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

"老百姓"这个词到今天犹在使用,只是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其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已发生绝大改变。

"老八姓"一说则甚少为人所知。"老八姓"共由八姓组成,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上具有源初性的意义。更为适当的说法是,"老八姓"当为"老百姓"的母体,正是在"老八姓"的母体中,才有"老百姓"的陆续产生。

"老八姓"包含八个姓氏,分别为"姜"、"姬"、"妫"、"姒"、"嬴"、"姞"、"姚"、"妘"。从字形上也能明显看得出,"老八姓"均为清一色的女旁汉字,在她们自己的时代里,就像图腾一样,极富号召力与影响力。


三代人姓氏排名(34老八姓)(1)

太炎先生亦云:"上古受姓皆以母,而姬、姜、姞、姚从女"。在时过境迁以后,为人们有意或无意所忘记。

一、"阴阳"、"雌雄":母系社会的遗留物

属于"老八姓"的时代当然是遥远而古老的母系社会。说到"老八姓",就不能不提及母系社会。

古代典籍中,对于那个古远的母系时代多有记载。王充《论衡》:"故夫宓牺之前,人民至质朴,卧者居居,坐者于于,群居聚处,知其母不识其父。至宓牺时,人民颇文,知欲诈愚,勇欲恐怯,强欲凌弱,众欲暴寡,故宓牺作八卦以治之。""知其母不识其父"就是母系社会独特的标志性特征。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太阳神在上古时是被视为女神的,被尊奉为女性祖先。一个例证就是《山海经》对于太阳神羲和的神话性记载。《山海经》说羲和生子十二,又为帝俊之妻,当为女神无疑。"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出自《诗经》,有的论者认为"玄鸟"即说的就是太阳神,同时亦是生育殷商先祖的女神。


三代人姓氏排名(34老八姓)(2)

母系时代在古代典籍记载中消失得比较彻底,但亦不是没有一点痕迹可寻。黄汝诚在给顾炎武的《日知录》作《集释》时说:"伏羲之《易》,以坤为首,以阴为主",其原因是伏羲,又做虙羲,"是以母虎为图腾的原始氏族部落的名号,尊崇女性,故伏羲先天八卦以阴性坤为首"。

在以男尊女卑为主导的游戏规则施行上千年的古代社会,一般的词语组成是先阳后阴,诸如男女、夫妻、父母、天地,特别奇怪的是像"阴阳"、"雌雄"两词,却是阴在前阳在后。

之所以会是如此,最有可能的情况是这两词产生的时间极古,在其表述已经约定俗成时,就难以再改变了。我们现在见到的《周易》是以乾为首,而这恐怕是对"伏羲之易,以坤为首"进行"改写"的结果。《周易》的以乾为首,差不多被看作理所当然,似乎事情本来就是如此,其实不然。

就说彝族吧,其纪历以坤为首,贵左,以母虎为祖先,认为太阳为女性神,尊贵而居左。相反,认为月亮为男性神,居右。据研究,彝族的阴阳观起源极古。

礼失而求诸野,从彝族所保留的一些文化规则中,母系社会的特征便可窥探一二。


三代人姓氏排名(34老八姓)(3)

二、细说"老八姓"

从文字记载上,上古的"老八姓"是各有传人。

先说"姜",神农氏炎帝就居住在姜水之畔,就以姜为姓。其后裔分封在齊、申、紀、向诸国。《山海经》曾记载有一个叫"不姜"的水名,柳宗元在《天对》文中因有"盈盈黑水,穷于不姜"的句子。

再说"姬",因黄帝居姬水,便以姬为氏。黄帝有子二十五人,十四人得其姓,其一便为姬,后姬为周之国姓。武王克商据有天下后,大封姬姓宗亲,姬姓得国者,多达四十人。因姬本周姓,其女贵于列国之女,因而在《诗经》时代,"姬"或"姬姜",便成为妇人之美称。

"妫"亦为水名,据说此水在河中河東县。大概舜就在妫水流域生活过,就曾以妫为姓,《尚书·尧典》中有"釐降二女于妫汭",说的就是舜在妫水边迎娶尧之二女。夏氏、宗氏、司徒氏诸姓,皆由妫出。

"姒"姓在后代最有名的为褒姒,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就是为博得褒姒之一笑。关于褒姒还有一个传奇故事,故事说被遗弃的褒姒得到了一个褒国姓姒之人抚养,因名褒姒。汉代刘熙的《释名》云:"少妇谓长妇曰姒,言其先来巳所当法似也"。姒在民间已用作长嫂之称,内含有为女表率之意。


三代人姓氏排名(34老八姓)(4)

"嬴"为秦国国姓。据《史记》,秦之先为帝颛顼之苗裔,名曰女脩。到女脩的后人大费的时,为舜调训鸟兽,因有成绩,被舜赐姓为嬴。在笔者看来,嬴姓应该有更古远的来历,只是不可考。秦氏、黄氏、江氏等,皆出自嬴姓。

黄帝诸子得姓者十四,"姞"为其一。姞氏女曾为后稷元妃,有繁育周先之功。姞氏被封于燕,有燕姞曾为郑文公妾,郑穆公即为其所出。《左传》中有姬、姞两姓结亲"其子孙必蕃"之说。尹、蔡、鲁诸姓,即为姞姓所出。

