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谟训诰“典谟训诰”中的“典”为立国的基本原则;“谟”即治国计划;“训”即大臣的态度;“诰”即国君的通告“典谟训诰”是《尚书》中的《尧典》《大禹谟》《伊训》《汤诰》的并称泛指经典之文,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商丘的历史成语有哪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商丘的历史成语有哪些(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

商丘的历史成语有哪些

典谟训诰

“典谟训诰”中的“典”为立国的基本原则;“谟”即治国计划;“训”即大臣的态度;“诰”即国君的通告。“典谟训诰”是《尚书》中的《尧典》《大禹谟》《伊训》《汤诰》的并称。泛指经典之文。

这一成语典故出自孔颖达《尚书序》。

孔颖达(574年—648年),字冲远 (一作仲达 、冲澹),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唐朝经学家,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574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朝初年,隋文帝颇重儒术,“超抉奇隽,厚赏诸儒”,自京师达于四方,大兴学校,广置生徒。“齐鲁赵魏,学者尤多,负笈追师,不远千里,讲诵之声,道路不绝”,被史书称为:“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孔颖达也在这个时候走上了正规学习的轨道。因悟性特佳而“日诵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年长一些后,尤其明悉服虔所注的《左传》,郑玄所注的《尚书》《礼记》,王弼注的《周易》,还兼善历算之学,亦长于解属文,被选为“明经”,对策高第,授任河内郡学博士。后来,隋炀帝广征天下宿儒,集中于洛阳,令国子秘书学士与天下大儒辨论,门下省纳言(侍中)杨达评第高下,以颖达为最。由于当时孔颖达年少,“先辈宿儒”对比不上他而心怀羞耻,于是暗中派遣刺客欲加害孔颖达,幸得杨玄感将孔颖达藏于府中,才使孔颖达幸免于难。之后,孔颖达补官位空缺而成为太学助教。因为隋末战乱而避乱于武牢,唐太宗平定王世充时,引孔颖达为秦府文学馆学士,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唐太宗之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南北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

孔颖达《尚书序》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诰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楚左史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即谓上世帝王遗书也。

“先君孔子,生于周末,睹史籍之烦文,惧览之者不一,遂乃定礼乐、明旧章,删《诗》为三百篇,约史记而修《春秋》,赞《易》道以黜八索,述职方以除九丘。讨论坟典,断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殳夷烦乱,剪截浮辞,举其宏纲,撮其机要,足以垂世立教,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

这两段话的大意是:伏羲、神农、黄帝三皇时代的书籍,叫作“三坟”,都是讲天人关系的重大道理的;少昊、颛项、高辛、唐尧、虞舜五帝时代的书籍,叫作“五典”,则是讲治理天下的恒常道理的。到了夏、商、周三代,虽然设施教化和三坟五典不同属一类,但是三代书籍中那些雅正文章的深奥涵义,题旨与三坟五典却同属一理。因此,历代都把它们看得很宝贵,当成最高准则。演说八卦的,叫作“八索”,主旨是求索八卦的涵义。记述九州的叫作“九丘”。丘,是聚集的意思。内容是述说九州所有的,土地所生长的,风气所适宜的,这一切都汇集在这种书里。《春秋左氏传》说:“楚国左史倚相能够阅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说的就是上古帝王遗留下来的这些书籍。

孔颖达又说:我的祖先孔子生于周代末年,看到史籍中那些烦琐的文字,担心阅读它们的不能专注于一,于是就修整并编定《礼》《乐》,使旧有的篇章次序更加显明,删减《诗经》为三百篇,依据历史记载整理《春秋》,完善《易》的原理而废弃了“八索”,阐述职方的职责而排除了“九丘”。整理三坟五典,时间断限,从尧舜往下,到周代为止。删除烦琐杂乱的文字,削去虚浮不实的言辞,揭示其大纲,提取其要点,使之足以流传后世,让后人据此制定规范,施行教化。整理出的典、谟、训、诰、誓、命各类文章共一百篇,目的是用来弘扬那些根本道理,让国君看到范例。从此,帝王的法度就明白地昭示出来,可以建立并实行了,三千学生也都学到了其中的道义。

由于《尚书序》中“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所以恢弘至道,示人主以轨范也”的话,“典谟训诰”便成了成语。其中的《伊训》《汤诰》是伊尹、商汤于商朝的都城亳(今商丘)所作,无二者不成典谟训诰。因此说这一成语源于商丘。

例句:“尧、舜、汤之道在典谟训诰之间。”(唐代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来源: 商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