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蚂哥。《辋川集》是王维和裴迪在游览辋川别业时,按照辋川二十景各自赋诗一首,最后集合形成的一本山水诗集,虽不过千字,但在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期我们先把裴迪的二十首放一放,主要来看王维这二十首。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1)

仇英版《辋川十景图》

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文化中王维的《辋川集》受到了很多文人墨客的青睐,这其中尤其吸引了很多景观设计师,想来也是辋川集在抒情的同时有很多园林空间的描写,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意境审美。我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整理和理解了辋川集的内容,这期就跟随小蚂哥的视角来了解一下吧~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2)

总体来说,王维的诗更偏向于意境的营造,而裴迪的诗更加写实,这二十首诗大部分都不只是描摹山水,而是将情感,山水,神话典故融合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梦幻朦胧、亦真亦幻的辋川胜景。个人感觉这些诗在审美上的造诣是极高的,大家如果想提高自身的审美,不妨多读读这些诗。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

第一首诗名为《孟城坳》,这是王维辋川别业旁边的一座古城遗址,每次王维回家看到遗址就知道快到家了。其中坳[ào]意思是山间的平地。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3)

配图为凤林古城遗址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4)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5)

从图中看孟城坳就在辋口庄的旁边,诗的大意是:我的新家今安在孟城口,只留下古木和衰败的柳。继我而来者又是哪一个,为昔日主人悲叹何须有?

诗文在古今交错之间,叹息人生的短暂,我们今天很多人期望通过买房来获得“永久的安定感”,但你想过自己只是这片土地的过客吗?所以既然王维能写出来,说明他曾经认真思考过生命和死亡,难得之处就在于看透生死后仍能热爱生活。

这首诗不难理解,重点解释下“孟城”。据考证孟城就是南朝时期刘裕建立的柳城,东晋至南北朝是我国的战乱和分裂时期,公元420年刘裕灭东晋建立刘宋,和北边的北魏对峙形成了160年的南北朝。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6)

而南朝就是我们高中历史课中讲到的宋齐梁陈,刘裕就是宋的开国君主。而诗中的孟城就是在刘宋疆域边缘建立的兵城。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7)

在今蓝田县城峣柳新村笔者看到一碑上有刻文道:蓝田县城古称:“峣柳城”。峣者,县城南之峣山也。其势俊秀,似掩城之屏嶂;柳者沿坝堤之垂柳也……也说明这里易守难攻,多种垂柳。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8)

辋谷(图片来自美篇网友)

到了唐朝中叶仅存城墙废墟,就是我们在《辋川图》中看到的围墙,城内外布满荒柳和杂树,所以当王维站在废墟之上,300多年的历史犹如过眼云烟,用诗文来凭吊前人就不难理解了。

孟城坳旁的山坡名为华子冈。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9)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10)

华子岗是孟城坳旁边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峦,山上多松树,这里也是王维每次回家的必经之地,穿过幽深的华子岗,看到孟城坳离家就不远了。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11)

诗的大意是飞鸟一只只的飞过,山峦层层被秋色晕染,登上走下华子岗,内心无比惆怅。前两句描述山景,后两句写王维自己的体验。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12)

由于山中多松,所以道路逼仄狭窄,抬头透过树梢可以看到飞鸟,从侧面说明这片地方树林密集,适合鸟类作窝。到了秋天落叶松树叶变黄,将山峦染成了秋天特有的颜色。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13)

后两句上下华子岗,惆怅情何极。在传统意向中,秋天充满了萧瑟质感,必然会引起心情的惆怅。但在这里却还有另一层含义,王维虽然建造了辋川别业,但平时还要在长安“上班”,每次归来或者离去都会时隔几个月,心中自然恋恋不舍。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14)

王维写了很多关于回家和离家的诗,比如《归辋川作》、《别辋川别业》,总之是不想上班,每次离开辋川心中都充满惆怅~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15)

那么辋川中都有啥让王维放不下的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16)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大意是:用银杏木做房梁,用香茅草做屋顶屋檐,山野中的雾气化作了人间的雨水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17)

文杏馆是辋口庄北面的第一个景点,从图上看像一个农家小院,内外均有杏树。其实这里模仿了孔子讲学的“杏坛”,是一个简易的书院格局。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18)

而文杏除了暗指书卷和孔子之外,文杏在古代也指的是银杏,所以诗的前两句讲的是文杏馆的建筑就地取材,用银杏木做房梁,用香茅草做屋顶屋檐,所以图中的文杏馆显然经过了美化。实际应该大致是这个样子的茅草建筑。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19)

