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泽

“年味”是追寻儿时的回忆,更是父母爱的传承。

记得小时候,一入腊月,我爹妈就开始忙碌,为家里人准备过年的新衣裳,张罗过年的东西。

春节的年味去哪了 年味的回忆(1)

我们家是个大家庭,有爷爷奶奶,我们兄弟五个,爹妈尽管勤劳和省吃俭用,但在那个年代生活还是捉襟见肘。过年时,我妈会用攒了一年的布票从供销社给我爷爷奶奶拉上新布做一身新衣裳。给我们的说是新衣裳,实际上就是把我们的旧棉衣都拆洗、烙平、重新一针一针的缝好而已。而我爹妈他们都是三五年不做一件新衣裳的。“生豆芽”是我家的必备“年货”,我妈说是寓意我们生根发芽,每年过年我妈都要在炕头上生上几斗盆黄豆芽、绿豆芽。再烙上一大箥箩餭(一种用糜子面烙的饼),割点肉,或买或借点白面,因为嫌贵还得托关系买个小点的猪头,我们喜欢的糖蛋、瓜子、鞭炮等小吃的、小玩意,我爹妈都要每样买上一点点,怕别的小朋友吃了、玩了,我们没有。

在我的记忆里,每年过年前,我爹都先拿上“推子”去给我爷爷“推头”(理发),然后再回来给我们一个一个的“推头”、洗头。“年初日”我妈就烧上一大锅热水,把炉子烧旺,用大铁盆给我们挨个洗澡。除夕那天一大早起来,我妈忙着做“捞饭”(一种习俗,就是把小米煮到六七成熟后捞到盘子里堆起来,上边按上红枣,然后放到供祖宗的桌子上,寓意来年丰收),我爹会把水瓮担满,说是初一不能担水。然后清水洒院、打扫得十分干净。贴对联、煮猪头、垒旺火、做灯碗、请祖宗、接神等民俗个个讲究、精通。最快活的还是我们,兴奋的连饭也顾不上吃,你家我家的跑出跑进,说是“熬年”,也就是和小伙伴们基本一夜不睡,漫无目的的在村子里瞎转悠。大年初一还要早早去给爷爷奶奶、叔叔婶婶们去拜年,主要是为了去挣两毛钱的压岁钱。

春节的年味去哪了 年味的回忆(2)

每年的正月里,我爹妈都要请长辈们吃饭。那一天,我爹给套起驴车,让我赶上转大半个村子,一家一家的去接我的爷爷奶奶、大爷爷、三爷爷、七爷爷、八爷爷他们去我们家吃饭,这事还在我们村被传为“佳话”。

春节的年味去哪了 年味的回忆(3)

春节的年味去哪了 年味的回忆(4)

现如今,日子好过了,但我爹走了,我妈也已经八十七岁了。过年时,我都会带上爱人孩子回老家陪老妈一起过,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和过我儿时的大年。给老妈擦洗身子、洗洗涮涮、剪剪指甲,做顿可口的饭菜,多和老妈在炕上坐会,让老妈摸摸我的头,不厌其烦的听老妈讲我爷爷奶奶、我爹我妈和我们小时候的旧事趣事,以及村里的一些家长里短。也只有这个时候,我才会觉得我还是个“孩子”,也让我的孩子们生根发芽、感受和传承“年味”,留下回忆。

(实习编辑 杨勇 张瑨琪)

春节的年味去哪了 年味的回忆(5)

吴裕泰山西长治店开业啦,欢迎您来品一杯裕泰好茶,聊聊茶文化悠悠慢生活,百年吴裕泰,好茶为您,始终如一!长治市省建巷美食文化园等着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