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出所所长打恶除霸(他是温州扫黑斗士)(1)

人物名片:

杨国强,1981年出生,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有组织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第十五届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

派出所所长打恶除霸(他是温州扫黑斗士)(2)

杨国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温都记者 王诚/摄

温都记者 杨晓宴

“月亮,青山,操场,还有脚下的路,一起奔跑吧!”8月22日晚上7时,杨国强的微信朋友圈难得地出现了一条与工作无关的信息。忙碌是杨国强的常态,夜跑是他难得的休闲和放松时间。

杨国强,温州市公安局鹿城区分局有组织犯罪侦查大队大队长,第十五届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从警十八年:

他的“高光”时刻,是和兄弟们一起办案。连续两个月驻扎办案地点,共同经历那从毫无头绪到思绪万千的痛苦、纠结和犹豫,找到突破点的兴奋,及以专业技巧与团队协作将歹徒绳之以法后的喜悦。

他的“温柔”时刻,是和家人,特别是和孩子在一起。出于工作原因和安全考量,他从不“晒娃”,但只要看到照片里孩子可爱的模样,焦虑就被抚平。

作为“扫黑”一线斗士,他说,警察是光明和黑暗之间的那堵墙,只是他这堵墙,还有一点“强迫症”。

半年紧盯只为破一件大案

一身合体警服,挺拔的身姿,笑意中透出一股威严。这是杨国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眼下,杨国强正在收尾一件大案。今年1月27日清晨,大队收网了一起“套路贷”大案,首批抓获55名犯罪嫌疑人,由此拉开案件侦破的大幕。这起团伙犯罪假借“民间借贷”之名,以收取违约金的方式实施敲诈勒索,严重危害温州的营商环境。这是继上海之后,浙江省内首起破获的“套路贷”大案。

是不是构成犯罪?犯的什么罪?这是每起案件的原始之问。对于这起耗时长达半年多的“套路贷”大案,杨国强带领团队所投入的时间,还可以追溯至2017年3月。

由于犯罪手段的不断翻新,公检法部门对案件的认识也会不同。比如就“套路贷”罪与非罪、适用罪名,原先各方有不同的理解。彼时,虽是一个只有18人的团队,杨国强仍派了3人两次脱产赴上海学习取经。

而从1月27日起的近半年时间里,包括杨国强在内的案件主办成员鲜有晚上10点前下班回家。80多名犯罪嫌疑人、上百名受害人,光笔录和审讯就需要花费极大的精力。

24小时待命,专案大案全情投入,这是杨国强的工作日常。从永嘉县公安局瓯北中心派出所到西溪派出所、永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再到鹿城公安分局多个大队,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接触“扫黑”,杨国强就没有停下来过。

鹿城七都吴某某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鹿城区站前“4·22”特大犯罪集团案、鹿城仰义金某某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鹿城区出租车行霸涉黑组织案等一大批重特大涉黑案侦办中,均有杨国强的身影。目前,杨国强带领的团队是鹿城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主力军,承担了该区“扫黑”近三分之二的工作量,取得的成效受到上级充分肯定。

每一场审讯都是一场博弈

长达十多年的“扫黑”经历,审讯是杨国强的强项。尽管前期的证据搜集、研判和分析很重要,但对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关乎案件的最终走向。

“每一场审讯都是一场博弈。”杨国强说。

2013年11月2日发生的一起恶性杀人案件,至今让杨国强记忆犹新。彼时,被刑拘的犯罪嫌疑人自信自己没有在现场留下证据而拒绝认罪。杨国强通过研究走访、和对调查结果以及人物犯罪心理的分析,凭借技术突破关键问题的对峙,令犯罪嫌疑人产生自我怀疑,最终突破他的心理防线。

“很多时候,审讯工作考验着民警的社会经验、心理判断和专业知识。”杨国强说,这不是一场一对一博弈,而是考验一个团队的整体协作能力。

“审讯前,我们会制定方案,审讯时各有分工。”杨国强说,长时间的共同战斗使得队员间极为默契。有时,一个眼神,就能领会彼此的意图,能够接上未尽之言,“那种感觉真好”。

阻隔黑暗之墙支撑有力

常年和黑恶势力打交道,杨国强说,自己像是光明和黑暗之间的一堵墙,守护光明,驱逐黑暗。支撑这堵墙的,是正气、勇气、锐气,是一种笃信,一种信仰。

2012年,为打掉一个黑社会性质组织,杨国强离家两个月驻扎在办案点,除了办案大门不出。人家是“削发明志”,杨国强则是“蓄发明志”,两个月后满头乱发。

从一开始的盲人摸象,不断进行案情推演和线索分析,直到找到突破点,抓捕、审讯,最终将犯罪嫌疑人送进看守所。

不可否认,于个体而言,支撑力也源自幸福感和获得感。“这是一种价值追求。”破案时的杨国强是兴奋的,掩不住眼里透出的光彩。

杨国强说,有一次凌晨4点将嫌疑人送押后难掩兴奋,大半夜和同队兄弟在市区马鞍池公园附近找了一家路边小摊“撸串”庆祝。“吃到早上5点的时候,一个同志在群里看到我们在庆祝,直接起床也过来一起了。”回忆起此刻,杨国强语速也快了起来,激动溢于言表。

“扫黑”之余,杨国强也很关心青少年犯罪问题。“眼里揉不进沙子”之外,是一份关切,一份细致的“较真”。

杨国强时常追问,对于走了歪路的青少年,什么样的“惩教”是有益的?如何判断青少年的善与恶?法律之外,还有哪些引导和纠正方法?支撑这堵对抗黑暗之墙的背后,还有爱之深。

“诗和远方”只关乎家人

高强度的工作与生活,如何平衡?

杨国强坦言,眼下生活反而成为工作的一部分。“人家的‘诗和远方’可能是旅游,于我而言,却是周末回家为家人做顿饭,或者和孩子一起玩耍。”谈起孩子,杨国强脸上更多了一份笑意。

曾有朋友问他,微信朋友圈为什么不能多点生活气息。“以前曾在朋友圈发过孩子第一天上学的照片,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删掉了。”杨国强说,孩子的照片就只能自己看看,只要看到照片,心里再着急,也能平静下来。

每天早出晚归,甚至住在警队,杨国强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他的眼里、心里全是孩子。“有的人,人在孩子身边,但是心思可以放在工作上,但我不行,我就是加班写个材料,还是要到单位来。”

抛开工作,杨国强自嘲是个“假文青”:小时曾练过小提琴,工作后曾钟情游泳,爱好不少。所谓“假”,是囿于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爱好只能作罢。就连夜跑,也只能根据工作强度断断续续进行。

不过,杨国强亦是一名有“强迫症”的“文青”。

在他看来,如果要学一样东西,就要好好准备投入时间去练习;哪怕是去旅行远足,也要做好攻略和准备。百分之百全情投入,不打无准备之战,从警如此,文青亦然。杨国强笑言:“想学的东西不少,但估计要等到退休以后了”。

新青年寄语

我眼中的温州新青年,既要继承发扬老一辈温州人吃苦耐劳、敢闯敢拼、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质,也要有家国情怀、有理想、有信仰、有担当、有社会责任感。要用自己所学不断地去开拓创新、不断地去努力奋进,要以舍我其谁的勇气、持之以恒的精神去努力完成新时代赋予新青年的历史使命。

派出所所长打恶除霸(他是温州扫黑斗士)(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