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初中英语“课堂观察”操作实例分析
任军利 程君
摘要:一个比较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分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环节。文章通过列举实例详细介绍了课前会议应该做哪些准备,如何选择观察点;课中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记录和统计分析;课后会议时如何把观察记录梳理归类及撰写课堂观察报告。作者认为,课堂观察可以有效提高听课、评课效率,但必须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观察;听课;评课;
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中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例如:听评课教研活动的评价者一般都是教研部门、学校领导或各学科的教研组长,他们在听评课前一般准备不够充分,也没有时间与授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听课过程中,很少有人对学生和教师的课堂活动进行具体的量化统计和分析,导致在评课时缺乏有力的证据,往往泛泛而谈,人云亦云。另外,一些教师对听课和评课的目的不明确,只是完成学校的听课任务而已。这样的听课、评课往往会流于形式。课堂观察,就是对课堂的行为进行观察。自从有了课堂教学以来,教师就一直从事着课堂观察,只不过是日常的一般意义的观察居多,很少进行专门的课堂行为研究(郑东辉,2008)。课堂观察指观察者(原听课者)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以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改善和教师课堂行为优化的一种课例评析活动,是平时听课评课活动的专业化。课堂观察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工具,是教师收集信息,评估行为、技巧和效果的基本方式(Genesee & Upshur,2003: 83)。课堂观察与诊断是教师教育教学实践反思的镜子,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堂观察”操作程序在一次课堂观察中,观察者的观察流程大致可以概括为:确立观察点——开发观察工具——进入课中观察——师生调查——作出推论建议——撰写观察报告。课堂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即时性、非连续性和社会性等特征(Gary 著,么加利、张新立译,2006),要观察到课堂上发生的每件事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Gary 著,么加利、张新立译,2006)。 如果我们不知道在寻找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事物也不一定能看得到。因此,有效的课堂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进入课堂观察之前要确定好课堂观察点(周文叶、崔允漷,2008)。沈毅、崔允漷(2008)在浙江余杭等学校经过实践和研究后,提出了“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的课堂观察框架。该观察框架将课堂分解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4个维度。每个维度由5个视角(核心的可观察的属性)构成。例如,学生学习维度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5个视角,每个视角由3至5个观察点组成,合计共68个观察点。又如,学生学习维度的达成视角由3个观察点组成,它们分别是:①学生是否清楚该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少人清楚?②课中有哪些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证明目标的达成?③课后抽测有多少人达成了目标?发现了哪些问题?课堂观察是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短短的一节课时间内,课堂观察者要在适度紧张的状态中,集中注意力和观察力,采用多种适宜的观察手段,挑选、甄别有价值的观察对象和内容,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林存华,2008)。课堂观察是由一系列关联性的环节组成的。一般来讲,一次比较完整的课堂观察活动一般可分为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环节。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详细分析课堂观察活动的操作过程。
二、课堂观察活动的环节分析
(一)课前会议操作实例分析
课前会议是课堂观察的第一步。课前会议的目的是让合作体的成员清楚,观察什么——观察者带着清晰的目的进入课堂;怎么观察——观察者做好必要的准备走进教室;同伴将观察什么——观察者之间、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相互了解,有的放矢。在课前会议上,授课教师要说课,陈述自己的课堂设计思路,指出自己认为是亮点的设计,并提出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遇到的困惑。课前会议一般在开课前一天召开,一般以10分钟为宜。
课堂观察前,要明确本次课堂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并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确立恰当的观察视角和观察工具。在观察之前,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首先了解所要观察课堂的基本情况。例如,课型、内容及教学目标;听课前主动联系被观察教师,了解所讲课的类型;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以及将采用的教学方法等等;其次,根据所了解到的信息,观察者从自己教学的角度形成自我期待,以利于观察者在观察中和观察后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异同;第三,要从观察角度来思考。明确设计本次观察的具体任务,确定观察点,拟采用的信息采集方式(包括选用或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录音、录像工具等)。为了快捷准确地采集课堂信息,观察者应设计并逐渐完善一套自用的缩写符号,用来标记英语课堂的各种活动。例如,T(教师)、Ss(学生)、T→S(师生单向互动)、T←→S(师生双向互动)、S←→S(生生互动)等等。在做好上述准备之后,教师就可以进入课堂进行观察。
(二)“课中观察”操作实例分析
课中观察指观察者进入课堂,选择合适的位置,依照事先的计划观察记录所需信息。
观察者应提前几分钟进入教室,首先观察学生在课堂环境下的状态,与个别学生交谈,找到一个合适的观察位置。例如,教师可选择坐在教室的中间,便于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也可坐在教室最后排,以减少对学生的影响,并根据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有针对性的记录。课堂观察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的教研活动。然而,在课堂观察活动中,很多教师的课堂观察记录成了授课者“教案的翻版”,缺乏目的性。那么英语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课堂观察呢?