后两句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写得自然洒脱,大意是指文杏馆的位置是在极高的上山,并不是凡人的居所,这里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读书本来就是一件曲高和寡的事情,多少读书人以清高自居。从侧面也说明了文杏馆并不是在平地上,而是位于辋谷的山坡顶上。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20)

从文学角度看,栋里云和人间雨是一对互文修辞关系。直译为山顶中的雾气化作了人间的雨水。想象力直接拉满,也许只有像王维这样伟大的山水诗人才能将想象和空间极度融合。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21)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22)

我们从山上往下走,前面是一片竹林,名为斤竹岭。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23)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

南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派的鼻祖,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王维是谢灵运的精神继承者,斤竹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竹子粗重高大,二是引自谢灵运的诗《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可见王维是多么喜欢谢灵运的诗句。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24)

这首诗的前两句我特别喜欢,“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虽然只有十个字,但从很多角度描写了空间的格局。第一句“檀栾”在古代是指美好的样子,多代指竹子,“映”为衬托,“空曲”是指空间的曲折。所以诗的第一句话是从一个深入竹林的人的视角描述空间。大意为:竹林衬托出空寂曲折的山路。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25)

第二句“青翠”显然指的还是竹林,“漾涟漪”是形容大片竹子形成了竹海,在风中荡漾犹如水面泛起的层层涟漪。这明显是从文杏馆或者一个更高的角度观察的,是一个鸟瞰的视角。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26)

你看两句话就把一个下山途中的竹林,从多角度多方位精准的描述了出来,后两句“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进一步夸张和联想,大意是:这条脱离尘俗之路究竟通向哪里,就连当地打柴的人都不能知晓。可想这条斤竹岭深邃幽暗,又是一个如华子岗般的纯粹的体验空间。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27)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28)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29)

走出竹林,我们来到王维狩猎的地方——鹿柴。这里的柴,汉字读作chái,一般泛指木柴,小木散材,姓氏等。另通“寨”,读作zhài,意为防守的栅栏篱障。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30)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31)

园林在最初的园囿时期,很重要的一项功能就是狩猎,供帝王享乐,狩猎在后来的园林从皇家到私人的演变中慢慢被抛弃,这也很好理解,私园毕竟面积有限,但辋川别业最不缺的就是空间,所以鹿柴可以说保留了一些园林最初的“野性”。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32)

画像石上关于上林苑狩猎的图像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33)

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有狩猎的传统

我们回看这首诗,王维作为一个山水田园诗人,特别擅长声东击西,他并没有直接描述鹿柴中的栅栏,生物,狩猎的活动。可以说连一个鹿字都没提。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34)

全诗突出了一个字“静”。以静衬动,可以说非常高级。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35)

大意是:寂静的山中看不到一个人,但能偶尔听到传来的人语声,夕阳斜斜地投进深林,又透过枝叶间的缝隙,照映到青苔上。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36)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37)

狩猎是一个极度需要安静,考验耐心的活动,诗中后两句通过诗人的视角,呈现了眼前的一系列景物,从远景的深林,中景的树枝,到近景石头上的青苔,那么诗人这时是在搜索猎物,还是因为天色变暗之后视距收拢呢,我们可以想象一下,真的很有意思。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38)

我们往北继续走,眼前是一道瀑布,瀑布的两侧山坡种植了木兰和山茱萸。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39)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40)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由于继续出现了夕阳,我们可以假定王维是在同一时段,来到了木兰柴,夕阳的余辉夺走了木兰的光彩,所以诗名虽是木兰柴,但诗中确实只字未提,而是描述了一幅动态的场景。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41)

敛,拼音是liǎn。意思是收起;彩翠,读音为cǎi cuì ,意思是鲜艳翠绿之色。夕岚,读音是xī lán,意思为暮霭,傍晚山林中的雾气。

大意为:秋日的余辉在山谷中逐渐收敛,飞鸟相互追逐着,没入微微泛红的雾霭之中。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42)

我们知道余辉随着太阳的下落,收缩得非常快,整个过程也就30~40分钟,可想落日在山谷中速度更快,想用二十个字描绘这种动态的过程难度可想而知,所以王维用飞鸟伴侣追逐落日的速度来体现这种动感,也表达了世间的事物都是刹那生灭、无常无我、虚幻不实的深深禅意。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43)

当落日失去了余辉,山谷暗了下去,夕阳的红光褪去后,眼前景物的颜色也变得鲜艳了。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44)

“彩翠时分明”就体现了夕阳退去后,天还有微弱亮光的时候,王维眼前鲜艳的木兰花,用天相和季相来渲染烘托景物,产生在特定环境下的审美是王维的拿手绝活。前文的《鹿柴》和这首《木兰柴》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辋川二十景中有一半都是以植物在主的景观,从图中我们感觉就是一片林子而已,但表达的方法确实五花八门,在木兰柴的旁边就是茱萸沜,我们来看看这首诗是如何处理的。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45)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46)

