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沧浪

宽窄巷子,清朝康熙年间千年少城在满汉融合下的物质遗产,此前由兴仁胡同、太平胡同、如意胡同组成,后更名为“巷子”。形制为青砖黛瓦的四合院落,是北方胡同文化与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丁志的黑白道(奇葩丁志宽窄巷子的最大黑粉)(1)

清晨,可以见到“不惹尘埃”的街道(图片来源于网络)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宽窄巷子的青石板路,白日里被踩得锃光瓦亮,夜晚时却也有些英雄气短。

据说宽窄巷子大体是康熙年间遗留下来的,道路则是翻新重修。“我记得小时候这一片还是土路”,说话的人手臂纹着刺青年龄不到三十岁,是少城里的“老居民”。

宽窄巷子重建后的光辉岁月里,地道的本土人开始与它渐行渐远,而络绎不绝的游人却让这里变成了成都文旅的第一名片。

日常走进宽窄巷子里,会自带2/4拍的进行曲BGM,有种匀速向前的身不由己,感受不到太多正儿八经的成都式悠闲。尤其节假日,日均3.5万 的客人长驱直入,却又排山倒海地涌出了巷口。

有人开玩笑说,宽窄巷子很好地展示了“流量经济”没有善用的难堪。走到这里的人大部分都把这里当成旅游目的地,但宽窄巷子又“巧妙”地把他们变成了“过路人”。整条街上能让人逗留1小时以上的场所,用五个指头能数得过来。

旧时茅店,路转溪头,直到走进那么一所两所“价格公道”的茶社、咖啡馆,翘着二郎腿、晃着神,才能享受那么一星半点的古城乡愁。

素衣莫起风尘叹

商业之拷

巷子里能听到的最忠诚也最沉重的脚步声,是来自丁志的,他11年如一日地踏在石板路上。因为来得早走得晚,他能看到黄灯下拉长的影子,也能听见寂静时脚步的清音,足够他在这条商业街上郑重思考他的商业模式。

说他是黑粉,一是因为他足够黑,肤色堪比“黑化”的杨过;二是他的生意是手磨云南小粒咖啡,被英国伦敦评为一等品的黑色粉状物;三是他仗义执言,真话总是不太中听,从而导致“招黑体质”。

露天、接地、独辟幽径,比起宽窄里很多令人望而生畏的“高门大户”,壹丁咖啡馆就像是从土地里自然生长出来,天然去雕饰。尤其是庭院前的老丁卡通形象,黝黑精壮地憨笑着,显得很乡土。

同时,它还冷不丁地紧挨着星巴克。这俩商家是宽窄巷子为数不多“价格亲民”的消费场所。但因为两家紧挨着,也偶尔会撞进来拿着星巴克咖啡的客人。早些年老丁气盛,也把这样的顾客轰出去过。现在还会不会这样干?还真可能会。

丁志的黑白道(奇葩丁志宽窄巷子的最大黑粉)(2)

这条街上的两家“巨头”,鸡犬之声相闻

同样是咖啡店,紧挨着星巴克,老丁是怎么活过来的,常人不能想象,如果老丁再一脸傲娇地告诉你,他每一家咖啡店都开在星巴克旁边,你是不是会喟叹这个男人有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不可谓不是一部大男主商业励志片。

用老丁自己的话说,就是要做“民族咖啡”。他的咖啡豆是来自云南的小粒咖啡,品牌是四川原生品牌,口味也与星巴克不相上下。

老丁也不是偏要跟星巴克过不去,只是有种民族文化振兴的使命感。在壹丁的布局里,除了成都宽窄、西村、天府广场和重庆解放碑已经营业的四家店,大理店和京都店也在筹备之中,而京都店的标语是“一家来自汉字故乡的咖啡店”。这个男人的志气袒露无遗。

壹丁的标识是“一丁”,这个品牌一开始非常形而上地去诠释自己,包括“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内涵丰富。但有意无意地,这个标识却如此贴近汉字的偏旁部首,它可以比“%”要抽象,也可以比很多咖啡品牌更形象。