英语教师要学会观察以下内容:语音语调的准确性;教师话语的正确性(correctness)与合乎语法性(grammaticality);教学目标确定是否准确?通过哪些方式或活动得以落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的导入、材料学习、练习活动、巩固拓展是否紧扣话题、有效进行?教学重难点如何确定?如何突破?课堂上开展的活动有哪些;学生参与的范围、时间、主动性如何?课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各环节的目的性和连贯性?用英语提问的目的性?灵活性?技巧性?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处理学生语言错误的方式和能力等等。课堂观察常用的工具有定量观察量表、定性观察分析提纲、摄像机等。制定观察量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观察量表制定的科学与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观察效果的好坏。观察量表的制定需要根据课程特点、教师水平、学生基础、教学实际等方面综合设计,它同时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和优化。
将要课堂观察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就要透过观察点进行记录,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堂是一个复杂的情境,课堂教学中的许多东西是无法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的,需要观察者根据观察目的和粗线条的观察提纲,对观察对象的某些行为做观察描述,也可以在课后根据观察回忆加以补充完善,以较为完整地反映教学的真实情况。
(三)“课后会议”操作实例分析
课堂观察后,教研组要及时召开课后会议,目的是让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根据观察结果进行探讨分析,形成共识,制定后续行动跟进方案。观课后观察者要及时整理“课堂观察记录”,回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思考该节课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反思需要改进的地方,尤其要思考针对同样的教学内容,如何将观察所学到的长处与自己的教学风格相结合,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在课后会议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对上课情况进行探讨。任课教师先谈自己的感受与反思,参与观察的教师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会后,每个参与观察的教师根据自己的课堂原始记录和课后会议的对话撰写详细的观察报告,报告中包括数据分析和教学建议,督促双方进一步深入思考。下面就分别列举授课教师、观察教师从自身角度撰写的课后反思及观察报告,详细地阐述课后会议的具体操作。
1. 课后反思
(1)授课教师A的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本节课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形容词比较级的运用,通过运用形容词比较级来谈论和比较人物的特征,加深学生对比较级的理解。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各小组组员合作探究与对话表演、写作练习,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谈论人物的个性特征,用形容词比较级来比较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对人物外貌进行描绘,对个性进行比较。本课利用了高效课堂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参与度高,大胆表演,能灵活运用比较级,小组合作意识强,学习积极性高,最后达到了预设效果。但是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
(2)授课教师B的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 Section A。教学内容为形容词的比较级,分别从听、说、读、写方面进行训练。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能够做到倡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学生积极参与各个教学环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形容词比较级的用法,并能用英语对两者进行较详细的对比描述。但个别学生还未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今后,应多鼓励这些学生,使他们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2. 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
(1)关于“教师的指令语”的课堂观察报告
观察者C:A老师口语流利、简洁亲切,指令语简洁准确,对学生的评价准确。建议上课时声音大一些。要习惯性地去发现学生的优点,适时表扬与鼓励;A老师课堂用语适时恰当,善于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流利的口语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大方得体的教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报告
观察者D:在这两节课中,教师课堂提问的次数较多,学生能够大胆地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学生能够针对所提问题自主回答,气氛活跃。这两节课的亮点是:能够将教师的提问转化为学生的提问。学生提出问题由简到难,有梯度。在学生当堂看图用英语描述“双胞胎”不同特征的书面表达训练方面,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建议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然后再给予指导和点拨。
(3)关于“师生课堂活动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报告