《帝王世纪》说:"陶唐之世,握登见大虹临空,感而成孕,生舜於姚墟。"舜因以姓姚;祝融之後为妘姓。据说陸終第四子求言即爲妘姓,封于檜,桧就是今天的新鄭。

应该指出的是,八大姓一直为后世所承袭只有姜、姬、姚等几个,其原因大概是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舜姚姓,这些"三皇五帝"名气太过响亮的缘故。

值得重视的一个现象是,词语在历史使用中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词语会随着使用人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而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出现"词汇增值"或"词汇减值"现象。

诸如姜、姬、姚、姒诸姓,因为母系时代的女性酋长或后来的诸帝姓氏,尊贵无比,在《诗经》时代或是春秋时代,"姬姜"或"孟姜"就成为当时妇女值得夸耀的美称,既有面子,又有身价。姒在汉代虽走进家庭内部,成为类似于姑嫂的一个称呼,但却含有为诸女表率的褒扬之意,这是为其他亲缘称呼所不具备的。


三代人姓氏排名(34老八姓)(5)

还有"姚",除了作姓氏以外,一个人长相漂亮美丽亦可被称为"姚",《荀子·非相篇》就有"美丽姚冶"的说法,就是这样用的。

这样在姜、姬、姚、姒诸词的长期承传与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词汇增值"现象。应该说这类女旁汉字是相当幸运的,但其所占数量是微乎其微的。

可能有人发问了,"姜"是神农以居姜水以为姓、"姬"是黄帝以居姬水因以为姓、姚乃虞舜居姚墟因以为姓,这和母系社会有关系吗?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炎黄当年所居住河道,虞舜所住之地,为什么会用女旁汉字命名呢?

假若不是处于母系时代、假若不是女性处于社会的主导地位,不要说这些生存重地河流丘墟不会以女旁汉字命名,就是上古八大姓,也不可能齐刷刷地全都是女旁汉字。

随着父权时代的到来,更为常见的情况是,大量女旁汉字出现了莫明其妙的"词汇减值"现象。近代徐珂在其《康居笔记汇涵》收集的168个女旁汉字,诸如奸、妓、姘、婊、妖、妒、妨、奴、妄、姡、娒、姰、娝、姏、妋、妎等字,就没有一个好字。在极少一部分女旁汉字被贵族化的同时,最大多数的女旁汉字出现的是词义全面崩塌的景观。


三代人姓氏排名(34老八姓)(6)

除了古远的八大姓之外,以女旁汉字为姓的还有"姓"、"好"、"威"诸姓。"姓"本身亦曾为姓,比如《汉书》就有一个叫"姓伟"的,此人姓"姓",名伟,在今天看来是挺绕的。

甲骨文记载武丁"嫔婦好",按丁山先生的意见,"好"应理解为此女的母国国名,也就是她的姓。

《战国策·魏策二》:"晋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听朝。"这个"南之威"当然是个美女,因而惹得晋文公三日不朝。问题是怎么理解这个"南之威"?太炎先生的看法是,彼时当有一个"威"国,"威"即为此女之姓。当然这诸种说法还有待进一步证实。

三、最早的"老百姓"与日后的"老百姓"

《尚书·尧典》有"平章百姓"之说,其《传》解"百姓"为"百官"。《诗·小雅·天保》有"群黎百姓,遍为尔德"的诗句,其《传》解"百姓"为"百官族姓"。

由此可知,早在《诗经》时代或是更早的时期,"百姓"一词已经出现并被普遍使用了。

《楚语》因有"徹其官者,而特赐之姓,以监其官,是为百姓"的说法。其意是说命官封国则赐姓,姓是与官或侯国同在的,这也就能更进一步理解"百官族姓"之意涵了。

这一温情脉脉"亲亲尊尊""家天下"的宗法王朝,由于种种利益纠纷,最不愿看到的"礼崩乐坏"的局面终于出现。


三代人姓氏排名(34老八姓)(7)

这就如同《史记》在"自序"中所描述的,"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经过西周春秋的"淘汰赛"后,只剩下相对强大的战国七雄了。在诸侯国一个个走向败落的过程中,老百姓这个昔日尊贵的"百官族姓",这个在封建宗法制温床上产生的事物,也只能是黯然谢幕。

"旧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样才有了日后平民版的老百姓的诞生。

"老八姓"是"老百姓"的母体,"老百姓"是"老八姓"的继承者。在"老百姓"新鲜出炉以后,"老八姓"不少词在社会生活视野中则漫漫消失了。就仿佛当年尊贵无比的"老八姓"不曾存在一般。


三代人姓氏排名(34老八姓)(8)

章太炎、熊十力都曾有"姓氏并出五帝"的观点。太炎发表此一观点,有一个"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时代大背景;十力力主此观点,恰逢全民抗战的年代。但这些观点都不免有"男权中心"的嫌疑。

原因在于,"老八姓"才是中国姓氏的母体,五帝的姓氏基本上亦源于此。本文把老八姓与老百姓区分开来,并不意味着老八姓与老百姓是浑不相干的两个事情,尽管老八姓是母系社会的标志物,而老百姓则成为父权封建宗法策略的代言人,但不能由此否认两者间有千丝万缕的血缘承继关系。


参考文献:

王充《论衡》

《山海经》

顾炎武《日知录》

章太炎《訄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