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尚未诞生之时,地球上就已经有很多生物在繁衍生息,可能提到史前生物,大家对恐龙最熟悉。在恐龙灭绝之后,新生代的各种生物的体积明显缩小,但它们的凶猛程度,完全不输恐龙。就比如鲨鱼的祖先巨齿鲨,老虎的祖先剑尺虎等。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种生活在泥盆纪的鲜为人知的海洋猛兽——邓氏鱼。

世界上最小的鱼排行(地球上第一个万物之王)(1)

邓氏鱼,是一种生活在泥盆纪,以肉为食的鱼类,其体重在八吨左右,身长八到十米不等,也可以说是当时海洋中的顶级猎食者。邓氏鱼的外貌,给人以异常凶猛的感觉。强壮的类似于鲨鱼的纺锤形的身躯更接近现代鱼类的体形。头部与颈部覆盖着厚重且坚硬的外骨骼。虽然是肉食性鱼类,但无牙,代替牙的是位于吻部的头甲赘生,如铡刀一般,非常锐利。能切断、咬裂、粉碎任何东西。这使得它拥有惊人的咬合力,一般可以瞬间释放五吨的压力,凭借着这样强大的咬合力,它可以轻易地将一只鲨鱼或是一艘小型轮船截成两半。

世界上最小的鱼排行(地球上第一个万物之王)(2)

也有研究证明,邓氏鱼可以在五十分之一秒的时间内迅速地张开自己的嘴,然后快速将猎物吞入口中,几乎很少有鱼类能够逃脱这种强有力而且快速的咬合。对于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来说,既拥有强壮的力量,又拥有快而准的速度,是非常困难的。

世界上最小的鱼排行(地球上第一个万物之王)(3)

邓氏鱼生活在较浅的海域,拥有异常旺盛的食欲,使它成为当时最强的食肉动物。同时因为这惊人的咬合力以及咬合速度,使得邓氏鱼的食谱非常丰富,上至同样凶猛的鲨鱼,下至拥有着坚硬外壳的菊石,都抵不过它的一咬之力,它们的主要食物为鲨鱼、硬骨鱼、三叶虫、菊石、鹦鹉螺、盾皮鱼等。当没有食物时还会食用自己的同类,凶残异常。但拥有如此旺盛食欲的邓氏鱼,却一直经受着消化不良的困扰,在发现的化石周围,经常能发现一些被回吐的、半消化的鱼的残骸。同时,也能发现一些邓氏鱼从胃部反刍出来的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比如其他盾皮鱼类的头甲和软体动物的碳酸钙质的外壳等。

世界上最小的鱼排行(地球上第一个万物之王)(4)

然而,关于邓氏鱼的灭亡,科学界也是观点各异,有的说是邓氏鱼巨大的身躯和体型极大地影响了它们的运动速度和灵敏度,这使得它在进化过程中渐渐输给了小小的鲨鱼和其他肉食鱼类,最终使得它离开了生物繁衍进化的舞台。还有另一种说法是,邓氏鱼在经历了一场名为泥盆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后,才彻底灭亡的。这一巨灾导致海洋中的氧气水平急剧下降,在这种低氧环境下,对于大多数物种来说都仿佛晴天霹雳,更别说邓氏鱼这个巨大的怪物了,所以邓氏鱼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