观察者E:通过观察A老师的课,发现课堂上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较高,讨论热烈,踊跃发言,体现了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建议A老师对于学生展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单词的发音)要及时地给予纠正。为了提高对“潜能生”的关注度,教师可以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B老师的课以“读”为主线,课堂活动设计新颖,亮点很多。如让学生在各组的小黑板上画图比较异同、看图复述课文,让体貌特征差异比较大的同学示例,组织学生用英语比较他们的不同之处等活动设计得很有效。教态亲切自然,点拨到位,及时评价,并且能够关注到各层次学生的发展,给学生增强了“我要学”的信心。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活跃。
3. “课后会议”发言案例
在某省教育厅主办的教师培训班中,笔者观摩了其中的英语课。本节课主要讲授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共有六位教师分别选取了如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课堂的指令、教材整合方面的做法、校本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观察点进行观察。
(1)F老师:我的观察点是“师生课堂活动的有效性”。通过G老师的说课,我知道这是一节复习课。首先复习五十多个表示职业的单词,知识容量大。该老师按照构词法把单词分为五大类,并把涉及到用不定冠词an 的用法时用红色标示,说明老师很重视对起始年级学生的学法指导。学生表现大方、从容、真实。学生在解释单词和游戏过程中,能熟练地使用英语,并且每次都是5—6个同学争先恐后地参与其中,由此看出老师对学生英语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很优秀。略有遗憾的是上台展示的学生人数稍显少一些。
在小组活动interviewing and reporting中,老师给学生约5分钟的时间,时间有些紧张。她观察了4个小组,只有一组完成了报告,但值得肯定的是,这几组的writer在本组的report里未出现动词时态的错误,而这一点正是学生的易错点。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的writing work时,也表现出非常强的自我纠错能力,让听课老师颇为赞赏,足见学生们对于课堂学习成果落实得扎实到位。在巩固练习环节中,做短文填空练习时,老师给出的时间不足,她观察了两个小组大约9名学生中,只有2人基本完成任务(其中一名学生在完成了的7个空中有三个错误,表现出知识尚存在一定的漏洞。)。大部分学生的正确率很高。老师也关注了易错点的强调。她观察到学生在做阅读理解时出声读文段(属学生的个人行为),自认为应及时提醒学生注意方法。学生参与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s 的活动情况反映出老师对学生阅读策略的指导训练很到位。
“Green leads the trend!”活动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融入了德育教育。回答问题的4位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了I’m going to ... 老师在保证学生达到底线目标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上升到了课标要求并实现了本节课的德育目标。老师如果在指令语上加以清楚地引导说明,效果则会更好。总体来说,绝大部分学生对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效果不错。
(2)H老师:我的观察点是“教师的指令”。本节课上G老师各种形式的课堂指令达到30余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有效指令,具体表现如下:英语表达能力强,口语流利,发音标准,语音语调优美,语速对于双语班的学生属于正常、适中。教师教态亲切自然大方。
A. 注意在课堂指令语中恰当的融入了本课的语法点 “be going to do ...”句型,如You’re going to write and ask ...;指令语的形式灵活,多为口头指令,穿插恰当的肢体语言、手势等。如在讲解Step on the grass. 时,恰当的轻轻跺脚,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了意思;
B. 口头指令语或长或短,句式多样化,有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如:be going to do,Could you please ...? 等;
C. 给予学生的评价语言丰富,如Well done!,Good job!,Wonderful!等。印象最深刻的是双语班学生对教师课堂指令的快速、正确、出色的反应,以及被教师充分调动起来的主动学习的高涨热情。
H老师认为,本节课有个别指令稍显不足,有待改进,具体表现如下:
A. 当屏幕上出现大量的有关职业的单词时,G老师要求学生集体朗读,由于屏幕上的词汇排版为两列,而老师在口头指令时未能清楚地告诉学生应该按照什么顺序朗读,结果有些学生按照横排顺序读,有些按照竖排顺序朗读,显得有些混乱;
B. 在进行Taboo环节时,教师用了大量的陈述句来描述游戏的活动规则,其口头指令显得稍长,又不是很清楚,并没有让所有学生明白这个游戏到底该如何进行,以至有的学生面露疑色,有些茫然。
C. 在要求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时,教师只是简单地要求学生“Work in groups and talk about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在指令语中忽视了要求学生运用be going to句式。而这其实是教师做这个练习的语言目标,结果在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又重新强调要求运用be going to do句式。
总之,G老师的这节课瑕不掩瑜。其课堂指令语整体清晰有效,基本达到了有效管理课堂、引起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维、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等目的。但是,G老师在让学生写作时指令不清,以后应改进。
由上面的 “课后会议”发言看出,在课后会议发言时,要充分肯定任课教师的成绩和进步,指出问题时要有理、有据、有度,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有效的课后会议使任课教师乐于收到教学情况反馈,并在自我反思中尽快改进,也使所有观课教师从中获益。
三、开展“课堂观察”活动的思考
