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多年语文老师,对于学生们的各种搞笑古诗词填空,我已经基本能招架得住了。

考“君子乘人之美”的下一句,有学生填“小人夺人之爱”;考“东边日出西边雨”,有学生填“床头打架床尾合”;考“问君能有几多愁”,有学生填“恰似一壶二锅头”。很多人以为这都是段子,但笔者要告诉大家,真的有学生这样填。至于他们是怎么想到的,不得而知。

对于这些趣填,基本上所有语文老师都会打上一个大大的红叉,学生和家长也都没什么意见。但近日,我们教研室的一位老师,却遇到了这样一件事。

苏轼至味清欢全文(人间有味是清欢)(1)

因为高考年年都有古诗词鉴赏题,而且一般题中的诗词都是课外的古诗词,所以每年老师们都会出一些模拟题。这次,她出了一道这样的题:你如何理解苏轼的“人间有味是清欢”。题目中,也把苏轼这首词的全词印了出来:

《浣溪沙》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至味清欢全文(人间有味是清欢)(2)

当时这位高三学生,填的答案是:苏轼这是劝大家要吃清淡点。对于这种解释,老师当然给打了错。但这位学生却很委屈,并告诉了家长,家长找到老师表示他不服这个判分。因为笔者主攻古诗词领域,这家长和老师便让我来评评理。

说实话,这个问题让笔者很头疼。原则上,个人认为学生并没有错。品读词的朋友们都知道,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首词学生硬要这样理解,其实本身并没有多大问题。

苏轼至味清欢全文(人间有味是清欢)(3)

这首词写于公元1084年12月24日,当时苏轼已经离开了黄州,仕途渐显明朗,他的心情也还是不错的。这首词正是他与好友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在黄州时,苏轼最爱吃黄州猪肉,这一点大家应该都清楚。他甚至专门写了首《猪肉颂》,在此文中他写道: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几句其实透露出了两层意思:首先,苏轼真的很爱吃黄州猪肉,早饭都要吃两碗;其次,他爱吃猪肉,而不吃羊肉等其它美食,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穷,当时当地猪肉在肉类里算很便宜的。

苏轼至味清欢全文(人间有味是清欢)(4)

而在写这首《浣溪沙》时,苏轼离开了黄州,好友带着他游南山,用来招待他的是“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这两句正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上一句,其实读懂了这两句就会明白什么是清欢。也自然就懂得了,词中这清欢有多美。

“雪沫乳花”指的是一种很雅致的茶叶,宋人认为煎茶时若是茶上面出白泡,方为好茶。“浮午盏”说明他们这时候是中午一起品茗。“蓼茸”指的是蓼菜嫩芽,而“蒿笋”大家都知道。“春盘”指的是春节前,大家装的点心礼盒,一般是赠给亲友的。大家别小看这些东西,苏轼此词前有序言,这词写于农历12月24日。在这寒冷的冬天,苏轼能喝到雪沫乳花茶,能品到蓼茸蒿笋,比他在黄州吃上几碗东坡肉难多了。

苏轼至味清欢全文(人间有味是清欢)(5)

理解清楚了这一点,咱们再来理解“人间有味是清欢”就很清楚了。它与食物的高档、低档没有半毛钱关系,和哪种食物更贵也无关,若是论起来他后来喝的这茶比猪肉贵。既然不是指这些,那显然就是指食物口味和品这些食物时心境的不同了。

后世文人品读这句词时,基本上都认为清欢是指抛弃世俗执念,内心获得的一种闲适、淡泊、清旷的人生境界。这种境界是高雅的,是一种更高水平的美学范畴。所以“清欢”二字,便常常被理解成清淡的欢喜。

苏轼至味清欢全文(人间有味是清欢)(6)

说了这么多,对于这位被扣分的同学的答案,若他是我的学生,我应该不会判他答错了。黄州的猪肉味道较浓,而茶叶蒿笋味道较清,所以从字面意思上来说,这位同学称这是苏轼劝大家吃清淡点,并没有错。他的老师之所以会给他打错,是认为他没有体会到词句背后的深意。但是谁又能说,只品诗词表面的意思,就是错了呢?再进一步说,苏轼到底怎么想的,我们若不回到900多年前问问他,还真就不一定说得清楚。既然说不清楚,那取字面意思,也是一种不错的理解方法。

不过话说回来,高考的诗词鉴赏题,很多时候考的这类题型。个人认为,对这类题就不应该设标准答案。可以以论述题的方式,只要学生给的理解自己能讲出个道理来,不至于太没道理,其实都应该给他们分。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这种题型个人是真的不建议考。一己之见,欢迎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