茱萸沜是瀑布的另外一边,“沜”是当地的俚语,岸边的意思。这首诗和之前不一样,很实在地描述了山茱萸,王维对于茱萸是有着独特感情的,他一生很多诗中都有茱萸的影子,如《山茱萸》、《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留下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名句。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47)

这首诗的大意是:秋天茱萸会结出红色果实映衬着绿色的叶片,色彩明亮就像再次盛开的花朵。如果想要在这山中留住好友,不如献上一杯茱萸酒。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48)

饮茱萸酒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49)

佩茱萸

饮茱萸酒 汉族民间节日饮食风俗。流行于长江流域和准河流域等地区。夏历九月,气候初寒,制茱萸于酒,饮之可御寒、健身,俗传可“辟邪”。宋时已相当盛行。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今世人(于重阳节),以菊花、茱萸,浮于酒饮之,盖茱萸名“辟邪翁’,菊花为延寿客'。”

从茱萸沜再向北走就来到一片槐树林,林中有小路和临时休息的茅屋名为宫槐陌。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50)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

前两句“仄径”是狭窄的小路,“荫”意为遮蔽,“幽阴”是幽深阴暗的地方,诗的前两句还是通过描写景物,构建空间。

大意为:窄小的道路被高大的槐树所荫蔽,阴暗之地长满了青苔。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51)

后两句的“应门”指的是在这里看门的人,王维经常在辋谷中和僧人来往,参禅悟道,想必宫槐陌就是王维和僧人经常见面的地方。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52)

大意为:应门的为迎客而打扫,怕有山中高僧回来拜访。

宫槐,即槐树。根据《周礼》,周代宫廷种植了三颗槐树,象征着周代的三公之位。故后世皇宫中多栽植槐树,被称为宫槐。三公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尊显的,直接辅佐天子的三个官职的合称。每个朝代的名称都不一样,比如周朝是太师、太傅、太保;秦朝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东汉成三公是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只不过秦朝之后大多都是虚职了。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53)

所以在大量的诗文中你都能看到“宫槐”的身影。

南朝梁元帝《漏刻铭》:“宫槐晚合,月桂宵暉。”

宋黄庭坚《次韵王荆公题西太一宫壁》之二:“晚风池莲香度,晓日宫槐影西。”

清孔尚任《桃花扇·会狱》:“宫槐古树閲沧田,掛寒烟,倚頽垣。”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54)

整首诗大意是:窄小的道路被高大的槐树所荫蔽,阴暗之地长满了青苔。应门的为迎客而打扫,怕有山中高僧回来拜访。描绘了一幅林中小屋,门童打扫的场景。

宫槐陌向北翻过一座高山就来到了辋川中水面最开阔的地方,水面的西侧有一组观赏湖景的临水建筑名为——临湖亭。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55)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56)

临湖亭听名字就是王维与好友把酒言欢的地方,整体建筑犹如在水中航行的船舫,还有二层空间便于远眺。

“轻舸”指轻便的小船,“芙蓉”在诗中一般代指荷花。

大意为:乘坐轻便的小船去迎接贵客,小船在湖上悠悠地前行,临窗对饮,湖亭周围盛开的荷花尽收眼帘。

其实我们从辋川的实际空间来看,绘画中的临湖亭显然也是进过美化的,在山谷中建造这么复杂的构筑,成本可想而知,更符合实际的是下图 沈贞《竹炉山房图》描绘的场景。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57)

沈贞《竹炉山房图》局部

这首诗很好理解,基本上描述了王维待客的过程,颇有些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道理,以王维为代表的田园诗人并不只是一味地逃离尘世去山中苦修,而是在自然环境中洗刷了世间的流俗,以一种纯粹的,极简的方式来享受人生。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58)

在欹湖的南岸有一座民宅名为——南垞[chá]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59)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60)

轻舟南垞去,北垞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

“垞”也是当地的俚语,原意是小土山,从字的结构上我们很好理解,就是南边土坡上的宅院。诗的大意是:诗人踏上一叶轻舟,缓缓驶向南垞,而北垞却因为水面辽阔,很难接近。隔着河水遥望岸边的人家,因为太远,而不能识别它们是哪个村落。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61)

在这首诗中王维为了突出了水面的辽阔,用了一种夸张的手法,站在南边的宅院眺望北面,居然因为遥远而不能识别,这也从侧面突出了欹湖的辽阔。

王维辋川集(解析王维辋川集二十首)(62)

后十首我们下期更新,持续未完……这期先到这里,我是小蚂哥,我们下期见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