11年前,在天府广场幕天席地睡了三个月,他发愿有一天要在天府广场有一席之地,这话到了2019年得以实现,壹丁在天府广场领地中心有了一家店。

它的红,似乎真的指日可待。

八千里路云和月

砥砺前行

老丁与“红”擦肩而过七八次。

早在2008年,CCTV就注意到了这位黑不溜秋的志愿者:震时他在一线,震后又自掏腰包请灾区的乡亲到宽窄巷子过年。重点是,这笔钱是借的。

丁志的黑白道(奇葩丁志宽窄巷子的最大黑粉)(3)

2008年元宵节,北川人民作客宽窄巷子

之后2013年的雅安芦山地震、2014年的云南鲁甸地震、2017年的九寨沟地震,老丁都在奔赴一线。问他为什么?他自我评估“我是高手”,训练有素,不会添乱。专业如他,会在价值不菲的生活物资之外带70套藿香正气水、256套消毒喷雾器这样的卫生用品。

老丁愚公似的身体力行感动过媒体和各界,他是第一个将宽窄巷子带上央视的人;他也在2016年的4月25日,宽窄巷子最荣耀的时刻,与领导人有过近距离的接触,当时他代表成都,由衷地介绍说“宽窄巷子是一个很有韵味的地方,它代表成都的一个坐标,是成都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溢于言表地自豪。

在宽窄巷子主打手磨咖啡,听起来很“精致”,但一直采用云南高黎贡山的小粒种,还要与国外的咖啡品牌平分秋色,这是一条无比本真却粗粝的路。

但当带着领导“要让中国的咖啡走出国门”和“壹丁,一定”的嘱托,可以说是无心插柳,也可以说是“苦心人终不负”,这一刻开始,老丁不再把这项事业视为给自己交代的“内功”。 (详情可参考:央视网《总理夜访后,成都宽窄巷子的思路更宽了》)

那天,他持续捐建壹丁图书馆的善行也被聚焦,高度高规格的聚焦。那时候老丁已经建了24所图书馆,在受到关注后,更多人给他捐书,所以仅在2016年的下半年就一连又建了四所图书馆。

善行被褒奖被聚焦,没有比这更好的社会教育。但时间会让人遗忘,只有老丁还刻骨铭心地记得,并始终在行动。

三年后的今天,老丁已经建了55所壹丁图书馆。乍见这个数字,大部分人会以为老丁家里有矿,绝然想不到老丁还需要“拆东墙补西墙”来践行他的理想。

看到那些不实的报道,三年多来老丁也难免憋屈;当客人散去,他也会感到孤独。

老丁懂得在商言商,他是个通透的人,能把壹丁咖啡开在星巴克旁边而能存活,就已经证明了老丁的胆识和能力。但他又不像个典型的商人,关心他的朋友还是骂他“迂”。

二楼墙上刷着的“一个男人的咖啡馆”,仿佛他的自况——形单影只,靠着情怀和意志力前行。那高一脚低一脚的石间清音,如同他的“意难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宽窄的温度

老丁感恩宽窄,他的感恩之心继承自他淳朴的农民母亲。

老丁是安徽和县人,2008年响应抗震救灾投身到汶川前线,是典型的“川人从未负国,国人绝不负川”的现实版。

当时,在灾区掏空了自己的老丁,身无分文地回到省城,又经过一番周折落脚到了宽窄——壹丁的雏形算是在这里启程。而宽窄巷子也正是2008年作为震后旅游恢复的标志性事件向公众开放。

就是这么有缘份,老丁起于草莽,而宽窄兴于震后。

从几张桌子的摊贩,到一院落两层楼的格局,老丁作为宽窄巷子最大牌面的Waiter,在这里坚守了11年。系着深灰色围裙、戴着白色鸭舌帽、恭候在店门前的一丝不苟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

丁志的黑白道(奇葩丁志宽窄巷子的最大黑粉)(4)

壹丁其实很文艺

虽然老丁口口声声说,壹丁咖啡的地址不当街,在热闹非凡、“人头攒动”的宽窄巷子简直独辟幽径,全靠了多年口碑的老主顾和误入藕花深处的游客才得以度日,但这里却很有偏运。