1. 利用课堂观察法能够解决校本研修中听课、评课低效的问题,有利于构建旨在提升有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从而提升校本研修活动的实效性。课堂观察是以研究的方式解决课堂问题,它研究的问题“微小”,采用的方法合理,为教师提供具体的帮助。只要教师参加课堂观察活动,就能发现他人的课堂经验和课堂缺憾。如果抱着观察反思别人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态度,就要时刻记住:我在他人的课堂中学到了什么,这才是课堂观察的出发点和归宿。观察他人的课堂,在评价鼓励他人的同时,必须深刻反思自己的课堂行为,不断拓展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果观察者不知道怎样收集资料信息,不知道找寻什么行为,以及对课堂进行分析没有一个概念框架的话,他们有可能不理解课堂行为”(Thomas & Jere,转引自陶志琼、王凤、邓小芳等,2002)。同样地,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课堂教学行为,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因此,课堂观察不仅仅是方法和技术的问题,它需要教育理论的支持,需要教学经验的积淀……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与困惑都是正常的,只要行动了,只要反思了,就说明已经在前进了(周文叶、崔允漷,2008)。
2. 课堂观察必须关注教学目标、教学情境和教学效果。Ellis(1994)认为,“Language teaching is activities that are designed to bring about language learning.”。另外,Ruth (1992)也认为,“The best one (teacher) can do is not to teach the language but make conditions right for others to learn.”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把教学目标转变成具体的教学行动,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根据课程整体目标对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后,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符合教学实际的设定。有些教师的教学目标往往抄写参考书上事先提供的,没有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已。无论是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还是在教学的某些环节上,教师都应该从不同角度、层次和要求设置教学情境,努力使学生进入问题的活动之中。教师必须思考一节课之后学生有什么收获,这关乎教学目标的设置是否得到真正的落实。
四、结语文章首先说明课堂观察活动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和课后会议三个环节,通过列举一些具体的课堂观察实例介绍了各环节操作流程,并重点指出观察者该如何选择观察角度、采集课堂信息。英语教师在课堂观察中要特别注意被观察者的语音语调、话语及教学目标及教学方式等方面。课堂观察后,作为被观察者,要及时整理课堂观察记录,据实撰写观察报告,在肯定被观察教师的成绩同时,并指明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建议,这对于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大有裨益。课堂观察法能够解决校本研修中听课、评课的低效问题,是一种提升有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但鉴于各地教学实际的差异性,该如何实施课堂观察活动,教研部门和教师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 Gary, D. B.著,么加利,张新立译. 教师观察力的培养——通向高效率教学之路[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 Genesee, F. & Upshur, J. A. Classroom-based Evalu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Education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3]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4] Ruth, W. Classroom Observation Tasks[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2.
[5] Thomas, L. G. & Jere, E. B.著,陶志琼,王凤,邓小芳等译. 透视课堂[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6] 林存华. 课堂观察:从课前准备到课后分析[J]. 基础教育,2008(4).
[7] 沈毅,崔允漷. 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8] 郑东辉. 教师参与课堂观察:意义与限制[J]. 基础教育课程,2008(8).
[9] 周文叶,崔允漷.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J]. 中小学管理,2008(4).
An Analysis of 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s of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sRen Junli Cheng Jun
Abstract: A classroom observation activity includes three parts.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m in detail, for example, in the first part, what preparations the teachers should make, how to choose the viewpoints; in the second part, what the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how to make notes; in the last part, how to organize the observation notes, and write reports and so on. In order to elaborating this, the paper gives some examples. The classroom observation can improve the classroom efficiency, promote teachers’ development.
Key words: classroom observation; observation report; classroom efficiency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1年11-12期合刊)
,