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月4日讯(记者刘嘉 通讯员鄂燕华)1月4日,江汉区长港路小学举办“非遗文化节”,各班学生展示自己学到的“非遗”技艺,分享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欢乐中迎来新的一年。

少儿作品展现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新年第一天上学)(1)

少儿作品展现非遗传承的青春力量(新年第一天上学)(2)

“非遗文化节”上,小学生展示非遗技艺。(通讯员鄂燕华 摄)

在长港路小学,每个班都以一项非遗艺术为主题开展特色课程,非遗传承人就是孩子们的老师。武汉剪纸非遗传承人沈松柏是三(1)班的剪纸老师,“非遗文化节”上,三(1)班李文昊同学自豪地举起剪纸作品“金玉满堂”说:“这幅剪纸作品中的鱼代表‘玉’,外围四朵荷花寓意和和美美。”三(2)班的非遗特色课程是泥塑,由武汉泥塑非遗传承人胡作林的弟子黄永娣教授。段羽昕同学和小伙伴捏出了可爱的“十二生肖”造型,在传统的面塑形象中创新加入了卡通元素。五(3)班学生展示了手工制作的“纸壳龙头”,同学们戴上龙头给大家送上新年祝福。纸壳龙头,用瓦楞纸做出龙头造型,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涂色。祝寅文同学特别喜欢这项劳动课程,他说:“学做纸壳龙头,让我了解到身边的很多物品我们可以再创造,小小的‘纸’可以折叠,可以绘制,还可以有无穷无尽的变化。”

长港路小学校长陈刚表示,这学期以来,布贴画、微型风筝、丝编、京剧脸谱、湖北小曲等越来越多非遗项目成为特色课程进入长港路小学课后服务时间,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也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丰富多彩的非遗艺术展示出了中华文化的深厚与多样,给孩子们带来美的熏陶是其他事物难以替代的。”

【编辑:舒筱】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