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如烟海的诗歌中,有一部分诗歌是以它的理趣而流传千古。譬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熹的“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等。它们都是因富含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成为千古名作。

黄庭坚的最出名的十首诗(7岁黄庭坚写下一首诗)(1)

小编今天便通过黄庭坚的一首《牧童诗》,来和大家一起探寻诗歌中的理趣。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也是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其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黄庭坚自幼便聪颖过人,读书数遍就能背诵,《牧童诗》便是黄庭坚7岁时所写。

黄庭坚的最出名的十首诗(7岁黄庭坚写下一首诗)(2)

据《桐江诗话》记载,黄庭坚父亲黄庶常邀请诗友在家饮酒吟诗。有一次,其中一位说:“久闻令郎少年聪慧,何不让他也来吟一首”。于是,7岁的黄庭坚便以牧童为题,写下了这首令人拍案叫绝的《牧童诗》。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黄庭坚的这首《牧童诗》: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黄庭坚的最出名的十首诗(7岁黄庭坚写下一首诗)(3)

首先,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前两句,“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它的意思是说,远远地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缓缓地在前村走过,轻风隔着田垄送来了牧童吹奏的阵阵笛声。“骑牛”与“吹笛”,生动地描摹出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它也反映了幼年黄庭坚内心纯朴、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

黄庭坚的最出名的十首诗(7岁黄庭坚写下一首诗)(4)

然后,我们再来看这首诗的后两句,“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它的意思是说,长安城里多少追逐名利的人,用尽心机也不如牧童这样清闲自在。由此可见,这两句诗是即事论理。即黄庭坚在赞美牧童的同时,也贬斥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黑暗现实。后来《红楼梦》中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便和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黄庭坚的最出名的十首诗(7岁黄庭坚写下一首诗)(5)

诗中黄庭坚描绘出来的牧童、短笛、老牛、田垄,是我们所熟悉的田园风光。它所具有的清新悠闲、朴实无华,也很好理解。它就是身为儿童,所具有的纯朴率真,无忧无虑。这点也是7岁黄庭坚所具备的。但他能够从牧童的恬然,联系到现实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就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绝了。

黄庭坚的最出名的十首诗(7岁黄庭坚写下一首诗)(6)

综观黄庭坚的这首诗,他主要赞颂了牧童清闲自在,不追求名利的生活情怀,以及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批判,认为人就应该和牧童一样悠闲淡泊,不应受到名利所驱。但是黄庭坚写这首诗时,我们都知道他才7岁,牧童会长大,他也会成长。所以能够始终保持牧童的悠闲淡泊,同时不受名利所驱,才是这首诗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