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强烈的感觉(爱是种微妙的东西)(1)

陈雪莲

据说,看一本爱情小说好不好,它的重量级粉丝也是衡量标准之一——台湾歌手范玮琪、演员张钧甯和词曲创作人许哲佩等众多女星近期都在推荐这本法国爱情小说《微妙》。法国著名影星奥黛丽·塔图也赞扬说:“我很喜欢作者讲故事的方式和那种口吻。我实在太爱那种在哀伤、光明和爱情边缘徘徊的感觉了。”

上海译文出版社今年6月出版的这本《微妙》,其法语版2009年在法国创下百万销量奇迹,雄霸法国亚马逊畅销排行榜两年,版权销售三十多国。作者大卫·冯金诺斯却坦言:“等书卖到800000本时,等着你的就只剩嫉妒和攻击了。”作为这名法国新生代青年作家的第八部作品,《微妙》出版后即入围法国四大文学奖项(龚古尔文学奖、雷诺多奖、费米娜奖和美第奇奖),并迅速成为超级畅销书。由作者本人和其兄长共同导演的同名电影于2011年首映,经过奥黛丽·塔图和弗朗索瓦·达米昂等知名演员的倾情演绎,入围凯撒电影节最佳改编电影。

办公室三角恋

小说的女主角是娜塔莉,她富有魅力、聪慧美丽,是典型的现代法国女性。她跟丈夫弗朗索瓦在巴黎的街上邂逅,自然而然地相恋、结婚,婚后的生活甚至没有因为时间的堆积而变得索然无味,然而七年后,丈夫出车祸死亡。在一家瑞典公司上班的娜塔莉心灰意冷,她开始沉溺工作、拒绝情感。

这时出现了追逐者一号,娜塔莉的老板夏尔——生活在干涸的婚姻世界里、被爱的微妙放逐了的中年男人,对方分寸感极差的示爱让娜塔莉很是反感。追逐者二号的浮出水面则纯属“意外”:娜塔莉给其貌不扬的瑞典下属马库斯一个“长长的激烈的吻”,这个不平凡的吻开启了一段纠结的“办公室三角恋情”。笨拙却幽默的马库斯巧妙地用爱的“微妙”一步步打动娜塔莉,使她重燃对生活的味觉与对幸福的憧憬……

这样“大团圆”的结局——老板夏尔也重燃了跟妻子的旧情——让我合上书的那一刻,心中暖暖的。作者自称是“欢乐的悲观主义者”——他透过书中人物说:“当我们领悟到出生即烦恼之源后,生活也许反而会变得美好起来”。

当男人搭讪女人时

小说的字里行间透出十足的幽默诙谐。大卫·冯金诺斯总是无情地揭露人类的那些虚伪搞笑的地方,他常常在那些日常生活的图景中,将深刻的内容同好笑的、轻快的瞬间连接起来。例如,文章一开始就解构道:“大部分的情侣都热衷于给自己的恋爱故事添油加醋,认为彼此之间的初次相逢定有非同寻常之处。”女主人公娜塔莉的丈夫去世了,她看着那些前来参加葬礼的亲人们也是同一批来参加他们婚礼的人,“几年过去了,大家再次聚首,其中有些人肯定穿着一样的衣服,重新穿上他们唯一的深色套装,这装束宜喜也宜哀。”

对于两性关系,作者在开篇就点题“微妙”——意为微妙的情态,法语中的阴性名词。他说:男人搭讪女人的时候总是十分微妙。女人一定会想:“他不会整天都在做这件事吧?”男人却常常说,这是第一次。

小说的结构也有趣,总是在行文中穿插着一些跟故事情节进展不连贯的“跨越”内容,例如第20节的“约翰·列侬如果没有在1980年去世可能会出的专辑”以及“夏尔明白娜塔莉永远都不会喜欢上他的那个夜晚法国甲级联赛的结果”等。这些内容看似脱离小说叙事,但又跟情节有些关联,或许也是为了标记重要的时刻——主人公发生重要事情的时候,世界、名人们还发生了什么?

平淡生活中的英雄主义

《微妙》的故事很生活化——办公室恋情在当代法国甚至全世界都颇为普遍,剧情没有那么戏剧性,人物也非常接地气。作者说:“这次我想要被更认真地对待,我保留了原来创作里的那些一闪而过的怪念头和生命之轻,然后加上更多严肃和有现实感的东西作为背景。现在,我跟生活的联系更具体和实用了,毕竟在我看来,平淡生活中最真实的英雄主义就是能按时付清账单。”

能够这么想,对一名文艺男青年来说,的确“接地气”。从2002年处女作《傻瓜的倒置:两个波兰人的影响》一举夺得弗朗索瓦·莫利亚克奖起,大卫·冯金诺斯就是伽里玛出版社的重要新生代作者,他算得上是法国当今最有影响力的青年小说家、电影导演、剧作家。

作为“在女人耳边讲悄悄话的新生代法国情人”,冯金诺斯的小说多以爱情为主题。他深谙女人心,写的故事也多以女性为主人公。他擅长以幽默的口吻与温暖的目光,为平易近人的故事平添无限张力。他笔下的世界深刻而不沉重,风趣而不尖酸,行云流水的文字加上敏锐却不失温度的观察,被誉为法国文坛的伍迪·艾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