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清筠 时拾史事
神圣罗马帝国,这个听起来威风凛凛的名字,在中世纪似乎是羡煞旁人的一个符号,它代表着奥托一世曾经征服四方的成就,饱含着人民大众对于宗教信仰的虔诚,也承担着永远逝去的罗马帝国的光辉。自奥托一世加冕称帝之后,德意志人真正实现了那个叫做“神圣罗马帝国”的理想。
神圣是宗教,罗马是疆域,帝国是荣誉,它们就像无法挣脱的枷锁一样牵绊着德意志人,虽然今天看来,这个霸气侧漏的符号——也就仅仅是个符号罢了。空空如也的德意志连自己的国土都说不清楚,却自告奋勇地背负起了达到神圣、复兴罗马、缔造帝国的巨大责任。不过这个责任应该怎样去履行,没有一个皇帝心里有数,在奥托一世之后的一个世纪里,每一个皇帝都为神圣罗马帝国做出了自己所理解的贡献,比如理解重点在“神圣”,就狠抓精神文明,理解重点在“罗马帝国”,就尽力向意大利扩张,最后呢,谁也不知道这个帝国实质意义在哪里。只是因为奥托一世加冕为帝,不管这个“皇帝”实权有多大,反正全欧洲只有这么一个受上帝承认的皇帝,其他国家的君主再有实力也仅仅是个“王”(此处应有隔音符号)罢了。
油画:奥托大帝的审判
换了一个又一个,磨磨唧唧有完没完!不但举起手中的武器干死一大票带头墨迹的罗马执政官,还非常霸气地告诉他们,教皇是谁以后都由爸爸说了算,谁敢不同意爸爸的意思,一刀弄死你!就这样,吓得哆哆嗦嗦的新教皇总算在奥托一世的钦点下上了位。从此,教皇的确认就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了,至于这个教皇到底应该谁来定,好像也没有什么科学的依据。事情的变化开始于一个叫做“克吕尼运动”的事件。
克吕尼运动是个什么样的运动呢?说简单一点就是教会内部自我调整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因为当时教会盛行以金钱交易为内容的“西门主义”和以男女关系淫乱为内容的“尼古拉主义”,教会内部乌烟瘴气,不得不进行清洗和净化。本来是一个好的运动,但是因为到了运动后期,开始扩大到打击一切“其他手段”获得圣职的行为,这种其他手段当然就包括皇帝的任命。克吕尼运动之前,每一位主教上台前都需要上报给皇帝,然后皇帝要亲自出席他的任职典礼,然后赐给他一枚象征灵权的指环以及一把象征俗权的权杖,这样通过授职,主教成为皇帝的附庸,皇帝意味着不仅是他的封建主,还是宗教领袖。这样的仪式叫做主教授职权,一直以来,这个权力牢牢把握在皇帝手中,成为皇帝控制教会的关键。而克吕尼运动之后,教皇开始提出“谁在世上为上帝掌权”、“谁有权选举教皇”的问题,公开挑战皇帝手中的主教授职权。
克吕尼运动的顶峰是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他公开表示教皇应当拥有为主教授职的权力,于是他上任后第一件公务就是高调为米兰大主教授职,并且理直气壮地通知当时在位的皇帝亨利四世,罗马教会由上帝创立,教皇有上帝在人间设立的普适的统治权,任何人间的民族和人民都要服从,就连皇帝教皇也可以罢免。格里高利七世无疑是推翻了整个刚稳定的制度,而要高高在上凌驾于一切的权力。
年轻的亨利四世听到教皇如此跨时代的决定怎么会就此从命!他按住手中的长剑准备用武器吓唬吓唬这个狂妄的老教皇。那是1076年的1月,亨利四世举行宗教大会,大肆批斗格里高利七世有着“尼古拉主义”的问题,背着教会偷偷养着情人,作风不当,革去教皇的职位。
老谋深算的老教皇显然做好了准备,怎么可能这么轻易输给皇帝的威胁,在皇帝的批斗之后,格里高利也举行了宗教大会,宣布革除亨利四世的教籍,没有宗教肯定的皇帝就再也不是什么皇帝了,就连德意志国王也做不成了。亨利四世刚还没有反击教皇的进攻,就被自家蠢蠢欲动、觊觎皇位的贵族们烧了屁股,德意志的主教和贵族们向皇帝表示,如果不尽快恢复教籍,他们将另立新君,也就是说,亨利四世之所以敢和教皇叫板所依靠的武力没有了,贵族们不替他打仗了——小皇帝着急了,大丈夫能屈能伸,权宜之计是先低头服软,于是上演了一幕至今名垂青史的闹剧,卡诺莎觐见。
卡诺莎之辱
那是1077年寒冷的冬季,天寒地冻,亨利四世带着几名随从艰难地踏上了负荆请罪的道路,在纷纷的大雪中,他跋涉翻过阿尔卑斯山,跪在教皇居住的卡诺莎城堡痛哭流涕,请求原谅,就这样在大雪地里哭了三天(传说是这样,小伙子身体真不错),教皇才“非常感动”地报以心疼的泪水,亲自赦免了年幼无知的皇帝。这一场闹剧,意味着教皇在这一场双皇博弈之中赢得了胜利。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就觉得亨利四世好怂啊,这就认输了!如果是电视剧的话,后面一定还有续集,年轻的心里埋下仇恨的种子,少年总会有暴走的一天——事实证明历史也是这样的,后来皇帝是怎样暴走的呢。。。
等我把这学期的课选完再写。。。
参考文献《地图上的德国史》
《德意志中古史》
《基督教与德意志民族》
上一期:带你认识一下德意志的爸爸——“祖国之父”
关注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读者群号 535858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