利。关键要看是否能分清主次,应以圣贤之道为主,至于个人名利,有更好,没有也不强求。

3何为读书人?从传统意义上来说,符合以上两点之人,才能算得上是“读书人”。和尚读佛经,道士读道经,医生读医书,商人读账本,闲人读小说,这都算不得“读书人”。所以,“读书人”应该是指那些研读过“圣贤之道”,并且想要仿效圣贤“立功、立德、立言”,决心积极入世,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沈巍流浪大师现在多少岁(从流浪大师沈巍谈到孔乙己)(3)

以这个标准来看,现在很多专科、本科、研究生学历的知识分子,都算不上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因为这些人只接受专业教育,但鲜有人研习过“圣贤之道”,所以重“术”而不重“道”。他们虽然学历很高,专业很棒,但往往缺乏传统读书人那种“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品德和情怀,甚至其中会出现一些道德低劣的“砖家”、“叫兽”。

沈巍流浪大师现在多少岁(从流浪大师沈巍谈到孔乙己)(4)

虽然作为“读书人”是一件看起来高大上的事情。但实际上,读书人既有其幸运的一面,也有不幸的一面。

一方面,“读书人”是幸运的。圣贤之所以成为“圣贤”,是因为“圣贤之道”自有其高明奥妙之处。不读“书”之人,一辈子区区数十年光阴而已,能有多大的见识和领悟?而读“书”之人,却有机会学习古之圣贤们的见识和领悟,从而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眺望千古,吸纳上千年的智慧结晶,从而明心见性,走出困惑,成为真正心性强大之人!这真可谓是读书人相较于普通人的大幸!

沈巍流浪大师现在多少岁(从流浪大师沈巍谈到孔乙己)(5)

再看沈巍,无论是流浪捡破烂,还是后来爆红网络,他都显得淡定从容,宠辱不惊。为何他能做到这一点?其实就是因为他学习“圣贤之道”,已经明心见性,知道自己是谁,自己适合干什么,不迷茫、不强求,从而能够保持着一颗强大坚韧的内心。

明代大儒王阳明说:“心外无物”。沈巍显然已经领悟到了这一点,无论外界出现了什么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他都可以尽量保持“静亦定,动亦定”的中正平和境界。这就是“读书人”的境界!从司马迁到左光斗,从梁漱溟到沈巍,莫不如是。名利都是身外之物,关键是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追求,毕生努力,是否符合心之所愿!

沈巍流浪大师现在多少岁(从流浪大师沈巍谈到孔乙己)(6)

另一方面,“读书人”是不幸的。“手无缚鸡之力”、“肩不能扛、水不能挑”,都是用来讽刺读书人是多么无能的。的确,在现实社会中的许多方面,读书人的确很无能,“范进”不如杀猪屠户,“孔乙己”不如地主家的佃农,“沈巍”连原来的工作单位都融入不了。可以说,“读书人”如果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是非常不幸的!

沈巍流浪大师现在多少岁(从流浪大师沈巍谈到孔乙己)(7)

然而,事实上只有很小一部分“读书人”,最终能够获得机会。而很多运气欠佳或资质不足的人,却很难获得机会。比如大名鼎鼎的“左宗棠”,从小就是个人才,而且年少时便被当时已是名动天下的林则徐另眼相待,但他后来考场运气不佳,会试屡次不第。直到四十多岁时,赶上太平军造反,他才有机会被破例选拔任用,获得一展才华的机会!

但可惜的是,还有很多真正的“读书人”,一辈子也没能获得机会,家境殷实的还好,但那些清贫之人,可能就会落得像范进、孔乙己之流落魄时的下场,被身边的“非读书人”嘲笑和鄙视。请尊重身边的真正“读书人”,不要以财富和地位评价别人,而应该以“道德良知”来评价别人。唯有如此,这个社会才会更好!若对本文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提示:若您喜欢本文,敬请关注作者、评论转发,分享给更多心灵相通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