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创/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包力 通讯员 陈颖洁
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附属实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中科附高”)最强“陪跑天团”又来了!第四期“学伴计划”上新,参与本期的三位“大牛”学伴,将给科崽们带来非常有趣的分享!
何为“学伴计划”?中科附高校长宋如郊介绍,作为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之后中国科学院体系中定位研究型大学的“新星”,中科院深理工将以丰厚高端的科学资源,为中科附高学子的高端科学资源科普化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中科附高学生将与深圳理工大学及中科先进院在读硕士博士结对,实施“学伴计划”。“学伴计划”将呈现“全程,全员,全人”的特点,硕博学伴将全程陪伴学生的成长,导人生(生涯规划),导心灵(心理教育),导精神(核心竞争力),导学业(专业)等。根据专业兴趣双向选择,高中学生有机会参与硕士博士的研究项目,开展科研协助性工作。
第四期“学伴计划”,有宋展的“从向往太空到穿梭在‘影像宇宙’”、马寅仲的“遇到合适的伯乐谁都是千里马”、张锲石的“当目标足够坚定,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宋展个人简介
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8年出生于中国山东省,2008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计算机辅助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3月加入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现任机器视觉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科创客学院技术总监。研究领域为3D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承担及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重要科研课题20余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包括IEEE T-PAMI, T-IE,T-IP等SCI论文60余篇,申请及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完成华为、海思等企业课题20余项,完成发明专利成果转移转化10余项,相关成果曾获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报道。担任多个国际重要期刊审稿人及省市科技项目评审专家,荣获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先进个人(科技类)一等奖,201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2013年入选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2016年入选南山区领航人才计划,2017年获评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
课程介绍
少年时代的宋展老师向往浩瀚无垠的宇宙,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如今的宋展老师成为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的研究员,同时也是机器视觉研究中心的中心主任,中心不仅拥有领先于世界的4D成像技术,更是参与、指导了国内优秀动画片的制作。在本次课程中,宋展老师将为同学们分享自己从中国矿业大学到香港中文大学,如何在一次次选择中坚定自己的目标,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研究,并通过互动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及心态调整的方法等。
马寅仲个人简介
博士,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16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脑血管功能与疾病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面上项目、产业合作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十余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
课程介绍
首先,这不是一节传统的课程,马寅仲博士更希望自己是同学们中的一员,而非讲台上的老师,因此在本次课程中,他会走到同学们中间和大家交流。这位在中科院深圳先进院里以会说相声、爱做饭闻名的老师,在工作中有多个原创科研成果,发表过多篇高质量论文。可谁能想到,这样一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曾在班级垫底……从不被看好到成为优秀的科研工作者,究竟是怎样的成长历程造就了今日的他,不妨来他的课程,和他一起聊聊天吧!
张锲石个人简介
日本早稻田大学工学博士,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学特聘研究员、日本学术振兴会青年研究员等职。研究方向为智能驾驶与机器人、动作识别与分析等。先后主持及参与科研项目20余项,申请专利60余件,发表论文100余篇。先后获得包含深圳市科学技术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深圳市南山区科学传播贡献奖等奖励20余次。开发科普课程《智能驾驶及计算机视觉技术》《人类是怎样识别物体的》《改变我们生活的人工智能》等。多次参与“科学 ”联盟校交流活动,并参与海天出版社科普读物、“博士课堂”科普读物等项目。
课程介绍
这个男人戴着眼镜,凝视着智能驾驶、机器人的奥秘,能写论文、书籍,又有50余件专利在手的他却曾经差点与自己钟爱的专业擦肩而过。但秉着对计算机专业的热爱和对教师职业的向往,年少的他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拿下“挑战杯”的全国大奖,还跨专业考上日本早稻田大学硕博。在本次课程中,张锲石老师将与同学们近距离互动,分享自己从中学起的学习经历,及从日本读博归来后,在智能驾驶、机器人方面的研究生活。
审读:喻方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