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是西方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在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心中,过圣诞节就像中国人过春节那么重要如今的中国人,似乎开启了一种把任何节日都过成“逛吃逛吃”的奇妙天赋对于圣诞节这个传入中国不太久的洋节,似乎也是如此而最近这几年,国内似乎还兴起了将过圣诞,等同于“背叛传统文化”的思潮,似乎过个洋节,就成了“假洋鬼子”林林总总的思潮背后,人们似乎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几个问题:圣诞节到底是个什么节?它在西方是怎么来的?西方人是怎么过圣诞的?我想,不管你选择过不过圣诞,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对这样一个西方国民级的节日,必要的了解还是应该有的,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圣诞节的来历和习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圣诞节的来历和习俗(西方人如何过圣诞)

圣诞节的来历和习俗

圣诞节是西方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在世界各地的基督徒心中,过圣诞节就像中国人过春节那么重要。如今的中国人,似乎开启了一种把任何节日都过成“逛吃逛吃”的奇妙天赋。对于圣诞节这个传入中国不太久的洋节,似乎也是如此。而最近这几年,国内似乎还兴起了将过圣诞,等同于“背叛传统文化”的思潮,似乎过个洋节,就成了“假洋鬼子”。林林总总的思潮背后,人们似乎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几个问题:圣诞节到底是个什么节?它在西方是怎么来的?西方人是怎么过圣诞的?我想,不管你选择过不过圣诞,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说,对这样一个西方国民级的节日,必要的了解还是应该有的。

英国人的圣诞节

一、圣诞节的传统与起源

提起圣诞节,人们往往认为那便是西方人的“春节”。同春节的时间相近、同我们提倡的“合家团圆”相近、同国人在节日间的“喜庆”气氛相近,于是圣诞节才能够被我们越来越多的接受,直至完全融入到“中国化”的节日庆典之中。那么,被我们大加炒作的圣诞节,究竟还有没有西方人过圣诞的“原始味道”?

法国巴黎圣诞夜

圣诞节的英文是Christmas,它是英文Christ’s Mass的缩略语。在拉丁语中,Christ的原型词词意为“出生”,或“日旦之节”。在希伯来语中,Christ是Messiah的翻译,汉语又称其为“弥赛亚”。直接意义为“受过涂油仪式之人”,通常翻译成“受膏者”。该词的后半段“Mas”源自拉丁语“派遣”之意。两者结合在一起意为“基督降临人间”,汉语翻译成“圣者诞生”即“圣诞”。

《圣经·新约》四福音中都记载了耶稣降生的历史。在《圣经·旧约》以赛亚书7:14中记载了刻画耶稣降生的预言:“必有童女怀孕生子,人要称他的名为以马内利。”以马内利的意思是“主与你同在”。公元前的犹太人领袖以赛亚曾预言,上帝会为犹太民族赐下一位拯救他们的领袖,这位领袖就是日后的“拿撒勒人耶稣”。

耶稣在马槽中“降临”人间

根据《圣经》记载,人类在亚当夏娃之后,已因吃了“智慧树上之果”而获得了罪性。于是,上帝便“道成肉身”来拯救世人。从此,“三位一体、具有神性”的耶稣就成为了人类的唯一救主。为了纪念因拯救人类而必须用“肉身赴死”的救世主耶稣,基督的信徒们从古代便开始尝试在教会中建立起对“耶稣诞生日”的怀缅。

耶稣离开人世之后,他的门徒们开始从小亚细亚分散到世界各处传扬救世的福音。在那时起,各地门徒就建立起了对耶稣降生日的探讨和追忆。历史学家们根据资料考证,追溯至公元243年的埃及,就已经出现了在12月25日当天纪念耶稣降生的习俗。这比罗马皇帝所下的敕令要早了30年。

使徒保罗从小亚细亚向西传教

然而,人类学家弗雷泽在其著作《金枝》中发表了他对圣诞节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耶稣诞生日其实是在1月6日,并非是人们关注已久的12月25日。而后续也有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从渊源上来说,基督教对圣诞节的含义和日期的教义,是受到古埃及太阳神崇拜以及波斯人密特拉神信仰的影响。

