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绘玉泉山的诗词(诗词里的三台惠义寺中琴泉幽)(1)

陪李梓州、王阆州、苏遂州、李果州

四使君登惠义寺

[唐代] 杜甫

春日无人境,虚空不住天。

莺花随世界,楼阁寄山巅。

迟暮身何得,登临意惘然。

谁能解金印,潇洒共安禅。

译文:

春天没有人迹的地方,虚空没有尽头的天堂。莺啼花开的大千世界,楼阁倚傍在高山顶上。暮年之人,身世无凭,登临胜境,倍觉怅惘。谁愿随我,解印辞官,潇洒在此,拜佛烧香?

本诗写成时公元763年,正值安史之乱末期。史朝义被唐军围于莫州,屡战皆败,田承嗣骗说史朝义亲往幽州征兵以救莫州,结果识朝义前脚刚走,田承嗣即就献城投降,送史朝义母、妻、子于官军。史朝义的部将先后投降,史朝义无路可走,最终自缢而亡。广德元年(七六三)正月三十日,传朝义首至京师,八年安史之乱终于结束。杜甫在三台写下的千古名篇、其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湖北》也写于此前后不久。

诗圣杜甫诗中的“惠义寺”即是今天的琴泉寺,位于三台县潼川镇北泉路左侧的长平山腰。

关于描绘玉泉山的诗词(诗词里的三台惠义寺中琴泉幽)(2)

琴泉寺唐代称为惠义寺,按星象落座建殿修阁,其布局严谨,宏伟精致,庄重典雅。应为彼时达官贵人、文人墨客览游之地。本诗就是诗圣杜甫与果州(今四川南充市)、遂州(今四川遂宁市)、阆州(今四川阆中市)、梓州(今四川三台县)的四位太守,游览梓州著名的慧义寺所写诗篇。"世乱郁郁久为客,路难悠悠常傍人",公元762年,51岁的杜甫因避战乱而到梓州,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国破家衰,心绪不平,因此诗中颇有伤感,感慨“暮年之人,身世无凭,登临胜境,倍觉怅惘。”只是惠义寺这清静而充满禅意的幽境,让诗圣暂时放下心中块垒,甚至在那一刻萌生在此“安禅”的错觉。

关于描绘玉泉山的诗词(诗词里的三台惠义寺中琴泉幽)(3)

琴泉寺始建于北周(公元557—581年),初名安昌寺,经隋,于唐初更名慧义寺,南宋易名护圣寺,因寺后山泉滴声似琴,明朝万历时已称琴泉寺。杜甫到梓州之时,琴泉寺已然存在百年左右。而琴泉寺作为曾经的“梓州八景”之一,“琴泉余韵”引人入胜。清末光绪年间在梓州任潼川府知府颇有贤名的魏邦翰还曾写下记游诗《游惠义寺(二首)》“离得田园已廿年,铁轮销尽马蹄穿。偶来古寺探幽胜,又听松声扣野弦。”“看山肯使白云惊,三五良朋结旧盟。愿祝泉流沾百顷,长流惠义到民生。”记录三五良朋结拜游览幽静胜地的雅事。

关于描绘玉泉山的诗词(诗词里的三台惠义寺中琴泉幽)(4)

日居月诸,玉走金飞。如今,琴泉寺里两株参天银杏,正静静等候人们来此与时光邂逅。

(来源:三台文旅)

关于描绘玉泉山的诗词(诗词里的三台惠义寺中琴泉幽)(5)

关于描绘玉泉山的诗词(诗词里的三台惠义寺中琴泉幽)(6)

-或许你还喜欢看-

绵阳旅游投稿邮箱:myslvyouju@163.com

这,就是绵阳!

重启跨省旅游!风光静候缘客来,绵阳今始为君开。

仲夏昼日长,开轩纳微凉~绵阳暑假出游攻略出炉,快来这里安放你家的“熊孩子”!

关于描绘玉泉山的诗词(诗词里的三台惠义寺中琴泉幽)(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