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超10小时小心引发心血管疾病(感觉秋乏)(1)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杨璞记者刘峻)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夏秋交替之际,相对舒适的气温让很多人更加容易赖床。特别是难得的假期,很多人选择每天多睡一会儿,好好休整一下。但是,这可能增加你的健康风险!之前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ESC2020)公布了两个研究摘要,都和睡觉时间长短与心血管病的风险有关。根据这两则研究,可以得出最佳睡眠时间。专家提醒,合理的作息有助于心血管健康。

长时间睡眠超过8小时,心血管事件风险大

第一则研究显示,长时间睡眠时间大于8小时与不良心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合并心力衰竭高发生率相关。

无独有偶,2019年,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的一项纳入116632人的队列研究表明,每天睡眠6-8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也最低。睡眠过多或睡眠过少均对生命健康具有不利影响。

午睡超过1小时,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34%

第二则研究显示,长时间午睡会增加30%的全因死亡风险和34%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研究发现,午睡小于60分钟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午睡时间小于30-45分钟可能会改善夜间睡眠不足的人的心脏健康。研究人员总结:“如果你想午睡,我们的研究表明最安全的方法是不超过一小时。”

久卧伤气不利健康,睡觉时间、姿势都有讲究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邢俊武主任医师介绍,中医很早之前就注意到长时间卧床的危害。比如,《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中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很多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午睡久了,反而觉得浑身不舒服。这是因为适当的躺卧或睡眠,可使人体形体、精神得到休息与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增强体质。但卧床躺卧和睡眠过久,不仅影响身体的气血运行和新陈代谢,而且还会使人身体懒散、萎靡不振,久之还会产生出现精神不振、身倦乏力,或食欲不振、胃满腹胀,或动则心悸气短等病症。

邢主任提醒,一般午睡时间以30分钟-40分钟为宜,夜里睡眠时间以6-8小时为宜。吃饭后食物尚未消化,这个时候马上躺下会增加胃肠负担,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特别不利。最好是饭后先做一些有助消化的活动,比如散步,过半个小时左右再睡。对于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疾病的患者来说,保持血液流通顺畅是很重要的。睡觉的时候尽量不要趴着,这样会影响心脏和血液流通,一般右侧卧的入睡姿势比较好。不管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还是健康人群,刚睡醒时不应马上做复杂和紧张的工作,这样会增加心血管的压力。可以先喝点温开水,清醒一下,再投入工作。如出现心慌、胸闷、胸痛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现代快报全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