壹丁的夜间经济自成方圆,除了天然的亲和力和信赖感,手磨咖啡 德国黑啤 每晚的民谣表演的组合拳,让这一隅的夜晚几乎变身成了俱乐部,台上浅吟低唱,台下中外宾朋满座。

年轻的歌者有时情不自禁,指着门口脊背笔直的制服大叔说“那是壹丁的老板丁叔”,继而动容地讲述100所学校、50余所图书馆的事迹。而往往这时,老丁会局促不安。

最近为了周转,老丁解散了几个长期合作的歌手,突然沉寂下来的舞台又遭逢转冷的天气,更显寂寞。舞台背景原本是一幅从潞江坝到宽窄巷子的原创水彩画,如今改造成了LED大屏幕,也是老丁一贯的“舍”和“与”的精神。

今年10月1日当天,70周年大阅兵用LED屏幕播放出来,效果不同凡响。本来老丁的出发点只是为了共享仪式,结果却实现了万人空巷、普天同庆,让一旁的星巴克显得格格不入。这可能就是道高于术的地方,所谓道,就是人心。

丁志的黑白道(奇葩丁志宽窄巷子的最大黑粉)(5)

楼上楼下,风展红旗如画。

无论如何老丁感恩宽窄,这里承载了他的苦与乐,也让他与志同道合者结缘。他吐槽那些写宽窄的文章并没写出宽窄的底蕴,音色铿锵地表达着宽窄第一代“驻民”的集体荣誉感。所以,他也并不愿意将宽窄风光的背后曝露于世。但那间24小时书吧一年十几万的租金,足以让他退出这个打出“咖啡革命”第一枪的根据地。

云中谁寄锦“书”来

知识苦旅

老丁常常感叹这条“步行街”不作美,因为车子进不来,他的“箱子”也进不来,而那些箱子是“过命”的箱子。

丁志的黑白道(奇葩丁志宽窄巷子的最大黑粉)(6)

老丁的教育扶贫已经形成一定的KOL效应

这些箱子里有读者反哺书吧的文艺类书籍,也有等待着送往甘阿凉山区的孩子们的精神口粮。

对笔者而言,这些捐赠能管窥一个阅读者的世界,曾看过有人寄来“理想国”出品的木心作品十册,包括《诗经演》《即兴判断》《鱼丽之宴》等,这些书被陈列在壹丁24小时书吧里,供人免费取阅。

除了壹丁咖啡的常客,很少人知道老丁在“地下”搞教育扶贫已经长达11年,更鲜为人知的,是截止到前不久的9月25日,老丁已经为四川山区捐建了55所图书馆,每所图书馆都有上千册书。

之所以说“过命”,是因为翻越山区就意味着所行走道路的艰辛和危险。“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越过山丘,虽然已白了头”。李宗盛歌词里唱的,大抵就是丁志陀螺般辗转却不改初心的写照。

被戏称为“山区教育搬运工”,他也当仁不让地把这几个字当成了座右铭,十年如一日地穿过巷子、越过山丘地搬运着书箱。今年6-9月,他分两次将筹集的爱心图书和教学仪器送到了甘孜州的塔子乡、康乐乡、然充乡及凉山州的雷波县。

丁志的黑白道(奇葩丁志宽窄巷子的最大黑粉)(7)

又一间壹丁图书馆落成

千里跋涉,对践行者而言如同知识的苦旅,但却为偏远山区送去了进步或者开阔的可能性。何况,老丁送书的目的地,多数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又何尝不是搭起了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

丁志的黑白道(奇葩丁志宽窄巷子的最大黑粉)(8)

“一直年轻,一直热泪盈眶”。一路之上,原生的风貌,纯净的眼神,每亲近一次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返程才有勇气面对平凡的世界。

丁志的黑白道(奇葩丁志宽窄巷子的最大黑粉)(9)

崎岖山路上,常能感受天地之大

有宽窄知名的商户评价:老丁是宽窄巷子最善良的人。

不信,你看那亮着的“24H书吧”的灯光。走进去你会发现豁然开朗,除了门类丰富的书籍,还有空调、饮水机、垃圾桶、毛毯——由于早年流落过街头的原因,壹丁为城市漂流者也做了配备。

丁志的黑白道(奇葩丁志宽窄巷子的最大黑粉)(10)

图书送到位了,其实跟老丁关系不大,毕竟他说“建了就建了,回去该怎么着怎么着”。

遥想那一年进成都前,老丁还是一个爱咖啡的普通驴友,他的理想是要让中国自己的咖啡品牌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乡土的,才能扎下去根。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