波斯人屠牛的密特拉神

宗教教义的构建,总不可能完全是创教者自己拍脑门想出来的。其构建的过程中、传教的过程中,借鉴当时流行的其它思潮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那些太过久远的渊源在后来的传播中都逐渐变得模糊,毫无疑问的是,在经历了中世纪数百年的有关信仰和基督教义的探讨后,门徒们反而更加坚定了“圣诞节乃是为耶稣基督而专门设立的纪念日”的观念。

二、古人的圣诞节庆

公元1世纪时,基督徒在罗马帝国境内还在屡屡遭到迫害。但从那时起,就有着零星记录门徒们“纪念耶稣诞生”的记载出现。只不过那时的日期还不大确定,可能同某民族或地域的习俗或对确凿日期的口传不同有关。那时,基督徒们在荒野或洞穴内,抑或在帝国监狱与囚牢中赞美着耶稣基督的诞生。

早期教会沿用了犹太教唱赞美诗的传统,用清澈的歌声和奇妙的想象来赞美神,以期获得与神的“灵通”。4世纪时,米兰主教安布罗斯规定了唱诗班的组织形式及曲调,并提议在教堂中立洪钟来震慑“撒旦”的搅扰,避免教徒们在礼拜时走神。

古犹太人在旷野中献祭赞美神

古基督徒们有时会在教堂内摆放取自野外的云杉、冷杉或雪松等树枝,以增加特殊节庆时生机盎然的气氛。因古代的教堂有许多在巨大的城市之外,其周边大多是环境清幽而又密林四部的森林。故在教堂门外培植树木的习俗就此延续了下来。

而人们之间相互赠送礼物的历史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在古代罗马,人与人之间会在庆贺功绩、庆祝丰收的时候赠予好友以一定数量的礼物。因为罗马人认为带给别人好心情的同时,自己也会充满了快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圣经》中也记载了东方三博士和牧羊人为庆祝“主日”而带来的礼物。是故,在圣诞节互相交换礼品的习俗也就约定俗成了。

前来面见耶稣的“东方三博士”

8世纪时,在庆祝圣诞节的环节中又增添了一个“摇摇篮”的游戏,该游戏旨在纪念于马槽中诞生的耶稣。该游戏的环节是将一位“木刻的“孩子放在教堂的祭坛上,人们围绕着祭坛翩翩起舞,老年人则跟着缓缓慢唱,人们将这个放在摇篮中的“小孩子”来回传递。

到了近代,“圣诞剧”随着城市的兴起而风靡了欧洲。现代舞台剧的艺术形式,恰好符合了人们重现“耶稣降生”画面的需要。人们越来越多地开始用方言去表演形式各异的剧作,关注点仍在“东方三博士朝拜耶稣”、“屠杀婴儿的故事”等上面。与此同时,一些幽默逗乐的喜剧元素也被大胆者加入到剧作当中。

圣诞老人的前身:米拉城主教“圣尼古拉”的模仿者

文史君说:

而我们今天更加熟悉的圣诞老人,他的原型据说是公元3世纪末米拉城的主教圣尼古拉。尼古拉在成为主教之前曾经是一位渔夫,他在长期参与出海贸易的过程中积攒了大量来自东方和西方的各种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在他老年任教职之后,曾习惯于在圣诞夜当天把一些好玩的礼物预备给前来拜访他的人们。今日圣诞老人所具有的长长绒绒的白胡子、红色的衣服和帽子据说也是按照他的形象制作的。但“圣诞老人”在欧洲的出现的时间应不晚于启蒙运动时期,因为在荷兰和德国的民间资料中就已经出现了他的身影。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在沉浸于圣诞节欢乐气氛中的同时,再增加些许对“圣诞背景”的了解,是不是会使自己变得更为“明白”了呢?最后,瓷儿祝大家圣诞节快乐!

参考文献:

毕文波:《圣诞节庆文化之嬗变》,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汪振仁:《圣诞节的起源及意义》,《民族大家庭》,2004年11月刊

(作者:浩然文史·瓷国垃圾堆)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